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蘇軾,生日快樂!提到他你首先想到的還是東坡肉嗎?

發布時間:2022-01-10 14: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成年以後,一個(ge) 人發自內(nei) 心的快樂(le) 好像越來越少。職場不順、生活壓力……似乎哪一件都能成為(wei) 不高興(xing) 的理由。

  當因為(wei) 瑣事不快樂(le) 的時候,不妨看看“寶藏文學家”蘇軾。他喜歡結交朋友,自創美食,算是古代的一位資深“吃貨”,對品茶很在行。經曆過人生的大起大落,依舊努力生活。

  1月8日,是蘇軾985歲的生日。其實,比起畫像裏的模樣,真實的蘇軾,要有趣得多。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將時間的指針往回撥,公元1037年,蘇軾出生了。當時恐怕沒人能想到,後世所說的“唐宋八大家”,蘇家就占了三位。

  學有所成,他和父親(qin) 、弟弟一起進京趕考。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在閱卷時發現了一篇文章,大加讚賞。他疑心文章作者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為(wei) 了避嫌,就給了文章作者一個(ge) 第二名。

  可揭開糊名的紙後才發現,這篇好文章是蘇軾所寫(xie) 。已是大文學家的歐陽修感歎道,以後,蘇軾的文章必定獨步天下。

  不得不說,歐陽修看人的眼光很不錯。蘇東(dong) 坡年紀輕輕高中進士,沒多久,就成了名聲在外的大文豪。

  論文學成就,他詞開豪放一派,與(yu) 辛棄疾並稱“蘇辛”,既有“明月幾時有”之作,又有“老夫聊發少年狂”之語;散文收放自如,頗有氣勢,與(yu) 歐陽修並稱“歐蘇”……

  蘇軾的前半生,可謂春風得意。生性放達,為(wei) 人率真,這是他的性格標簽。

  “問汝平生功業(ye) ,黃州惠州儋州”

  作為(wei) 文化人,蘇軾可以吟詩作賦,相當“小資”;生活中,他也可以讓日子極富煙火氣,尤其對美食,那真是發自內(nei) 心的熱愛。

  四十多歲時,蘇軾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個(ge) “至暗時刻”:因為(wei) “烏(wu) 台詩案”,他險遭殺身之禍,在牢中關(guan) 了一百多天後才放出來,被貶至黃州,成了一個(ge) 職務低微的小官。

  換了別人,這會(hui) 兒(er) 很可能一蹶不振。但蘇軾不是一般人,即便生活困頓,依然能把不起眼的食材吃出各種花樣,比如,東(dong) 坡肉。

  在黃州,他最窮的時候要把錢分成三十份,每天隻能花固定的數額。但很快,蘇軾發現當地豬肉很便宜,反複試驗,終於(yu) 破譯了製作美食的“密碼”,“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沒錢也沒關(guan) 係,忙完了公務,他把家人都動員起來,一起開墾城東(dong) 的一塊坡地,靠種地來補貼生計。閑時看看書(shu) ,興(xing) 之所至,還會(hui) 拉著朋友一起賞月。

  被貶到惠州時,他依然研究美食,把沒人願意要的羊脊骨買(mai) 回家,煮熟後浸入酒中,撒點鹽,再用火烤製。後有人調侃,這可能是最早的羊蠍子吃法。

  他還很喜歡吃荔枝,也表過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在更為(wei) 偏遠的儋州,他煮菜羮吃,美其名曰“有自然之味”。後來,蘇軾覺得生蠔相當鮮美,很快研究出吃法:生蠔肉與(yu) 酒同煮,挑選個(ge) 頭較大的烤熟,美味無比。

  從(cong) 他的詩文中,人們(men) 看到了蘇東(dong) 坡的樂(le) 觀。可現實真有這般美好嗎?未必。隻不過,他活得很通透,願意多從(cong) 生活多找樂(le) 趣罷了。

  甚至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他寫(xie) 詩時也沒忘了自嘲,“問汝平生功業(ye) ,黃州惠州儋州。”失意也好,坎坷也罷,都未曾讓他失去豪放本色。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wan) 裏挑一。”說的,大概就是蘇軾。

  “十年生死兩(liang) 茫茫”

  不過,蘇軾的豁達,並不是“沒心沒肺”,也不代表著不重感情。在六十多年的人生中,他也流過淚,比較著名的一次,是為(wei) 了結發妻子王弗。

  王弗幼承庭訓,熟讀詩書(shu) ,但卻從(cong) 來不在人前賣弄。蘇軾喜歡讀書(shu) ,她就靜靜地陪在一旁,發覺丈夫有遺漏的地方,便及時提醒。

  對蘇軾而言,王弗是不可多得的人生伴侶(lv) 。然而,沒過太長時間,蘇軾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擊:他的妻子去世了。

  他為(wei) 亡妻寫(xie) 了墓誌銘,有一段是這樣的:“君與(yu) 軾琴瑟相和僅(jin) 十年有一。軾於(yu) 君亡次年悲痛作銘,題曰‘亡妻王氏墓誌銘'。”短短幾行字,藏著說不出口的痛楚。

  此後的十年間,蘇軾經曆了許多風波。1075年,他已是密州知州,正月裏的一天,夢見自己回到家鄉(xiang) ,又看到了亡妻梳妝的樣子,無奈天人永隔,“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句話,便出自蘇軾那首流傳(chuan) 千古的悼亡詩《江城子》。“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蘇軾這位文學家,是個(ge) 真性情的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縱觀蘇軾的一生,他經曆過無數坎坷,但始終坦然麵對人生中的逆境。

  做官時,他盡職盡責。有文章總結,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設計了廣州最早的自來水供水係統。

  他精通詩詞、繪畫、書(shu) 法,擁有一個(ge) 充盈的精神世界,再艱難也沒有放棄。據說,他曾在黃州的東(dong) 坡邊,建造一所供友人聚會(hui) 的“雪堂”,四壁繪製大幅雪景圖,頗富詩意。

  體(ti) 驗到勞作的辛苦,他寫(xie) 出了《東(dong) 坡八首》;對生活,他始終充滿希望。人生難免有低穀,首先需要邁過去的,是自己這道坎。蘇軾就是這樣一個(ge) 樂(le) 天派,心態始終淡定從(cong) 容。

  他的心態似乎永遠年輕,像個(ge) 頑童。眼下網絡聊天裏“殺傷(shang) 力”極大的“嗬嗬”,蘇軾早已運用自如,他在《與(yu) 陳季常》信中說過:“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嗬嗬。”在蘇軾看來,兩(liang) 人關(guan) 係好,同睡一個(ge) 枕頭對睡眠也沒什麽(me) 妨礙。隻要晚上睡得好,寫(xie) 詞隻是小意思。言語之間,俏皮中還帶著一絲(si) 得意。

  曾有媒體(ti) 在報道中提到,蘇軾的多篇文章中都寫(xie) 有過“嗬嗬”。後綜合統計,他所著文中“嗬嗬”共出現了四十多次。或許,對他來說,即便人生實苦,也可付之“嗬嗬”一笑。

  與(yu) 其忙著抱怨瑣事,不如學學蘇軾,保持真性情,做個(ge) 有趣的人,其實也不錯。(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