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麵多元發展的中華文化(文化隻眼)

發布時間:2022-01-10 15:03:00來源: 光明網

 

  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中華文化與(yu) 世界各國文化不同之處,也是中華文化自信的曆史根據。

  在考古學上,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晚期,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晚期,各個(ge) 時期的考古文化遺存在中華大地都出現過。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中華文明有五千年曆史。擁有這麽(me) 悠久的文明史,在聯合國五個(ge) 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是唯一的。

  中國至晚在商朝已經出現刻在龜甲和獸(shou) 骨上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從(cong) 此,中國開始有文字記載的曆史,距今至少有三千五百多年。而後,兩(liang) 周金文、秦漢簡冊(ce) 、隋唐帛書(shu) 等書(shu) 寫(xie) 的漢字連續不斷,直至現在。因而,《詩》《書(shu) 》《禮》《易》《春秋》等古典文獻,我們(men) 今天能夠識讀。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等,我們(men) 今天也能看懂。在古埃及、古巴比倫(lun) 、古印度和古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中,文字的使用和發展,連續而不間斷,中國是唯一的。

  中華文化不僅(jin) 擁有56個(ge) 民族的多元文化,而且擁有不同文化類型的多元文化,即中原農(nong) 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東(dong) 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和沿海暨島嶼海洋文化。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雖然發生過多次族群的、區域的、集團的、軍(jun) 閥的、階級的戰爭(zheng) ,有分有合,但最後多是統一的。其中原因固多,但根本原因是中華文化的向心性,文化的向心性維持了中華文化之既多元又一統。

  中華文明既兼收並蓄又相互交流。正如長江吸納眾(zhong) 多支流,才匯成滔滔江河一樣。其外向交流,如秦漢、隋唐、兩(liang) 宋、元明清等時期都同域外諸國進行文化交流。朝鮮、日本、越南、泰國等自不必言,僅(jin) 以明初為(wei) 例:鄭和七下西洋、侯顯五使絕域、陳誠五使西域。陳誠之西行,往返一次行程三萬(wan) 五千裏,遠達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和撒馬爾罕(今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境)。陳誠寫(xie) 下《使西域記》,記錄了他所去過十七國的山川、風俗、物產(chan) 等。中華之博大,國家之胸懷,國人之精神,前賢之艱辛,今人讀之,深感震撼!

  回顧曆史,鑒往知來。中國五千年的人文曆史,積聚了豐(feng) 富而精彩的思想和智慧。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人合一、克己得仁等,都有普適價(jia) 值。今後百年,隨著中國富強安泰,西人學習(xi) 漢語漢文,中華文化定會(hui) “東(dong) 學西漸”,時間愈久,影響愈大。人類曆史上,科技和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地方集聚。未來,中華文化將全麵多元發展,中國將有望成為(wei) “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集聚地,成為(wei) 世界人文與(yu) 科技文化的重要中心。這是曆史的訴求,也是人民的願望。(作者:閻崇年,為(wei) 曆史學家)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