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與兒童共享自然中的學習

發布時間:2022-01-10 15:30: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上海市嘉定區構建“大視野”區域品牌課程——

  與(yu) 兒(er) 童共享自然中的學習(xi)

  本報記者 任朝霞

  “客人老師好!”早晨9:30,記者走進上海市嘉定區紅石路幼兒(er) 園,迎麵碰到剛剛結束戶外活動的孩子們(men) 排隊返回教室。汗水順著孩子們(men) 的臉頰淌到了脖頸,一張張小臉上布滿笑容,洋溢著快樂(le) 和滿足。

  自2017年啟動學前教育“大視野”課程研究以來,上海市嘉定區倡導全區幼兒(er) 園以戶外活動為(wei) 抓手,把課堂搬到戶外,讓兒(er) 童在更寬廣的環境中釋放天性、快樂(le) 體(ti) 驗。

  盤活資源,為(wei) 兒(er) 童提供適宜的體(ti) 驗空間

  把課堂搬到戶外,如何建構適合兒(er) 童的體(ti) 驗環境?每天戶外活動兩(liang) 小時,如何讓孩子們(men) 的體(ti) 驗更加豐(feng) 富多元?

  除了戶外運動區,紅石路幼兒(er) 園還先後開發了7個(ge) 不同主題的自然探索活動區:百草園、智動園、沙植園、菜趣園、水生園、藝美園、光影園。

  在泥巴池裏搭城堡,在小溪裏撈蝌蚪,在菜園子裏挖青菜……陽光下的幼兒(er) 園充滿歡聲笑語,繞著教學樓走一圈,記者被孩子們(men) 的快樂(le) 深深感染著。

  “一小時戶外運動,一小時戶外自然探索實踐,有了豐(feng) 富的戶外活動環境,孩子們(men) 的戶外活動兩(liang) 小時都得到了保證。”嘉定區教育學院教研室幼教部主任陸靜告訴記者,“大視野”課程開展以來,區內(nei) 幼兒(er) 園因地製宜,積極開展戶外環境資源再設計,幼兒(er) 園裏的每一處都成了可以讓孩子們(men) 體(ti) 驗的環境。

  戶外資源豐(feng) 富的幼兒(er) 園,可以整體(ti) 規劃、係統設計自然探索環境;場地資源有限的幼兒(er) 園,則聚焦共性需求定製活動空間,將室內(nei) 外活動相融合,把原本在教室裏進行的活動搬到戶外開展,比如寫(xie) 生和各種區角活動等。

  安亭幼兒(er) 園為(wei) 幼兒(er) 造了一個(ge) 童年的院子,北水灣幼兒(er) 園拓展周邊資源,讓幼兒(er) 獲得勞動體(ti) 驗,留雲(yun) 幼兒(er) 園則引導幼兒(er) 走向社會(hui) 去豐(feng) 富體(ti) 驗,開展生活中的大閱讀……

  為(wei) 了給幼兒(er) 提供更寬廣的體(ti) 驗空間,嘉定區教育局從(cong) “自然生態、現代科技、文化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四方麵整合區內(nei) 55處環境與(yu) 資源,通過“區域資源指南”的方式讓全區幼兒(er) 園共享,鼓勵幼兒(er) 園體(ti) 驗活動從(cong) 一次性參訪拓展為(wei) 延續性探索。

  共生課程,與(yu) 兒(er) 童一起在自然中學習(xi)

  “老師,我的消防車壞了,您可以幫我修一下嗎?”在嘉定區實驗幼兒(er) 園,區角活動都搬到了戶外,幼兒(er) 在校園裏自主選擇喜歡的遊戲,教師則成了觀察者,在幼兒(er) 需要時適時介入。

  “這裏是小賣部,您可以買(mai) 東(dong) 西;這裏是小劇場,裏麵有演出哦。”記者隨機乘上校園裏的一輛“公交車”,司機陽陽一邊開車,一邊介紹著沿路的站點。

  “我喜歡當公交車司機,天天都會(hui) 來‘上班’。”陽陽說。

  記者發現,在這輛由6個(ge) 圍欄和幾張小凳組成的“公交車”裏,陽陽就是主角,他會(hui) 關(guan) 照上下車的乘客,提醒到站、買(mai) 票。有時候,車上並沒有乘客,陽陽依然堅守在司機座位上。而教師,更多是在不遠處觀察、拍攝和記錄。

  當幼兒(er) 有需求、有問題時,教師會(hui) 上前引導。基於(yu) 幼兒(er) 的需求和問題,教師也在不斷調整觀察和支持策略。

  至於(yu) 在戶外設置什麽(me) 遊戲場景,開展什麽(me) 活動,幼兒(er) 園都會(hui) 發放戶外活動願望清單,根據幼兒(er) 的選擇適當調整。

  指著校園裏一段鋪著鵝卵石的特殊路麵,嘉定區實驗幼兒(er) 園園長周衛倩告訴記者,這條路是專(zhuan) 門為(wei) 小班幼兒(er) 設計的小車騎行路線,是教師們(men) 根據前期調研的結果專(zhuan) 門設計的。

  “最初隻是根據幼兒(er) 園的戶外自然資源規劃了活動園區,隨著實踐的深入才發現,最重要的還是要從(cong) 環境資源走向課程內(nei) 涵,真正發揮資源的課程價(jia) 值。”紅石路幼兒(er) 園園長朱萍介紹說,在戶外,幼兒(er) 的注意力更分散,當他們(men) 自主、自發遊戲時,往往會(hui) 生成很多新問題,這些都是寶貴的課程資源。

  把課堂搬到戶外,幼兒(er) 在遊戲中發現了很多新問題,教師通過觀察卷入問題,並在遊戲後的集體(ti) 分享活動中因勢利導進行浸潤式、啟發式教學,新的課程便誕生了。

  幼兒(er) 在百草園裏發現薄荷葉上全是洞洞,紅石路幼兒(er) 園教師毛雨雙便帶著他們(men) 開始了“誰咬了薄荷”的探究。幼兒(er) 最喜歡的鍾老師要結婚了,雙丁路幼兒(er) 園教師邱敏豔帶著大(1)班幼兒(er) 給她在校園中設計了一個(ge) 婚禮現場……

  當幼兒(er) 的問題和興(xing) 趣成為(wei) 課程的起點,教師視角和幼兒(er) 視角在逐漸重疊,師幼共建的課程越來越生動。

  整體(ti) 行動,提升區域學前教育質量

  隨著“大視野”課程的深入實施,幼兒(er) 園戶外環境資源也在不斷優(you) 化升級,教師也麵臨(lin) 著一個(ge) 又一個(ge) 新挑戰。

  為(wei) 了給教師更多支持和助力,聚焦“幼兒(er) 戶外深度體(ti) 驗”,嘉定區組建了“主題學習(xi) ”“慧雅閱讀”“STEM+科學探究”“創想藝術”“靈動遊戲”“健康運動”六大研究共同體(ti) ,探索六類活動在戶外開展的可能性,開展著眼兒(er) 童視角下的資源運用和基於(yu) 幼兒(er) 發展的探索體(ti) 驗等研究。

  全區圍繞不同研究主題,結合教師在戶外體(ti) 驗活動中的困惑,由研究共同體(ti) 組長單位牽頭,通過專(zhuan) 家培訓、質量分析、課程展示等開展深入研究,反複迭代更新課程實施方案,全麵提升課程質量。

  六大研究共同體(ti) 成員單位深度合作、抱團前行,形成線上線下資源共享平台,並借助嘉定區品質教育學術節等展示平台,向全區幼兒(er) 園輻射經驗、共享成果,“大視野”課程研究便成了全區幼兒(er) 園教師的共同課題。

  “近年來,上海全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you) 質發展,提出了‘幼有善育’的更高標準,還將‘學齡前兒(er) 童善育工程’列為(wei) 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嘉定區幼兒(er) 園數量從(cong) 2010年的43所增加到現在的105所,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適齡幼兒(er)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多年達到99%以上,學前教育在規模擴張的同時更要關(guan) 注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在嘉定區教育局局長祝鬱看來,構建“大視野”區域學前教育品牌課程,不僅(jin) 要開闊幼兒(er) 的視野,更要拓寬教育視野,促進區域學前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