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省“兩會”特別報道】全力應對秋汛洪災 盡心竭力守護民安

發布時間:2022-01-10 15:32:00來源: 山西日報

  2021年,麵對汾河流域50多年不遇的洪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救災工作,認真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防汛救災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jue) 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及國家防總的決(jue) 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各級各有關(guan) 部門和單位嚴(yan) 格落實防範措施,全力組織搶險救援,紮實開展災害救助和恢複重建,保持了社會(hui) 穩定、大局穩定。

  多措並舉(ju) ,築牢安全防線

  2021年汛期,我省共經曆10輪較強降雨過程。特別是10月2日至7日,全省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多地遭遇時間久、範圍廣、強度大的降雨天氣,平均降雨量119毫米,汾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32.6毫米,均遠超曆史同期最高值;全省37條河流暴發5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42座水庫超汛限水位運行。

  麵對嚴(yan) 峻汛情險情災情,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防汛救災和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jue) 扛牢防汛救災工作政治責任,始終把確保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

  省防指20餘(yu) 次下發通知,對強降雨防範應對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各級防指嚴(yan) 格落實日會(hui) 商製度,分析研判雨情、水情,商定應對措施,及時發布氣象災害、山洪地質災害等預警信息,全省共發布災害風險預警2552條。

  強降雨過程中,省防指和省水利廳按照國家防總和黃河防總、海河防總的統一安排,及時調度水庫攔蓄洪水,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最大能力攔蓄洪水,有力支持了下遊河北嶽城水庫安全度汛。烏(wu) 馬河清徐段出現漫堤決(jue) 口險情後,省防指主動協調,晉中市顧全大局,在太穀區主動實施分洪,為(wei) 減輕太原市防洪壓力作出了貢獻。

  國家防總為(wei) 我省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2次、Ⅲ級應急響應2次。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省級防汛Ⅳ級應急響應5次、Ⅲ級應急響應2次;省重大氣象災害指揮部啟動暴雨應急響應7次;省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指揮部啟動省級地質災害Ⅲ級應急響應1次。強降雨期間,堅持“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wan) 一”的原則,嚴(yan) 格落實“關(guan) 、停、撤、避”等措施,做到了撤避迅速、應轉盡轉。由於(yu) 各市組織有力、措施到位,在2021年10月2日至7日強降雨過程中,組織12萬(wan) 多人轉移避險,無一人傷(shang) 亡。

  眾(zhong) 誌成城,全力搶險救援

  在嚴(yan) 峻的汛情險情災情麵前,各級黨(dang) 政領導向險而行,駐守一線指揮,各級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幹部奮戰一線,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有力應對了汾河流域50多年來最大的洪災,為(wei) 奪取防汛救災攻堅戰勝利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對於(yu) 險情,有關(guan) 市縣一方麵逐村逐戶逐人落實安全避險措施,及時組織群眾(zhong) 撤離;一方麵調集力量,科學救援,組織護堤搶險,確保重要設施和附近村莊安全。麵對堤防決(jue) 口、河道漫堤等嚴(yan) 峻險情,省防指統籌全省資源力量,迅速派出工作組趕赴各地,指導並支持烏(wu) 馬河清徐段、同蒲鐵路抗洪排澇搶險工作。在除險排澇中,全省共出動救援隊伍352支、19372人,調集車輛2064台、排水設備2813台(套)、衝(chong) 鋒舟88艘等搶險救援裝備,動員群眾(zhong) 1.4萬(wan) 餘(yu) 人參加了搶險救援,及時轉移撤離群眾(zhong) 12.01萬(wan) 人。

  2021年10月2日至10月7日,全省37條河流暴發5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汾河流域襄汾柴莊斷麵洪峰流量達1400立方米/秒,新絳段洪峰流量達1125立方米/秒。42座水庫超汛限水位運行,烏(wu) 馬河、象峪河、汾河、磁窯河等堤防決(jue) 口。

  麵對汛情,省水利廳先後派出5個(ge) 工作組,赴呂梁、臨(lin) 汾、長治、晉城、運城等地開展防汛技術指導。2021年10月6日,緊急調度太原、晉中、呂梁、臨(lin) 汾、運城五市水利部門的專(zhuan) 業(ye) 力量,部署應對汾河特大洪水。滾動修訂水庫調度方案,汾河幹流上,調度汾河水庫、汾河二庫、文峪河水庫等攔蓄洪水;流域內(nei) ,調度有防洪任務的水庫攔蓄洪水,充分發揮水庫防洪的攔峰、錯峰、削峰作用。

  受連續強降雨影響,全省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災損嚴(yan) 重,省交通運輸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提前謀劃部署,及時成立工作專(zhuan) 班,廳領導帶隊分赴各地指導搶險搶通工作。市縣交通運輸部門、省市縣公路部門和各高速公路運營公司集中力量全力開展應急搶險、處治、保通等工作。全省交通運輸係統累計出動搶險人員22.7萬(wan) 人次,投入各類機械8.9萬(wan) 台班次,投入搶險資金6.6億(yi) 元。

  麵對災情,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組織開展“雙減雙搶”“三秋”大會(hui) 戰;製定工作方案和24個(ge) 技術指導意見,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奔赴一線,調度農(nong) 機跨區參戰;廳領導帶隊包市到縣到田,15名產(chan) 業(ye) 體(ti) 係首席專(zhuan) 家、268名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專(zhuan) 家、“三隊”包聯2400餘(yu) 人下沉基層、服務一線,最大限度減少受災損失。

  在2021年10月2日至7日的強降雨過程中,我省堅決(jue) 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責任,組織2萬(wan) 名施工人員頂風冒雨對大秦鐵路進行維修養(yang) 護,日運量仍維持在100萬(wan) 噸以上,有力保障了煤炭運輸穩定。

  攻堅克難,穩步恢複重建

  介休市宋古鄉(xiang) 南橋頭村,村民安海英家已經完成房屋修繕,陽光透過大玻璃窗,照在新鋪的地板磚上,閃耀著潔白的光亮,煤改電空氣源熱泵取暖讓家中溫暖如春。安海英逢人就說:“家修好了、煤改電取暖也用上了,政府有補貼,既省工省錢、又幹淨衛生,咱現在就準備過大年啦!”在去年秋汛中,安海英家三間北房、一間東(dong) 房受損嚴(yan) 重,需要修繕加固。“施工預算5萬(wan) 多元,省市財政補助4萬(wan) 元,鄉(xiang) 裏還幫助找來了工程隊,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啊。”安海英臉上綻放著笑容。

  在2021年的秋汛中,全省1.91萬(wan) 戶城鎮住宅、13.81萬(wan) 戶農(nong) 村住房、19座城鎮汙水處理廠受損。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會(hui) 議,對災後恢複重建工作進行全麵部署。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各級政府、各相關(guan) 部門全力以赴,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恢複重建美好家園。

  洪水退卻後,省住建廳組織專(zhuan) 家第一時間趕赴汛情嚴(yan) 重的晉中、臨(lin) 汾、運城3市9縣(市),現場查看受災情況,指導做好災後臨(lin) 時處置;緊急下發了《全省受損農(nong) 村住房重建修繕實施方案》,組織對全省農(nong) 房受損情況進行全麵排查、動態監測,精準摸清全省隱患農(nong) 房17.82萬(wan) 戶;結合實際下發了農(nong) 房安全應急評估(鑒定)技術指南的補充通知,指導各級住建部門組織專(zhuan) 業(ye) 機構對所有受損農(nong) 房開展了安全性鑒定。截至目前,全省農(nong) 房修繕重建全部開工、竣工率98.8%。

  災情發生後,省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省應急管理廳兩(liang) 次啟動省級自然災害救助Ⅲ級應急響應,報請應急管理部兩(liang) 次為(wei) 我省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爭(zheng) 取應急管理部、財政部中央應急和恢複重建救災資金、冬春救助資金11.809億(yi) 元,為(wei) 近50年來最多,同時爭(zheng) 取中央救災物資棉被、棉大衣1.2萬(wan) 件。省應急管理廳與(yu) 省財政廳協作,8次向重災地區下撥救災資金16.849億(yi) 元,會(hui) 同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8次調撥帳篷5230頂、折疊床7900張、棉衣褲32100套等一大批物資,保障了受災群眾(zhong) 基本生活。

  省減災委員會(hui) 接連印發《關(guan) 於(yu) 災後恢複重建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和《關(guan) 於(yu) 成立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專(zhuan) 班的通知》,省政府印發《山西省洪澇災害災後恢複重建工作方案》,對全省災後恢複重建工作進行全麵安排部署。據統計,全省累計實施臨(lin) 時救助56568人次,其中救助低保、特困人員28722人,累計發放救助資金3824.5萬(wan) 元;恢複受損養(yang) 老機構運行125家,妥善安置機構供養(yang) 對象1699名。目前,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讓受災群眾(zhong) 吃得飽穿得暖,有病能及時就醫,遇到困難有人幫,房屋損毀倒塌的春節前能夠搬入新居”的目標正如期實現。(記者範珍)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