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技創新助力 渤海油田成為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

發布時間:2022-01-10 15:30:00來源: 科技日報

  3000萬(wan) 噸原油意味著什麽(me) ?

  這個(ge) 數字相當於(yu) 我國原油年產(chan) 量的1/7;把它開采出來,年均需要488口井鑽井同時作業(ye) ,鑽井總進尺112萬(wan) 米,相當於(yu) 126.6個(ge)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3000萬(wan) 噸投入市場,可以為(wei) 全國2.9億(yi) 輛燃油汽車加1.5次油……

  1月9日,中國海油宣布,我國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產(chan) 量達到3013.2萬(wan) 噸,成為(wei) 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chan) 基地,原油增量約占全國增量的近50%。

  渤海油田始建於(yu) 1965年,是我國海洋石油工業(ye) 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海油精心培育的產(chan) 量最高、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力油田。投產(chan) 50餘(yu) 年來,已發現探明石油地質儲(chu) 量超44億(yi) 噸、天然氣地質儲(chu) 量近5000億(yi) 方,累計為(wei) 祖國貢獻油氣超4.93億(yi) 噸,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勘探總師薛永安介紹說,渤海灣盆地地質構造複雜,就像是一隻“金盤子”,掉在地上摔碎了又被踩了幾腳,油藏分布十分零散複雜,而且還隔了一層海水,勘探開發難度更高。

  為(wei) 了將這些分散的油藏找出來,渤海油田不斷解放思想,陸續應用“立體(ti) 勘探”“集束勘探”“組合勘探”與(yu) “價(jia) 值勘探”理念,探明儲(chu) 量不斷攀升。進入“十三五”後,渤海油田又創新提出“湖盆成氣”理論、“匯聚脊”成藏理論,發現了多個(ge) 億(yi) 噸級油氣田,為(wei) 建成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chan) 基地夯實了儲(chu) 量基礎。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開發總師趙春明表示,渤海油田不僅(jin) 油藏分散,且原油黏度大,以稠油油藏為(wei) 主,要經濟有效開發這些“低邊稠”油田,難度極大。為(wei) 此,中國海油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已連續開展三次“優(you) 快鑽井”提升行動,使平均鑽井周期從(cong) 57天下降至10天以內(nei) ,鑽井效率提升了6至7倍,為(wei) 渤海油田的快速發展打通了關(guan) 鍵瓶頸。

  此後,以優(you) 快鑽完井技術為(wei) 代表,渤海油田的儲(chu) 層描述技術、地質數模和建模技術、工程建造技術以及在生產(chan) 油田綜合調整技術等均達到世界先進或國內(nei) 領先水平。以“叢(cong) 式井”調整增產(chan) 為(wei) 例,針對海上大中型油氣田開發井網密度大、碰撞風險高等難題,渤海油田研發形成了海上叢(cong) 式井組平台位置綜合優(you) 選及極限井槽分配技術,實現一個(ge) 平台可以打88口井,讓地下井網仿佛在“掃把裏麵又插了一把掃把”,高精度鑽井和安全控製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十三五”期間,渤海油田又陸續在地球物理技術、智能分注技術、采油工藝技術、稠油規模熱采、岸電、智能油田等新技術應用方麵取得重要突破。這些成果標誌著我國近海勘探開發技術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國內(nei) 原油產(chan) 量增長看海上,海上原油產(chan) 量增長看渤海。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總經理閻洪濤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渤海油田將高質量推動“七年行動計劃”,將渤海油田打造成為(wei) 集勘探開發一體(ti) 化、工程建設標準化、油氣生產(chan) 智能化、經營管理精益化的標杆能源基地,努力實現勘探大突破、原油硬增長、天然氣大發展,確保2025年實現油氣上產(chan) 4000萬(wan) 噸。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dong) 進表示,中國海油將大力推動“增儲(chu) 上產(chan) 攻堅工程、科技創新強基工程、綠色發展跨越工程”,持續加大勘探開發投入力度,進一步發揮海上油氣增產(chan) 對於(yu) 我國油氣資源安全穩定供應、降低對外依存度的重要作用,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操秀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