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餘篇文字書寫榜樣力量 文學愛好者汲取精神營養
中新網蘭(lan) 州1月19日電 (記者 楊娜)“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僅(jin) 13歲,最大的76歲。”《視野》雜誌總編輯、蘭(lan) 州大學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包國憲18日說,由《視野》雜誌舉(ju) 辦的“百年人物”主題征文大賽得到老中青三代人的關(guan) 注,全國各地的文學愛好者以散文、詩歌、小說、長篇戲劇的形式,嚐試走進傑出人物的內(nei) 心,帶領讀者去觸碰那些豐(feng) 富、高貴的靈魂。
當日,由《視野》雜誌舉(ju) 辦的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周年“百年人物”主題征文大賽舉(ju) 行頒獎典禮。包國憲介紹說,自2021年6月15日征文大賽啟動,截止9月30日,主辦方共收到全國各地來稿3600餘(yu) 篇,本次大賽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20名。
《視野》雜誌曾兩(liang) 次舉(ju) 辦“視野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成為(wei) 國內(nei) 頂尖級寫(xie) 作賽事之一,得到了中學生、教師、家長的廣泛關(guan) 注。此次舉(ju) 辦的“百年人物”主題征文大賽,參賽者包括國家、各省市作協會(hui) 員,大學、初高中的師生,以及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工人、農(nong) 民,社會(hui) 覆蓋麵十分廣泛。
參賽者需從(cong) 中國百年曆史長河中湧現出的傑出人物中,挑選自己的榜樣和敬佩的人物,用手中的筆,描寫(xie) 他們(men) 對自己的精神世界乃至日常生活產(chan) 生的影響,書(shu) 寫(xie) 他們(men) 的人生。
作家、西北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媒學院院長徐兆壽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此類比賽可以激發年輕人的創作活力,鼓勵年輕人進行創作。尤其對中學生而言,可以鼓勵他們(men) 結合自己的讀書(shu) 學習(xi) 以及自己的思考寫(xie) 文章。
“往常的題材都是他們(men) 熟悉的,是生活中的,這次選擇‘百年人物’,讓中學生站在國家的大視野中。”徐兆壽說,對年輕一代來說,過分強調個(ge) 體(ti) 特性強調自我,在日常學習(xi) 生活中已經顯現出一些弊端,需要讓他們(men) 用集體(ti) 的、整體(ti) 的觀念去思考人生和世界。
而參加“百年人物”征文大賽,從(cong) 優(you) 秀的人物中挑選自己的寫(xie) 作對象,就是在發揮榜樣的作用。徐兆壽認為(wei) ,通過走進這些對中國產(chan) 生影響的人物內(nei) 心世界,他們(men) 的精神會(hui) 讓中學生心向往之,自然而然地向榜樣們(men) 學習(xi) 這種奉獻、為(wei) 社會(hui) 作貢獻的品質。
來自上海的周大鳴獲得了此次大賽的一等獎,他描寫(xie) 了作為(wei) 一名抗戰老兵的父親(qin) ,希望通過這些文字,激勵後代銘記曆史,珍惜現在的“歲月靜好”。
作為(wei) 活動主辦方,包國憲談及此次活動的意義(yi) 時強調,參加此類活動,除了可以讓參賽者尤其是年輕參賽者在文字創作中提高思想,升華認識之外,還有助於(yu) 他們(men) 在回望曆史的過程中,從(cong) 優(you) 秀人物的身上獲取精神營養(yang) ,激勵自己成長為(wei) 對國家和社會(hui) 有貢獻的人。
包國憲認為(wei) ,以《視野》雜誌作為(wei) 平台舉(ju) 辦此次活動,是通過這個(ge) 平台為(wei) 時代釋放正能量的舉(ju) 措。據了解,《視野》雜誌創辦於(yu) 1997年。作為(wei) 綜合性文摘期刊,2005年,《視野》榮膺國內(nei) 期刊最高獎——“國家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2008年,入選中央電視台“讀者首選期刊”展播;2005年至2016年,連續12年入圍“中文期刊網絡閱讀亞(ya) 洲排行前100期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