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增收後勁大著咧!”
【新春走基層·各地見聞④】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1月17日,臘月十五,“叮!”午飯辰光,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芝山村村民芮美信收到了手機上的銀信通提示。“村裏的分紅到賬了!”芮美信難掩笑意。“一共52000元喲!”他的愛人湊到手機前“一探虛實”,隨之也笑了起來。
64歲的芮美信靠自己的8畝(mu) 水田和8畝(mu) 旱地做起了村集體(ti) 合作社的股東(dong) ,土地為(wei) 他帶來7000元分紅,還有股民分紅300元也到賬了,再加上合作社務農(nong) 工資,2021年總共5.2萬(wan) 元裝進了腰包。
“和幾年前比,一個(ge) 天上一個(ge) 地下!”芮美信說,那時候,村子路上屋旁全是雜樹雜草,把小村莊遮得密不透風,鄰居都會(hui) 散養(yang) 家禽,村民的生活環境比較差。年輕人都到城裏打工,家裏的土地基本沒有種植,都拋荒了。
芝山村位於(yu) 溧水區東(dong) 南角,離城區較遠。在農(nong) 民增收、實現全麵小康的路途上,村裏一度使不上勁兒(er) ,找不到好法子。
2018年年底,在外做企業(ye) 的李其軍(jun) 回到芝山村,擔任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髒亂(luan) 差的村莊,讓人心渙散。”李其軍(jun) 暗下決(jue) 心,從(cong) 人居環境整治開始,讓村莊大變樣。白天開廣場會(hui) ,晚上開祠堂會(hui) ,一家一戶上門傾(qing) 聽交流,村民們(men) 由“村幹部走走過場”的顧慮轉變為(wei) 積極行動。拆除閑置的豬舍、清理房前屋後的雜樹茅草和雜物、規整家禽養(yang) 殖——3個(ge) 月後,芝山村模樣煥然一新。
走在芝山村的柏油路上,一棟棟白牆黛瓦的小樓錯落有致。雖然是冬日,但滿山坡的果樹還是綠油油的,富硒生態園內(nei) 遊人如梭,農(nong) 民自釀的米酒香氣時不時鑽進鼻孔。芝山成了人們(men) 心目中可以“解鄉(xiang) 愁”的村莊。
環境舒心了,還得讓農(nong) 民的腰包鼓起來。2019年2月,芝山村成立了綜合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盤活了集體(ti) 荒山、水塘、民房等閑置資源,共流轉農(nong) 民拋荒、閑置土地5000多畝(mu) 。
“農(nong) 業(ye) 要做出彩,一定要走特色發展之路。”李其軍(jun) 說。芝山村引進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潘根興(xing) 教授團隊,讓科技人員駐紮在田間地頭,一起打造富硒生態產(chan) 業(ye) 園。1500多畝(mu) 的富硒大米,經專(zhuan) 業(ye) 機構檢測,好幾項指標甚至超過了市麵上的知名品牌,口感頂呱呱,目前賣到了8元一斤。700多畝(mu) 富硒水果、200多畝(mu) 富硒貢茶、30畝(mu) 富硒蔬菜,今年也都將進入產(chan) 出期。村裏同時配套餐飲、民宿、酒窖、瓷窯、豆腐坊等二、三產(chan) 業(ye) 。
依托年出欄5萬(wan) 頭的生豬養(yang) 殖場,村合作社再度牽手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建設碳基有機肥廠。生產(chan) 高端碳基有機肥,一方麵走市場化之路售賣,另一方麵用作村裏富硒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的主打肥料,形成生態循環,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
優(you) 美的環境、富硒產(chan) 業(ye) 加上紅色教育基地,讓李其軍(jun) 動了“吃旅遊飯”的念頭。在芝山西麓,海拔84.3米的銅山如黛。銅山作為(wei) 反頑戰役西線的重要陣地,銘刻著新四軍(jun) 抗大九分校一大隊浴血奮戰的光輝曆史。建黨(dang) 百年之際,當地區鎮村三級規劃建設了蘇南反頑戰役銅山戰鬥紀念廣場,打造溧水區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以基地為(wei) 依托,芝山完成了全村旅遊環線的框架搭建。
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目前,有4家規模企業(ye) 入駐芝山,吸納本村和臨(lin) 近村的從(cong) 業(ye) 人員430多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2021年,芝山村綜合社增加村民務工及土地分紅收入720萬(wan) 元,集體(ti) 收入320萬(wan) 元,與(yu) 2020年相比分別增加了24%和27%。
原來“飛”出去的年輕人逐漸回流。90後湯文靜從(cong) 小生長在芝山村,銅山戰鬥紀念廣場建成後,她返鄉(xiang) 成為(wei) 一名講解員。她說,在家門口上班,生活環境更好了,還不比在外麵掙得少。
“村裏和農(nong) 民的增收後勁大著咧。你看,村集體(ti) 投資的井山民宿已經在架梁頂了,這個(ge) 民宿高標準、低價(jia) 位,是鎮裏的書(shu) 記帶著我們(men) 書(shu) 記去浙江學習(xi) 後建造的。到夏天就要開業(ye) 了,你可要來體(ti) 驗一下啊!”芮美信熱情地邀請記者。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