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八步六街
在安徽亳州北關(guan) ,有一片明清商業(ye) 街,其中一片區域,曰八步六條街。顧名思義(yi) ,在八步之內(nei) ,就能與(yu) 六條街道劈麵相逢,實為(wei) 佳趣。
下了一場大雪,雪後去老街更有一番趣味。經年的青磚灰瓦,被白雪覆蓋後,似古硯落雪,盡顯素雅之美。
走進老街南端的白布大街,街巷裏傳(chuan) 來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這感覺,常常讓人想起清明上河圖裏的販夫走卒,想起《東(dong) 京夢華錄》裏的“吟叫百端”,這時的老街,雖已沒有往日的“金翠耀目,羅綺飄香”,也沒有“新聲巧笑於(yu) 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yu) 茶坊酒肆”,但不絕於(yu) 耳的吆喝聲,讓一條街陡增了幾許煙火氣息。有一些吆喝,比如“肉包素包,吃著不孬”,極具地方鄉(xiang) 音意趣,聽了就讓人流涎。我時常穿梭在這樣的街巷間,總能遇見一個(ge) 頭頂草壇簍子的人,那簍子被一條白紗布蓋著,盈盈冒著熱氣。
白布大街,就是八步六條街中的一條街道,舊時,這裏以經營輕紗和白布為(wei) 主,亳州的輕紗之好,在史書(shu) 中都有記載。其曆史要上溯至商湯建都於(yu) 亳,建有桑林。種桑養(yang) 蠶,才有織錦。關(guan) 於(yu) 亳州輕紗,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有大篇幅的記載,我至今仍記得當中寫(xie) 道:“亳州出輕紗,舉(ju) 之若無,裁以為(wei) 衣,真若煙霞。一州唯兩(liang) 家能織,相與(yu) 世世為(wei) 婚姻,懼他人家得其法也。”一句“真若煙霞”,讓人想象它的輕盈與(yu) 美好。想必舊時,這片的街麵上常有圍著輕紗的女子窈窕走出,遠遠一望,與(yu) 天邊的雲(yun) 霞無異,或是雲(yun) 霞落到了凡間。
從(cong) 白布大街向北約四百米,就到了八步六條街的街口了,這裏是六條街的交匯處,看路牌,六條街名依次排開:白布大街、帽鋪街、炭場街、德振街、爬子巷和水門關(guan) 街,似六朵金花,並蒂開於(yu) 一枝,煞是好看。
亳州的許多街道名令人一望即知,也像極了北京很多街道的名字,比如帽鋪街、炭場街,這樣兩(liang) 條街,在冬日雪後來逛,最合適不過。帽鋪街雖已不賣鞋帽了,但是有很多老者,在門檻內(nei) ,抄著手,望著雪景,口鼻之間也呼著熱氣。炭場街應該是這座城市裏最暖的街道,在街口一站,似有經年的老炭在給人傳(chuan) 輸撲麵的熱能。有人說,炭放久了,會(hui) 成琉璃狀。我曾收藏過一塊炭化石,光怪陸離,透著陽光看,還有七彩的光,很是神秘。
老街豈不正是裝著神秘的一條條胡同?我站在八步六條街出神,望著德振街,名字應該取自《易經》,書(shu) 中有“君子以振民育德”的句子。積善成德,呈於(yu) 一街兩(liang) 巷,讓人口傳(chuan) 心授,真是大好!
八步六條街中,還有條街叫爬子巷,這條街的來曆可謂眾(zhong) 說紛紜,有說舊時是賣耙子的專(zhuan) 業(ye) 街道,鄙人不信,城裏人要耙子作甚?又有說爬子巷,原有一癱瘓的年輕人,靠終日乞討爬進爬出養(yang) 活老母,鄙人更不信;倒是一位老者的話頗有幾分可信,他說,這裏舊時是一條金融街,錢莊典當鋪遍地都是,常有提溜著錢袋子的人匆忙趕路,偶有銅錢落地,叮當作響,對於(yu) 這些“漏網之魚”,他們(men) 稱之為(wei) “爬子”,大有視金錢如糞土的意思。此言,倒有幾分豪情和風骨在。
至於(yu) 水門關(guan) 街,需要翻閱史誌了。明清時期,黃河常有水患,亳州地勢高,洪水襲來,到這條街的街口也就基本停住了,像是一道關(guan) 卡一樣,故得此名。當然,這些是在史誌中洶湧而來的水,近些年,河道治理,早已絕了水患,街道之上,幹淨朗利,在皖北地區,這裏的冬日是幹手幹腳的,每近年關(guan) ,常聽老輩人說“幹手幹腳過個(ge) 年。”
也許您會(hui) 問,不是下了雪嗎?當地人認為(wei) ,雪是不算水的,雪是祥瑞,瑞雪兆豐(feng) 年嘛。就這樣在八步六條街走著,雪,又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李丹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