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寧波山裏的“石頭村”

發布時間:2022-01-20 14:4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東(dong) 部的大山裏,坐落著一座“石頭村”。蜿蜒逶迤的石巷、古樸錯落的石屋、潺潺流過的小溪……古村的景致猶如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畫作。

  “石頭村”喚作許民村,曆史久遠,可追溯至南宋時期。當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山上的石料石質堅硬,取用方便,村民便就地取材,砌石牆、築石屋、鋪石路、建石橋、刻石窗、造石碾、辟石巷……村中現存的石屋大多是清中晚期至民國年間所建,均以當地特有的黑色玄武岩堆壘而成。站在山頂遠眺,近300戶石屋依山散布、隨地勢起伏,從(cong) 東(dong) 往西漸次升高,形成難得一見的獨特風景,成為(wei) 浙東(dong) 沿海山地石屋建築群落的典範。

  “村子裏有一條寧象古道,古時,來往的客商、路人都要經過這裏,那時的‘石頭村’熱鬧又興(xing) 旺。”許民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戴伸一介紹,通了公路後,走寧象古道的人少了,村裏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許多石頭房子也空置了下來。村裏的經濟一度因勞動力流失等因素陷入困境,房屋破敗、環境髒亂(luan) 、土地貧瘠,“石頭村”變成了債(zhai) 務多、矛盾多、光棍多的“三多村”。

  2006年,許民村新一屆村班子上任,村黨(dang) 支部帶領黨(dang) 員群眾(zhong)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克服了基礎差、位置偏、資金不足等困難,走出了一條“黨(dang) 建+旅遊”特色發展路子,將一窮二白的“石頭村”打造成了集山村體(ti) 驗、文化交流、療養(yang) 度假、休閑運動、娛樂(le) 購物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休閑旅遊區。遊客來了,外出的年輕人也回來了,村裏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紅火。“石頭村”接連入選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名單和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2021年,景區遊客突破50萬(wan) 人次。

  走在“石頭村”,山風吹過,帶來花草泥土的芳香,簷角還不時傳(chuan) 來清脆悅耳的風鈴聲。循聲望去,是村內(nei) 新改造的“了月香館”和“石村瓷坊”。這是景區對古建築保護與(yu) 非遺文化傳(chuan) 承的又一探索,兩(liang) 處新興(xing) 旅遊業(ye) 態均為(wei) 村內(nei) 古建築改造而成,前者以古法製香為(wei) 特色,可供遊客親(qin) 身體(ti) 驗線香、香丸、香片等工藝製作;後者以製瓷體(ti) 驗為(wei) 特色,選用茶院鄉(xiang) 當地出土的瓷礦為(wei) 原料,以山上草木煉製瓷釉,供遊人賞玩。

  在許民村,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互相融合的景致並不少見。村口50多歲的舊茶廠、破牛棚,也依照“修舊如舊”的理念,相繼改成休閑餐廳、酒吧等,成為(wei) “石頭村”的網紅打卡點。

  村裏的食宿一應俱全。“農(nong) 嫁十二碗”足以讓遊客食指大動。這是當地村民辦婚娶、祝壽、迎春等宴請的專(zhuan) 用菜單,因其有十二碗主菜而得名,多用豬、雞、鴨、魚和自產(chan) 的蔬菜瓜果為(wei) 原料,是浙東(dong) 沿海山地節慶文化的“活化石”。山間的民宿群可供遊人落腳,白牆黛瓦映襯著碧草青木,醒來是雲(yun) 霧繚繞、鳥鳴雀啼,更有溫泉湯池可供解乏。不遠處的房車露營公園,80%的麵積被草坪和綠植覆蓋,日可觀疊翠山景,夜可賞繁星點點。

  清代詩人徐鏞在《過許家山》一詩中寫(xie) 道:“豺狼蹲坦道,僻徑繞寒山。無限斜陽色,來添霜葉殷。秋空雕翮健,石蹬馬蹄孱。深羨雲(yun) 中客,肩樵任往返。”在這石屋古村走上一回,依舊能與(yu) 古人感同身受。(張晨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