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16年“文化長跑”,薈中華傳世名畫於一“係”

發布時間:2022-01-21 15:14: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16年“文化長跑”,薈中華傳(chuan) 世名畫於(yu) 一“係”

  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實現中國古代繪畫“數字化複原”

  數千年來,中國繪畫藝術以驚人的規模、驚人的成就,再現了中華大地豐(feng) 富多彩的生活圖景

  2005年以來,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團隊聯動全球260餘(yu) 家文博機構,為(wei) 先秦以降、民國之前的12250餘(yu) 件(套)中國古代畫作建立起精準的數字化檔案,推出了目前全球範圍內(nei) 收錄作品最全、圖像記錄最真、印製質量最精、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古代繪畫圖像文獻集成

  唐朝的《步輦圖》《簪花仕女圖》,五代的《韓熙載夜宴圖》《寒林重汀圖》,宋朝的《摹張萱搗練圖》《千裏江山圖》……不久前,在浙江大學開幕的“‘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階段性成果展”上,500餘(yu) 幅珍貴名畫等比例打印的調色打樣稿亮相,令人歎為(wei) 觀止。這次展覽,是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曆代繪畫大係”(下稱“大係”)曆經16年,在世界各地搜集、拍攝中國古代繪畫精品的部分成果展示。

  數千年來,中國繪畫藝術以驚人的規模、驚人的成就,再現了中華大地豐(feng) 富多彩的生活圖景,記錄了中國社會(hui) 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展示了中華文明博大深邃的精神境界。

  2005年以來,“大係”團隊聯動全球260餘(yu) 家文博機構,為(wei) 先秦以降、民國之前的12250餘(yu) 件(套)中國古代畫作建立起精準的數字化檔案,推出了目前全球範圍內(nei) 收錄作品最全、圖像記錄最真、印製質量最精、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古代繪畫圖像文獻集成。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這個(ge) 團隊的16年求索,讓2000多年來的繪畫精品在我們(men) 眼前全景式展現,同時構築起了中國繪畫藝術研究、傳(chuan) 承和發揚的堅實基礎。

  古代繪畫史全景再現

  “大係”大部分作品使用了全球最大幅麵的8英寸×10英寸反轉片拍攝,對圖像品質精益求精,力求達到原真效果,這一標準至今仍居業(ye) 界一流

  廣袤無垠的山水,被世世代代的畫筆反複描摹;千載輪回的四季,被南北東(dong) 西的人們(men) 競相記頌;羅陳萬(wan) 象的生活,被數以萬(wan) 計的作品再三繪寫(xie) 。無數次歲月更迭,無數次心象揮灑,赫然匯聚成一幅壯美瑰麗(li) 的中國畫卷。將這畫卷完整地呈現於(yu) 世界麵前,就是“大係”工程的初心與(yu) 宏願。

  2005年,為(wei) 深入落實浙江省委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部署,浙江大學和浙江省文物局提出了匯集兩(liang) 岸故宮博物院藏品、出版《宋畫全集》等建議,在時任浙江省委主要負責同誌的親(qin) 自批準和關(guan) 心下,“大係”工程正式啟動。在實施過程中,“大係”項目得到了中宣部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並被列入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yu) 趙宋之世。”“大係”的發端是《宋畫全集》,宋畫是中國繪畫史的一座高峰,創作題材廣泛、表現手法豐(feng) 富、筆墨技巧精純、藝術境界高妙,中國繪畫的繼承和出新離不開對宋畫的深入研究。

  在“大係”之前,海內(nei) 外出版的宋畫籍冊(ce) 雖然不少,但存在收集數量有限、圖像不清、印刷質量不高的問題。“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唯有先解決(jue) “藏用兩(liang) 難”的問題,中國古代繪畫之美才能走近專(zhuan) 業(ye) 學者和普通觀眾(zhong) 。

  “杭州是南宋故都,見證了當時的文化繁盛。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先進印刷工藝,完整地、高質量地出版宋代繪畫集,是國內(nei) 外藝術界、學術界和廣大公眾(zhong) 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們(men) 的責任。”“大係”項目負責人說。

  “大係”采用了圖像出版物理想的技術標準,大部分作品使用了全球最大幅麵的8英寸×10英寸反轉片拍攝,對圖像品質精益求精,力求達到原真效果。這一標準對作品收集範圍、拍攝精度、印刷裝幀質量和出版規模的要求之高,至今仍居於(yu) 業(ye) 界一流水平。

  2008年11月,首期《宋畫全集》部分成果出版,項目團隊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及時研究製定了出版“中國曆代繪畫大係”的整體(ti) 方案。之後,《元畫全集》於(yu) 2014年驗收完成,《先秦漢唐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陸續出版,全景式地再現了中國古代繪畫2000餘(yu) 年的發展曆程。

  浙江大學先後向中國國家圖書(shu) 館、中國版本圖書(shu) 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多所國內(nei) 外高校圖書(shu) 館和文博機構贈送了“大係”樣書(shu) 。借助“大係”對流散全球的中國曆代繪畫進行搜集和出版,使得以中國繪畫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全球的傳(chuan) 播、研究與(yu) 深度交流翻開新的篇章。

  “中國是世界上文獻遺留最多的國家,可即使是這樣,還有很多東(dong) 西是不能用文字來體(ti) 現的。”著名曆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曾表示,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中國藝術方麵的成果、中國藝術史方麵的精髓也應該走向世界。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yu) 考古學榮休教授方聞曾說,“大係”必將大大提升大學生和普通民眾(zhong) 對視覺藝術欣賞和研究的水準,從(cong) 而推動中國文化的當代複興(xing) 。

  國寶“重聚首”

  “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工程的規劃與(yu) 實施,為(wei) 追尋海外散佚名跡提供了重要機遇。有一些流散在海外的古畫,直到“大係”的收藏才第一次為(wei) 人所見

  中國繪畫史上的傳(chuan) 世名作,無不經曆過各種浩劫。聚需百年之功,毀僅(jin) 旦夕之間。無數神品妙跡,已然湮沒於(yu) 曆史的煙塵中;存世至今者,有的幸留祖國,有的飄零異邦,陸續進入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機構,形成了中國及日本、歐洲、北美等幾大收藏地。

  如乾隆曾將宋摹《女史箴圖》以及三件傳(chuan) 為(wei) 李公麟作品的《蜀江圖》《九歌圖》和《瀟湘圖》定為(wei) “四美”,珍藏於(yu) 建福宮的靜怡軒中。今天除《九歌圖》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外,其餘(yu) “三美”都流失海外,散落在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日本東(dong) 京國立博物館。

  再比如,《睢陽五老圖》是以北宋家居睢陽的五位德、才、壽兼備的重臣為(wei) 原型而繪製的,曆代名人大家不斷為(wei) 之題跋作序、寫(xie) 詩、複製、裝裱,簡直成了一部中國名畫小史。民國初年,五老圖及部分題跋被分割後輾轉出售,流散海外,如今《睢陽五老圖》分藏於(yu) 美國大都會(hui) 博物館、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等,部分題跋藏於(yu) 上海博物館。

  與(yu) 《睢陽五老圖》相似的還有傳(chuan) 五代南唐宮廷畫師周文矩的《宮中圖》。畫作原為(wei) 絹本長卷,用白描的方式描繪了80位後宮婦人生活片段,如撫琴、梳妝、畫像、嬉戲等。民國初年,此畫作被盜賣出國,由巴黎古董商裁成數段賣給歐美藏家,如今分藏於(yu) 美國哈佛大學意大利文藝複興(xing) 研究中心、美國克利夫蘭(lan) 藝術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美國大都會(hui) 博物館等地。

  “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工程的規劃與(yu) 實施,為(wei) 追尋海外散佚名跡提供了重要機遇。在本次展覽中,通過“大係”出版物調色樣稿,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九歌圖》與(yu) 其他“三美”共同展出,《睢陽五老圖》與(yu) 題跋完整匯集,觀眾(zhong) 得以有機會(hui) 一睹風采。

  由於(yu) 古畫保存不易,一些深藏在博物館的古畫,已經多年沒有打開過。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赫赫名跡《千裏江山圖》,為(wei) 防開卷後青綠顏色剝落,整整封存了17年。在“大係”拍攝前,故宮專(zhuan) 門召開院務會(hui) 議反複商議,拍攝前後籌備忙碌一個(ge) 多星期。

  還有一些流散在海外的古畫,直到“大係”的收藏才第一次為(wei) 人所見,例如英國大英博物館為(wei) “大係”拍攝了從(cong) 未高清晰麵世的敦煌藏經洞近200件絹畫殘片,這些影像資料極其珍貴。

  截至目前,“大係”先後編纂的五大全集共計67卷240餘(yu) 冊(ce) ,收錄的12250餘(yu) 件(套)中國繪畫藏品中,來自國外的藏品有3250餘(yu) 件(套)。這些畫冊(ce) 若是一一壘起,足足有四層樓高。

  16年“文化長跑”

  16年來,項目團隊“想盡千方百計、踏遍千山萬(wan) 水、說盡千言萬(wan) 語、嚐遍千辛萬(wan) 苦”,輾轉於(yu) 國內(nei) 外260餘(yu) 家文博機構和收藏單位,往來通訊信函數以萬(wan) 計,實地拍攝奔波數十萬(wan) 公裏

  在“‘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階段性成果展”展廳內(nei) ,一麵照片牆,展示了“大係”團隊成員赴世界各地聯絡、拍攝圖像的忙碌場景。

  “到現在為(wei) 止,除了中國,全世界還沒有一個(ge) 國家能夠把自己國家的繪畫體(ti) 係從(cong) 古至今完整梳理。這一輩子能夠參與(yu) 到這樣的一個(ge) 文化項目中,何其幸運啊!”展板前,“大係”項目團隊成員、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shu) 畫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曉明感慨萬(wan) 分。

  “大係”啟動之初,作為(wei) 主要牽頭單位的浙江大學,沒有一張清代以前的繪畫藏品,沒有一台相關(guan) 的先進儀(yi) 器設備,沒有一條與(yu) 海內(nei) 外文博收藏機構聯絡的渠道。整個(ge) 工程從(cong) 篳路藍縷中起步,規模浩繁、任務艱巨、曆時彌長,甚至在一段時間內(nei) 被認為(wei) 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大係”收藏的作品,除了少部分圖像采集委托文博機構按照技術標準拍攝外,大部分都由“大係”攝影團隊拍攝完成。畫作年代久遠,為(wei) 了原真記錄畫作顏色層次、水墨質感,藏畫需要用大型膠片座機拍攝。

  2007年,由金曉明與(yu) 攝影師章益林等組成的拍攝小組前往日本進行藏品拍攝,他們(men) 背負著總重達100多公斤的設備和行李。“大係”團隊和日本文博機構往往是提前半年、一年就把拍攝時間約定好,精確到幾月幾日幾點,在哪裏碰麵、集中。金曉明保留的一張日程表中,記錄了他們(men) 20天裏跑了十七八個(ge) 城市的經曆。在十餘(yu) 年的拍攝過程中,他們(men) 每年數次赴日拍攝,還遭遇過地震、台風,其中的辛酸至今曆曆在目。

  令金曉明最難以忘懷的是四進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拍攝《寒林重汀圖》的經曆。“中國繪畫裏,除了整體(ti) 感、氣息,很多筆墨細節會(hui) 決(jue) 定一件作品的真偽(wei) 和藝術水準。因此‘大係’拍攝的標準是整體(ti) 大膠片、局部大膠片,非常全麵和細致捕捉到信息。”金曉明說。一開始,對方並不理解這樣的拍攝標準,在反複多次的溝通交流後,“大係”團隊才一次次爭(zheng) 取到拍攝機會(hui) 。

  2006年,項目組兩(liang) 人扛著100多公斤的設備,爬著山路,來到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由於(yu) 對方提供的底片不符合要求,又不同意重新拍攝,談判在3個(ge) 小時後失敗。項目組沒有放棄,第二次按預約又去,依然沒有成功。回杭後,項目組又反複去信表明心意。日方終於(yu) 同意拍攝一張整體(ti) 圖,於(yu) 是有了2007年第三次黑川之行。為(wei) 項目組的精神所感動,所長同意在理事會(hui) 會(hui) 議上幫助陳述補拍局部畫麵的理由。2008年7月,項目組四進黑川,終於(yu) 將所需局部拍攝完成。

  “大係”團隊核查了解到,曆史悠久的蘇州市靈岩山寺藏有一批屬國家一級文物的八大山人、石濤、石溪書(shu) 畫。為(wei) 記錄這批書(shu) 畫的真容,項目組在4年時間裏四上靈岩山。這批珍貴的書(shu) 畫是靈岩山寺明學長老在“文革”歲月中舍命救下的,數十年來,由他精心守護,從(cong) 不輕易示人。每年秋高氣爽時,寺院有專(zhuan) 人負責晾畫,那幾天裏小院四門緊閉,連飯菜也是從(cong) 窗戶送入。項目組輾轉聯係多人,以校友情、故鄉(xiang) 情等多種溝通方式最終感動了明學長老。項目組分3次完成了拍攝任務。每次拍攝,4個(ge) 人抬著器材上山。拍攝過程中,這位90多歲的老人一直坐在旁邊監看。

  “每一次拍攝,精神壓力都特別大。沒有經曆過的人可能很難體(ti) 會(hui) 。”攝影師章益林最初加入“大係”項目團隊時剛剛大學畢業(ye) ,本以為(wei) 隻需要幹幾個(ge) 月,沒想到一幹就是16年。他說,每個(ge) 博物館對藏品拍攝都有嚴(yan) 格要求,在規定時間內(nei) ,每件藏品幾乎就隻有一次拍攝機會(hui) 。

  對圖像精益求精,拍攝隻是第一步。“大係”在圖像拍攝、掃描、校色、印刷等每一步驟都有極為(wei) 嚴(yan) 格的質量把控。比如,絕大部分作品屬於(yu) 全球首次高清拍攝。在校色過程中,無論是保存較為(wei) 完好,還是墨色斑駁灰暗、畫麵起皺甚至碎裂,團隊都對其進行反複調整和打樣,必要時還重回館藏地或展覽現場進行顏色比對。

  16年來,項目團隊發揚“想盡千方百計、踏遍千山萬(wan) 水、說盡千言萬(wan) 語、嚐遍千辛萬(wan) 苦”的“四千精神”,輾轉於(yu) 國內(nei) 外260餘(yu) 家文博機構和收藏單位,往來通訊信函數以萬(wan) 計,實地拍攝奔波數十萬(wan) 公裏。在各家文博機構和收藏單位的充分理解和鼎力支持下,這部“觀古今於(yu) 須臾”的傳(chuan) 世重典才得以完成。

  挖掘不盡的寶藏

  《貨郎圖》的貨攤中放著什麽(me) ?《清明上河圖》裏店鋪在賣什麽(me) ?《滕王閣圖》的鬥拱結構是什麽(me) 樣?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大係”找到答案

  文化的覺醒,始自對文化根脈的保護。“大係”項目團隊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的優(you) 勢,對圖像漫漶不清、畫麵殘損度較高的作品進行了“無損傷(shang) ”修複,為(wei) 中國古代主要繪畫作品留影存形,建立準確、詳細的數字化檔案,成功實現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從(cong) 物質形態向數字形態的衍生與(yu) 轉化。

  《貨郎圖》的貨攤中放著什麽(me) ?《清明上河圖》裏店鋪在賣什麽(me) ?《滕王閣圖》的鬥拱結構是什麽(me) 樣?曲阜孔府珍藏的《三聖圖》裏奧秘是什麽(me) ?這些讓人好奇的問題,通過“大係”都可以找到答案。

  “大係”圖像精度極高,將局部放大數倍後可觀察到許多原作中不易發現的細節。“這些名畫隨著時間的悠遠,很多細節難以看清,但‘大係’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其放大,完全可以滿足最苛刻的研究需求。比如畫麵中隻有巴掌大的宋代建築,放大後細節就清晰可見,從(cong) 中更能體(ti) 會(hui) 古人的獨特匠心和畫家卓越的功力。”浙江大學藝術與(yu) 考古博物館策展人王珅說。

  近年來,有一位研究者僅(jin) 以“赤壁”為(wei) 題材,就在“大係”的資源庫中找到了數十幅畫作,極為(wei) 豐(feng) 富的學術資源令學者們(men) 激動不已。

  “學術資源的匯聚必將帶動學術力量的匯聚,讓中國在學術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ang) 上,發出更響亮的聲音。‘大係’的資源將成為(wei) 滋養(yang) 後世的一方沃土和挖掘不盡的寶貴礦藏。”浙江大學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副院長李誌榮說。

  “大係”還努力運用高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條充分展現古畫神韻、讓更多的民眾(zhong) 與(yu) 傳(chuan) 世名跡“親(qin) 密接觸”的新途徑。通過“每日中華名畫”為(wei) 主題的係列短視頻,“大係”項目在“學習(xi) 強國”平台進行藝術科普,至今已推出450餘(yu) 期,單期最高點擊量為(wei) 220餘(yu) 萬(wan) 次。通過5G、VR、AI、雲(yun) 計算、動作捕捉等現代科學技術,大係項目目前已經實現了部分名畫的沉浸式藝術體(ti) 驗。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源泉,也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尋根溯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標識。

  目前,“中國曆代繪畫大係”還有部分海外文博機構和私人藏品暫未納入;一些尚存斷代、真偽(wei) 等爭(zheng) 議的入編作品,有待進一步研究;大量與(yu) 紙、絹質中國曆代繪畫緊密相關(guan) 的古代壁畫、雕塑、建築等造型藝術,也亟待數字化采集、利用。

  “大係”項目負責人說,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全球範圍內(nei) 的文化交流與(yu) 文明互鑒,依然任重道遠。(記者商意盈、朱涵)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