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版:憶顧隨先生
作者:堯山壁
1958年到天津上河北大學,感覺像進了天堂。一是食堂,早餐油條豆漿醬菜,午餐晚餐一葷一素,葷者對蝦海魚,素者燒茄子炒土豆之類。我這鄉(xiang) 下窮孩子,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二是課堂,中文係八大教授,課課豪華盛宴。先不說顧隨、黃綺。教現代漢語的張弓,我國現代修辭學奠基人之一,1925年就出版了《中國修辭學》。教古漢語的裴學海,與(yu) 北大王力齊名,1934年出版《古書(shu) 虛字集釋》,高校文科師生人手一冊(ce) 。教唐詩的詹鍈,著有《李白詩論叢(cong) 》和《李白詩文係年》。教外國文學的雷石榆,左聯詩人,曾留學日本,著有《日本文學簡史》。教古文的韓文佑,博學多聞,張中行稱之為(wei) “北方大儒”。魏際昌是胡適的研究生,著有《桐城古文學派小史》《孔子教育思想》等。
1957年1月25日,瑞雪紛飛中,載有18首毛澤東(dong) 詩詞的《詩刊》創刊號問世,全民歡騰,釋家紛起。1958年河北大學中文係在全國高校首開“毛澤東(dong) 詩詞”課,因為(wei) 擁有兩(liang) 位詩詞大家。
教一二年級的是黃綺,江西修水人,黃庭堅嫡傳(chuan) 後人,西南聯大青年才俊,聞一多的助教,唐蘭(lan) 的研究生,早年以詩詞聞名,作品收入《歸國謠》《無弦曲》,朱自清稱其“有李清照詞風”,吳梅稱其“可入稼軒殿堂”。後攻文字學,有《部首講解》《解語》《說文解字三索》等著作,擅長從(cong) 修辭、音韻入手,條分縷析,字斟句酌,娓娓道來。他還是書(shu) 法篆刻大家,板書(shu) 是獨創的鐵戟磨沙體(ti) ,金石有聲。
教三四年級的是顧隨,邢台清河人,“五四”以來極負盛名的“苦水詞人”,《無病詞》《味辛詞》《荒原詞》風靡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輔仁大學中文係主任,講授詩詞曲賦,在北京各大學掛頭牌,名頭如京劇生界譚鑫培,旦行梅蘭(lan) 芳。不久之前應邀到南開大學講詞,如數家珍,妙語連珠,講到韋莊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順口蹦出一句:“嘿,到女兒(er) 國了!”滿堂喝彩。“顧隨熱”在南開園持續了兩(liang) 三個(ge) 月,許多學生以用先生的腔調誦詩為(wei) 榮。在天津報刊、河北大學學報和《青年文藝》上,不斷能看到先生新作,歌頌新生事物。《鳳棲梧》:“西出陽關(guan) 迷望眼,衰草粘天,山共斜陽亂(luan) 。一曲《渭城》多少怨?歌聲三迭腸千斷。風景非殊時代變,山要低頭,人要埋頭幹。千裏龍沙金不換,石油城在鹽湖畔。”《鷓鴣天》:“唐代王維、孟浩然,擅名詩作寫(xie) 田園。高風千古陶元亮,帶月荷鋤隴畝(mu) 間。當世事,異從(cong) 前,更新思想複支援。試看集體(ti) 農(nong) 民力,土變黃金,水上山。”副標題為(wei) “歡送下鄉(xiang) 參加勞動生產(chan) 同誌”。我也興(xing) 奮極了,能為(wei) 顧隨詞中人。
得隴望蜀,聽了黃綺更想聽顧隨,求得高年級同學幫助得以旁聽。因為(wei) 是先生的課,大家早早搶占座位,本係外校的老師們(men) 擠在後排。因為(wei) 有點偷聽之嫌,我側(ce) 身角落,屏息凝神,生怕漏掉一個(ge) 字,心咚咚跳。
時值初冬,先生被攙扶著登上講台,依次放下手杖、解去圍巾、摘了絨帽、脫掉長袍,僅(jin) 剩下緞子小襖,抬頭亮相。六十歲出頭已現老態,麵容清臒,精神矍鑠,須發半白,仙風道骨。回頭在黑板上寫(xie) 下: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wan) 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六行字一片煙雲(yun) ,粉筆有毛筆效果。半行半楷,歐體(ti) ,工麗(li) 秀美,書(shu) 卷氣十足,學過沈尹默。
下麵開講,小令做起大文章,48個(ge) 字足足講了90分鍾。以李白的“山從(cong) 人麵起”起興(xing) ,層層深入,由山到人,由人到山。第一首說山之高,第二首說群山之動,山高山動寫(xie) 外表,第三首,刺破天拄其間寫(xie) 精神,先破後立。每首自成一體(ti) ,合起來是整體(ti) 。詩的思維運動著,發展著。先生講課不帶稿子,絕不重複別人。先生是詩人,詩人論詩,與(yu) 作者息息相通,把自己的感受啟發、精思妙意,深入淺出、出神入化地表現出來,也把聽者帶入詩的意境中。先生學問深厚,經驗豐(feng) 富,旁征博引,以劍論山,扯出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蘇東(dong) 坡的“割愁還有劍铓山”,二位隻割自己的愁,毛主席卻讓它“刺破青天”。以馬喻山,辛棄疾是“疊嶂西馳,萬(wan) 馬回旋”“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wan) 馬來無數”,辛的山是馬,主席的山是戰馬,而且是酣戰之馬,不僅(jin) 是藝術手腕高低之區分,還是胸襟、世界觀的差別。
台上的先生,全然忘我,陶醉在詩意之中,神采飛揚,不時有妙語驚句冒出。“‘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好家夥(huo) ,原來如此近!‘奔騰急,萬(wan) 馬戰猶酣’,好不痛快!”“信不信由你,也不由你不信。”講著講著就跳出書(shu) 本,引申到“小我”與(yu) “大我”,生活與(yu) 創作,形象思維與(yu) 邏輯思維等藝術理論上來。說主席是寫(xie) 景的聖手,因為(wei) 他有神聖的閱曆;有偉(wei) 大的思想才能寫(xie) 出偉(wei) 大的感情。精深的內(nei) 容分析加上精湛的表達技巧,京腔京韻,甚至京白,抑揚頓挫,跌宕起伏,騰挪跳躍,包袱迭出,如聽馬連良的念白、劉寶瑞的單口相聲,超乎尋常的藝術享受。台下師生,隨著先生的聲容手勢,一呼百應,前仰後合,笑聲雷動。從(cong) 未見過一位教師講課,如此叫座,這樣迷人!
聽一課我醉了三天,想近距離領教一次,還找到了借口。高中演《玉堂春》,聽說王三公子是曲周人,專(zhuan) 門跑去,找到了王家墓地和蘇三墳。真有個(ge) 明朝南京兵部尚書(shu) 王一鶚,對上戲裏唱詞:“哪一位去往南京轉”“他本是兵部堂前三舍人”。可是王家後人不承認,《廣平府誌》上說王兵部隻有一子,何來王三,沒有王三何來蘇三?先生在廣平府上了四年中學,臨(lin) 近曲周,想必知曉。課餘(yu) 時間我就常在中文係門口轉悠,終有一天截住先生,期期艾艾,冒昧提問。先生聽到鄉(xiang) 音,看我撅肚小襖大褲襠,忍不住笑了,用冀南話問:“你是哪一灣的?”回說順德府唐山縣。那是舊時的稱呼,後來改稱堯山、隆堯。先生說:“離俺們(men) 村最近的一座山,四月初一大廟(會(hui) )有名。你問的問題去查‘三言二拍’。”我扭頭飛一樣跑到圖書(shu) 館,果然在《警世通言》第24卷,找到了《玉堂春落難逢夫》,驚歎先生的記憶力。
先生的“毛澤東(dong) 詩詞”課,我又聽了七節,越聽越上癮。還上過一次大課,討論文學朗誦,先生即席講話,說朗誦不是大聲說話,除了激情,還有藝術,輕重緩急,音韻節奏,三句話又扯到京劇上。七分念白三分唱,醜(chou) 角塑造人物,主要靠念白,自己交代自己。王長林演《打漁殺家》,鬢角貼塊膏藥,表明被肖恩打傷(shang) 了,反複說那句話:“請安來啦,問好來啦,催討漁稅銀子的來啦!”“銀子”也是一塊膏藥,演員把“銀子”的“子”字咬住,把“的”兒(er) 話音拉長,繃緊,噴出來,響脆,俏皮,刻畫出一個(ge) 無賴、混混兒(er) 。幾句話讓我記了一輩子。
1960年暑假結束後回校的第五天,傳(chuan) 來先生逝世的消息,悲痛不已,向著馬場道先生住所方向三鞠躬,默哀良久,從(cong) 此天下再沒有顧隨了。可歎先生出身農(nong) 村,畢生躬耕文學,牛的耐力,龍馬精神,鞠躬盡瘁,燈油熬盡。作為(wei) 先生的最後一批學生,忝列門牆,僅(jin) 僅(jin) 兩(liang) 年,且生性愚鈍,難得先生滄海之一粟。不過,有兩(liang) 點源自先生:愛好京劇,學做雜家。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1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