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順風車 | 45分鍾讓新冠病毒現出原形,科技為冬奧疫情防控保駕護航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仍未得到完全遏製,科學防疫成為(wei) 辦好這屆冬奧會(hui) 的重要前提。在“科技冬奧”重點專(zhuan) 項支持下,機器人“消殺”、氣溶膠檢測、紫外線消毒、等離子消毒等一係列高新技術,將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疫情防控保駕護航。
近日,記者來到北京市中關(guan) 村生命科技園生物氣溶膠檢測實驗室,實地探訪了北京冬奧會(hui) 防疫“黑科技”之一的氣溶膠檢測。
圖為(wei)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係研究員劉鵬 向記者介紹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核酸監測係統
光明網記者劉希堯/攝
作為(wei) 新冠肺炎病毒傳(chuan) 播重要途徑之一的氣溶膠,直徑小於(yu) 100微米,可以被直接吸入肺部,尤其在相對密閉的空間。冬奧會(hui) 上,如何做好環境中氣溶膠新冠病毒的監測?2020年10月,清華大學聯合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昌平實驗室等單位的科學家開展應急攻關(guan) ,僅(jin) 用8個(ge) 月的時間開發完成了公共空間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核酸監測係統。
“奧運賽事期間,需要在4個(ge) 小時內(nei) 將檢測結果反饋給防疫部門。這就要求場館內(nei) 的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必須準確、高效、靈敏。”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係研究員劉鵬向記者介紹,這套監測係統由便攜式氣溶膠采集器和一體(ti) 化高靈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儀(yi) 兩(liang) 部分組成,能在30分鍾內(nei) 完成采集,45分鍾內(nei) 自動檢測出結果。“針對空氣中氣溶膠檢測的需求,這個(ge) 監測係統的靈敏度達到20拷貝/毫升,常規核酸檢測靈敏度在200-500拷貝/毫升之間,比常規方法靈敏10倍。” 劉鵬說。
圖為(wei) 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林寶寶現場操作該係統
光明日報記者黃小異/攝
研發完成後,在去年的4月,劉鵬和團隊將該檢測係統在北京地壇醫院進行了超過100例樣本的臨(lin) 床測試驗證。劉鵬告訴記者,他們(men) 的的科研人員采集了病人的鼻咽拭子、唾液、呼出的氣體(ti) 和病房中的氣溶膠樣本,並將樣本一分為(wei) 二,同步進行氣溶膠檢測和常規檢測。測試結果顯示,該係統陽性檢出率達到現有實時熒光定量PCR體(ti) 係檢出率的三倍。
為(wei) 了進一步推動該技術在北京冬奧上的應用,去年的10月到12月,劉鵬和團隊先後在首都體(ti) 育館、國家速滑館、冰立方、五棵鬆冰上中心、國家體(ti) 育場5個(ge) 奧運場館、主媒體(ti) 中心、和西苑賓館、紫玉賓館等2家簽約酒店進行了氣溶膠采樣和檢測工作。測試賽期間共采集和檢測了348例標本,檢測成功率100%。劉鵬說,該檢測係統在冬奧測試賽中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和驗證,並針對賽時的防疫條件進行了相應的優(you) 化,貼合冬奧比賽場景的要求。並且,通過測試賽的實操演練,該產(chan) 品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閉環管理情形下的氣溶膠新冠病毒監測操作規範,得到了冬奧場館防疫部門的認可。
“奧運期間,氣溶膠采集器將被運用在多個(ge) 場館內(nei) ,並在臨(lin) 時設置的檢測站,為(wei) 冬奧會(hui) 提供全麵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保障。”與(yu) 此同時,劉鵬也向記者透露,他期待北京冬奧後,這套檢測係統能在醫院、車站、機場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得到應用,為(wei) 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幫助。(記者 劉希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