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隻吃素,你的身體同意嗎?

發布時間:2022-01-24 16: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桃膠珍菌鹵味飯、蜂蠟柿餅、燒汁金菇卷、孜然猴菇串……這些琳琅滿目的素食菜品,正成為(wei) 大家的盤中新寵。

  近年來,隨著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呈現高發之勢,“素食”越來越被一些人群推崇,“素食餐廳”也經常出現在某些生活類App的熱門榜單上。然而,生活中盲目推崇和極端食素所導致的身體(ti) 患病案例也屢見不鮮,最典型的是營養(yang) 不良引發的各種問題。究竟如何看待素食?隻吃素對身體(ti) 有哪些不良影響?如何才能營養(yang) 均衡?

  吃素可以和健康畫等號嗎

  10年前,一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火遍大江南北。該片第二季《三餐》中提到,選擇素食的中國人已經超過5000萬(wan) 。而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素食者的比例和結構不盡相同。

  “世界上除了印度之外,素食者最多的地區是歐洲,其次是美國。”北京協和醫院腎內(nei) 科主治醫師鄭西希告訴記者,發達國家的素食人群更集中於(yu) 青年人,女性多於(yu) 男性,“我國素食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女性。”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一項針對上海市素食流行狀況的調查顯示,上海居民中素食者占0.77%,平均年齡65歲,女性占75%。

  可以看出,我國素食人群比例相對不高,但是絕對數量不算少。

  的確,新鮮蔬菜、水果含有很多有利的化學物質,它們(men) 大多有抗氧化作用,對健康很有好處。

  但是,長期以來部分公眾(zhong) 存在著認識誤區,認為(wei) “素”就等於(yu) 健康。

  “食素隻是一種膳食的選擇方式,很多人把它和健康飲食畫上了等號。”北京協和醫院臨(lin) 床營養(yang) 科主任醫師陳偉(wei) 表示。

  “在著名的美國護士健康研究中,導致體(ti) 重增加的食物前兩(liang) 位是薯片和炸土豆,飲料則是含糖飲料和100%果汁。”鄭西希提醒,居民選擇素食時,也要區分健康素食和不健康素食,素食並不等於(yu) 健康。

  另一個(ge) 認識誤區是,素食者就應該與(yu) 肉類或者肉製品絕緣,否則就不能稱之為(wei) 食素。

  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lin) 床營養(yang) 科主管營養(yang) 師王瑜看來,食素有全素和半素之分。全素是指純粹以穀物、蔬菜、瓜果等為(wei) 飲食主體(ti) ,不接觸各種肉類及肉製品。

  “半素又叫彈性素食,和全素食者相比,飲食模式沒有那麽(me) 嚴(yan) 格,包含和排除的食物有很多不同。”王瑜說,吃乳製品的稱之為(wei) 乳素,還有蛋素、魚素、蛋奶素。也有人一段時間吃素,一段時間不吃,是時間上的彈性素食。

  “素食分為(wei) 很多種,主要根據膳食中‘素’的程度來區分。”鄭西希解釋說,素食包括純淨素,即最極端的素食,完全不吃動物來源的食物,包括蜂蜜、吉利丁等含有動物來源的食材;全素食,不吃肉蛋奶海產(chan) 品;蛋奶素,不吃肉和海產(chan) 品;魚素,可以吃魚,不吃肉蛋奶;近期還有一種靈活素食,減少動物來源食物的攝入但是不完全禁止。

  在上海市素食流行狀況的調查中,隻有15.58%的素食者是全素,其餘(yu) 大部分屬於(yu) 半素或者彈性素食。

  此外,並不是每個(ge) 人都適應素食為(wei) 主的膳食結構,要因人製宜,因時製宜。

  “兒(er) 童在發育時期,需要進食適量的肉、蛋、奶、魚等食品,有利於(yu) 成長。”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劉威說,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以及手術後的患者也需要進食一定量的肉、蛋、奶、魚,有利於(yu) 恢複體(ti) 質。

  陳偉(wei) 在臨(lin) 床實踐中發現,有的腫瘤患者聽信了“餓死腫瘤”的傳(chuan) 聞,於(yu) 是隻吃素不吃肉,結果出現了嚴(yan) 重的營養(yang) 不良,“以至於(yu) 我們(men) 還得給病人補充更高級別的營養(yang) ”。

  隻吃素,你的身體(ti) 會(hui) 少多少營養(yang)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指出,人類需要的基本食物可分為(wei) 五大類,即穀薯類、蔬菜水果類、動物性食物、大豆堅果類和油脂類等。

  “膳食組合或結構的不同,或某些食物長期過多過少,將造成所供給的能量或營養(yang) 素與(yu) 機體(ti) 需要之間不平衡的狀態。”王瑜表示。

  那麽(me) ,全素食者在膳食中缺少了一大類食物,會(hui) 導致哪些營養(yang) 缺失?

  “素食本身以穀類、蔬菜、水果、種子為(wei) 主,膳食纖維含量高,相應的蛋白質來源和數量會(hui) 不足。”陳偉(wei) 說,如果素食者勉強滿足了蛋白質需求,一旦他生病,對蛋白質需求會(hui) 變高,那麽(me) 吃素則難以滿足人體(ti) 需求。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全素食者容易缺乏鐵、鈣、鋅、維生素D、維生素B12、ω-3多不飽和脂肪酸、膽堿等營養(yang) 素。

  對此,應警惕全素食可能造成的健康問題。比如,長期缺乏維生素B12會(hui) 出現手腳麻木、易疲乏等表現;鋅的缺乏會(hui) 導致食欲減退、味覺障礙、異食癖,使人生長發育遲緩;缺乏維生素D會(hui) 影響鈣的吸收,骨骼牙齒不太正常,嬰兒(er) 會(hui) 有佝僂(lou) 病,使腫瘤風險升高……

  “素食者更容易出現關(guan) 鍵營養(yang) 素缺乏,特別是鐵、鋅、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鄭西希補充說,素食者膳食中的鐵總量並不低,但植物來源的鐵吸收率較低,僅(jin) 有10%,相比之下動物來源的鐵吸收率一般在20%。

  王瑜告訴記者,之前接診過一位50多歲的女性貧血患者,看上去麵色不好,還容易疲憊。一問才知道,患者已經30年不吃肉了,堅持吃素。

  “像這種缺鐵性貧血,最好還是吃肉,因為(wei) 肉裏麵是血紅素鐵,容易與(yu) 紅細胞結合。”王瑜說,臨(lin) 床中遇到一些營養(yang) 不良的病人,都是由不當的素食行為(wei) 引發的。

  “情況允許的話,不建議嚐試全素食。”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科學與(yu) 技術學院副教授楊潤強指出,如果要吃半素食,建議多食用全豆類食品和全穀物食品,並且多吃植物基發酵食品,如豆豉、發酵豆奶等。

  陳偉(wei) 在長期臨(lin) 床研究中發現,“全素食似乎對健康沒有明顯的改善,反倒是食素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變化對身體(ti) 的益處更大,比如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xi) 慣的戒除”。

  “建議吃素的群體(ti) ,找到專(zhuan) 業(ye) 的營養(yang) 醫生,幫忙設立營養(yang) 安排。因為(wei) 素食對營養(yang) 的要求、搭配組合,有科學的原則。”陳偉(wei) 說,如果沒有找專(zhuan) 業(ye) 的醫生,希望大家不要偏聽偏信,不要盲目采取全素食,不合理不科學的素食反而加重身體(ti) 負擔,嚴(yan) 重的時候會(hui) 威脅生命。

  均衡飲食才是健康首選

  采訪中,多位專(zhuan) 家都表示,若想保持長期的身體(ti) 健康,均衡飲食才是首選。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指出,膳食不平衡是引發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國人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中國居民310萬(wan) 人的死亡可以歸因於(yu) 膳食不合理。

  實際上,均衡膳食的基本原則作為(wei) 中華民族膳食結構的指導思想古已有之。

  “《黃帝內(nei) 經》提出了‘五穀為(wei) 養(yang) ,五果為(wei) 助,五畜為(wei) 益,五菜為(wei) 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膳食配伍原則。”劉威說。

  五穀是人體(ti) 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五畜補益五髒精氣,五菜有協同充養(yang) 作用,五果輔助補充營養(yang) ,各種食物合理搭配,保證用膳者必需的熱能和各種營養(yang) 素的供給。

  在劉威看來,“謹調五味,安和五髒”提倡五穀雜糧綜合搭配食用,以達到營養(yang) 成分的互相補充,增強食物的營養(yang) 價(jia) 值,調補五髒。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目前世界範圍內(nei) 最具影響力的健康膳食模式是地中海飲食和DASH飲食。

  前者的特點是食物多樣、清淡和加工簡單,營養(yang) 素豐(feng) 富、單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很高。後者強調攝食足夠的蔬菜、水果、低脂奶,以維持足夠的鉀、鎂、鈣等離子的攝取,並盡量減少飲食中鹽和油脂的攝入量,有效降低血壓。

  說到具體(ti) 操作,王瑜認為(wei) 可以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比如,穀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250~400克;蔬菜和水果占據第二層,每天應吃300~500克和200~4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於(yu) 第三層,每天應該吃125~225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製品300克,豆類及豆製品50克;烹調油和食鹽處於(yu) 頂層,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g或30g,食鹽不超過6g。

  在均衡膳食的基礎上,應盡量做到“食飲有節”。

  “節包括節奏,指吃飯的快與(yu) 慢,要注意細嚼慢咽。節還有節製的意思。”劉威說,《內(nei) 經》所雲(yun)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shang) ”“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講的是過飽的弊端與(yu) 過饑的害處。

  節還指節氣,也就是說要吃得合乎時令,要多吃本地和本季節所自然生產(chan) 出來的瓜果蔬菜。“我們(men) 生活在此地即得此處的地氣;天地之氣到了某個(ge) 季節,我們(men) 生活在其間,也會(hui) 得其時的天氣,此地此時自然生產(chan) 出來的食物,便是最適合於(yu) 我們(men) 健康的,因為(wei) 這些食物便是此地此時的天地氣機而生發出來的。”劉威補充道。

  (記者 肖人夫 通訊員 周文慧)

  【求答案】

  如何科學看待植物肉和輕食

  記者觀察到,市場上很多快餐連鎖店都推出了植物肉套餐,這些套餐打著“精品改良、營養(yang) 充分”的口號,賣出和正常肉類同等甚至更高的價(jia) 格。

  目前市麵上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麥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為(wei) 原料。商家為(wei) 了追求肉類口感,無法擺脫超加工的程序,加入了大量的植物油和添加劑,無疑會(hui) 增加人體(ti) 代謝負擔。

  有科學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將增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每天食用四份以上加工食品的人群早逝風險增加了62%。

  “各種植物油在加工的過程中容易產(chan) 生反式脂肪,氫化植物油和植物黃油、植物奶油中反式脂肪含量尤其高。”北京協和醫院腎內(nei) 科主治醫師鄭西希說,反式脂肪比葷油中的飽和脂肪對人體(ti) 的危害更大,是心髒健康的“殺手”。

  植物肉並不能與(yu) 傳(chuan) 統肉類相媲美。“首先是風味和香氣與(yu) 動物肉差別很大,肉香味主要來源於(yu) 動物脂肪。”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科學與(yu) 技術學院副教授楊潤強認為(wei) ,植物肉的營養(yang) 並不全麵,目前僅(jin) 有植物蛋白,後續加工的時候添加植物油等部分營養(yang) 素,營養(yang) 成分上不能與(yu) 動物肉相比。

  與(yu) 動物肉相比,植物肉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D、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等微量元素。並且,主要存在於(yu) 豆類植物中的抗營養(yang) 因子,如植酸、胰蛋白酶抑製劑等,也不利於(yu) 人體(ti) 對營養(yang) 物質消化、吸收和利用。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外賣商家從(cong) “為(wei) 健康減負,踐行素食主義(yi) ”等角度宣傳(chuan) 輕食產(chan) 品,一定程度上把輕食和素食相互混淆。

  實際上,輕食和素食不應畫等號。“輕食是輕烹調方式,避免外賣那種重油重鹽的方式,是限製能量,講究食材的搭配。輕食本身從(cong) 理念上來說,能夠適當協助改善健康。”楊潤強指出,如果一輩子都吃輕食,食材來源會(hui) 單一,生活質量會(hui) 受到影響,“現在輕食過於(yu) 講究簡單烹調,有人說像是在吃草,因此輕食隻是一種補充。”

  目前,國家相關(guan) 部門對植物肉等食品並未建立完善的標準規範,因此部分商家遊走在灰色地帶,也導致此類食品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記者肖人夫 通訊員周文慧采訪整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