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的百年農地政策創新中汲取智慧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肖萬(wan) 春(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省委黨(dang) 校基地特約研究員、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2021年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專(zhuan) 題研究“三農(nong) ”工作時指出,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做好“三農(nong) ”工作,措施要硬,執行力要強,確保穩產(chan) 保供,確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穩定發展。農(nong) 地政策是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的核心內(nei) 容。回顧建黨(dang) 百年來的奮鬥曆程,黨(dang) 領導的農(nong) 地政策創新始終貫穿其中。早在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毛澤東(dong) 同誌就鮮明指出,誰贏得了農(nong) 民,誰就會(hui) 贏得了中國;誰解決(jue) 土地問題,誰就會(hui) 贏得農(nong) 民。百年來,黨(dang) 依據不同時代主要任務的不同,始終圍繞發展和富裕農(nong) 民這一主題不斷改革創新農(nong) 地製度,從(cong)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按人口平分土地、減租減息到平分一切土地的農(nong) 地政策,到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從(cong) 農(nong) 民土地私有自主經營到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統一經營的農(nong) 地政策,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下農(nong) 地“兩(liang) 權分離”、新時代農(nong) 地“三權分置”改革,賦權農(nong) 民、富裕農(nong) 民貫穿黨(dang) 的農(nong) 地政策創新的始終。建黨(dang) 百年來的農(nong) 地政策探索,為(wei) 新時代新階段深化農(nong) 地製度改革、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積累了寶貴經驗,提供了智慧和力量。
堅持黨(dang) 對農(nong) 地政策創新的全麵領導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簡稱《決(jue) 議》)中,“堅持黨(dang) 的領導”居於(yu) 《決(jue) 議》明確提出的十大曆史經驗的首位。曆史充分證明,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農(nong) 地政策創新成功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來高度重視農(nong) 地政策創新,注重利用農(nong) 地政策“杠杆”撬動民族複興(xing) 的車輪,成功地確保了“耕者有其田”並維護了社會(hui) 大局的穩定,成功地探索了盤活農(nong) 地資產(chan) 實現農(nong) 民富裕的有效途徑,充分激發了廣大農(nong) 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wei)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農(nong) 地安全保障。
新時代新階段必須始終堅持黨(dang) 對農(nong) 地政策創新的全麵領導。必須加強和改進黨(dang) 對農(nong) 村基層工作的全麵領導,把堅持和加強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貫穿始終,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ju) 措提高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質量,切實把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的組織優(you) 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充分發揮出來,為(wei) 創新和完善農(nong) 地政策、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
堅持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製,不斷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
在堅持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製的前提下不斷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這是確保黨(dang) 領導農(nong) 民走向富裕道路的根本保障。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農(nong) 地政策始終朝著“節製資本”與(yu) “耕者有其田”的目標邁進,實施“節製資本”的土地政策能夠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通過“耕者有其田”來“節製資本”能夠讓農(nong) 民運動和土地改革實現結合,進而取得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的農(nong) 地政策創新演進進一步證明,新中國農(nong) 村的最大優(you) 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土地集體(ti) 所有製,正是始終堅持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製不動搖,從(cong) 而有效防止了讓小農(nong) 破產(chan) 、讓農(nong) 地生產(chan) 資料所有權向少數人集中形成新的大地主這種局麵的發生,確保了農(nong) 村社會(hui) 的穩定發展。
新時代新階段必須激活農(nong) 地資本不斷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不管怎麽(me) 改,都不能把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製改垮了”。農(nong) 村土地屬於(yu) 農(nong) 民集體(ti) 所有,這是《憲法》明確規定的,是農(nong) 村最重要最根本的製度。新時代新階段,必須堅持和發展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製,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把發展村級集體(ti) 經濟的組織培育起來、業(ye) 態探索出來、技術支撐起來、機製建立起來,充分激發農(nong) 地資本活力,著力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進一步鞏固以家庭承包經營為(wei) 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ti) 製,闖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路子。
堅持通過農(nong) 地多重產(chan) 權權能分離提升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競爭(zheng) 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要在堅持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農(nong) 地多重產(chan) 權權能分離是提升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權基礎。百年來,我們(men) 黨(dang) 根據不同時期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探索多重農(nong) 地產(chan) 權權能分離並賦權於(yu) 農(nong) 民,調動了廣大農(nong) 民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提升了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競爭(zheng) 力。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無論是通過“打土豪、分田地”實現耕者有其田,還是通過“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製為(wei) 農(nong) 民土地所有製,都是把農(nong) 地的所有權、經營權等權能賦予農(nong) 民,從(cong) 而最大限度激發億(yi) 萬(wan) 農(nong) 民革命熱情;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時期,從(cong) 農(nong) 民土地私有、互助合作、初級社到高級社,奠定了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的基礎。當然,由於(yu) 急於(yu) 求成“左傾(qing) ”思想的支配,高級農(nong) 業(ye) 合作社後期出現了急躁冒進甚至違背生產(chan) 力發展規律的情況。1958年發起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ti) 製,抑製了農(nong) 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革開放後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就是在堅持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製前提下進行所有權與(yu) 承包經營權的分離改革,這種農(nong) 地產(chan) 權分離既為(wei) 確保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促進農(nong) 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產(chan) 權基礎,又賦予農(nong) 民承包經營權,極大地激發了農(nong) 民生產(chan) 經營的活力,促進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的大解放。隨著市場化改革深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小農(nong) 生產(chan) 與(yu) 大市場的矛盾趨於(yu) 尖銳,我們(men) 黨(dang) 在農(nong) 地兩(liang) 權分離的基礎上探索農(nong) 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動“三權分置”改革,這是在堅持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製基礎上、在確保農(nong) 民承包權權益前提下,大力推動農(nong) 地經營權資本化,從(cong) 而不斷提升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競爭(zheng) 力的創新舉(ju) 措。
新時代新階段必須以完善農(nong) 地產(chan) 權權能為(wei) 抓手提升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競爭(zheng) 力。緊緊圍繞發展農(nong) 民、富裕農(nong) 民這一主題,進一步深化農(nong) 地“三權分置”改革,加快“三塊地”改革試點地區的經驗總結推廣,不斷完善多重農(nong) 地產(chan) 權權能結構的農(nong) 地政策,著力盤活農(nong) 村閑置宅基地,加強和規範農(nong) 村承包地經營權和農(nong) 村宅基地使用權的市場化流轉,積極探索農(nong) 村承包地經營權和農(nong) 村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形式,大力推動以龍頭企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專(zhuan) 業(ye) 大戶和家庭農(nong) 場為(wei) 代表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經營規模化、集約化、智慧化、綠色化,不斷提升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綜合競爭(zheng) 力。
堅持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富裕農(nong) 民
黨(dang) 的百年農(nong) 地政策創新演進史充分證明,隻有把堅持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富裕農(nong) 民貫穿於(yu) 農(nong) 地政策創新的始終,才能推動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正是因為(wei) 通過“打土豪、分田地”實現耕者有其田,堅持了農(nong) 民的主體(ti) 地位、捍衛了農(nong) 民切身利益,讓農(nong) 民成為(wei) 土地的主人,從(cong) 而調動了廣大農(nong) 民的革命熱情,取得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進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及時創造性探索互助合作,建立初級社、高級社,確立了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製度,把依靠農(nong) 民、發展農(nong) 民、捍衛農(nong) 民利益始終貫穿於(yu) 農(nong) 地政策創新中,有效激發了農(nong) 民投身鄉(xiang) 村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取得了農(nong) 業(ye) 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偉(wei) 大勝利;改革開放後,從(cong) 農(nong) 地承包製的“兩(liang) 權分離”到農(nong) 地“三權分置”改革,打破了大鍋飯的產(chan) 權基礎,既堅持了農(nong) 地集體(ti) 所有的製度,又保障了農(nong) 民的承包地承包權和宅基地資格權,從(cong) 而為(wei) 確保農(nong) 村社會(hui) 穩定提供了所有權、承包權和資格權的產(chan) 權權能基礎,有效激活了農(nong) 地經營權、使用權的資本收益能力,是我們(men) 黨(dang) 與(yu) 時俱進堅持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富裕農(nong) 民的偉(wei) 大創舉(ju) ,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人民至上的農(nong) 地改革思想。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把“堅持人民至上”明確為(wei) 我黨(dang) 百年奮鬥的十大曆史經驗之一,這為(wei) 我國進一步深化農(nong) 地政策創新、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始終堅持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不動搖,切實尊重農(nong) 民意願,實施農(nong) 民能力素質提升工程,不斷強化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意識,不斷增強農(nong) 民抵禦風險的能力;必須始終堅持把不斷提升農(nong) 地價(jia) 值、富裕農(nong) 民貫穿於(yu) 新時代新階段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始終,絕不能以犧牲農(nong) 民的利益來換取鄉(xiang) 村一時的發展,絕不能不顧實際不顧農(nong) 民意願盲目搞大拆大建撤村並居,絕不能讓鄉(xiang) 村各項資源變成資本攫取利益的工具。大力促進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切實做到順應城鄉(xiang) 融合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求,充分發揮農(nong) 地產(chan) 權改革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作用,實現鄉(xiang) 村治理能力現代化。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5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