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農民院士》:彰顯榜樣力量

發布時間:2022-01-26 15: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陳剛(中央戲劇學院教授)

  近日公映的電影《農(nong) 民院士》聚焦科技扶貧,講述時代楷模、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情係三農(nong)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踐行“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的先進事跡。主人公朱有勇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老鄉(xiang) 們(men) 親(qin) 切地稱他為(wei) “農(nong) 民院士”。影片是接地氣展現時代楷模扶貧事跡的佳作,更是弘揚榜樣精神、傳(chuan) 遞奮鬥正能量的探索。

  以人民為(wei) 中心,真情謳歌新時代。電影《農(nong) 民院士》圍繞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重大主題,致敬時代楷模,書(shu) 寫(xie) 中國脫貧華章的人民史詩。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片中胸前別著黨(dang) 徽,心中裝著人民的朱有勇主動請纓,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長期紮根雲(yun) 南省瀾滄縣扶貧一線,將科研成果積極應用於(yu) 扶貧事業(ye) ,走出了一條科技扶貧、產(chan) 業(ye) 脫貧的新路徑。

  然而,改變落後現狀、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注定不是一條坦途,不僅(jin) 需要付出汗水、真情,更要有打破困局的智慧。片中,由於(yu) 當地村民“貧富皆安”的思想、對改變現狀極度排斥的心態等觀念上的差異,朱有勇及其團隊在科技扶貧的過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朱有勇以心交心、以智取勝、以典型做樣板。朱有勇代表新技術、新觀念、新氣象,卡些等人代表老傳(chuan) 統、舊思想、貧苦麵貌。他以卡些為(wei) 突破口和試點,讓村民看見冬季馬鈴薯種植的經濟效益,還讓村民參觀先富起來的達保村,讓他們(men) 看到蒿枝壩的未來。為(wei) 了走進村民的心,朱有勇主動學拉祜話,以錄音筆打開他們(men) 的心扉,拉近距離。扶貧先扶智,改變人的觀念、幫村民建立自信才是最大的希望。豐(feng) 收後,村民抱著成堆的大土豆,數著看得見的鈔票,在采訪鏡頭前滿臉歡笑。這種喜悅,是脫貧致富後舊貌換新顏的現實寫(xie) 照。

  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把農(nong) 民裝在心中,攜手奔向致富之路。片中,村民僅(jin) 靠種洋芋還不行,還要做大做強。為(wei) 此,朱有勇院士把“林下三七”技術無償(chang) 送給村民,帶領蒿枝壩村民發展三七種植這個(ge) 青山變金山的核心產(chan) 業(ye) ,讓拉祜山種出了“金葫蘆”。同時,以劉帥為(wei) 代表的青年創業(ye) 者,受到朱院士的影響回國創業(ye) 。中國新一代和科學家榜樣一起並肩作戰,用新技術開發農(nong) 產(chan) 品,用區塊鏈賦能農(nong) 產(chan) 品,徹底改變了蒿枝壩村民的命運,共同譜寫(xie) 了一曲“服務三農(nong) ,科技報國”的時代讚歌。

  影片中,朱有勇院士穿著迷彩服和膠鞋,投身瀾滄縣脫貧攻堅事業(ye) 中,破解眾(zhong) 多困局,一點點轉變他們(men) 的思想觀念,並把奮鬥理念注入村民的意識,使一項項科研成果成功推廣,使數十萬(wan) 少數民族群眾(zhong) 脫貧致富,走出一條知識分子勇於(yu) 擔當、敢於(yu) 創新、服務社會(hui) 、報效人民、努力奮進的新時代之路。

  時代楷模是民族的閃亮坐標。電影《農(nong) 民院士》從(cong) 朱有勇掛帥扶貧,調研到實操再到為(wei) 瀾滄農(nong) 民打開新世界的這段心路曆程,讚頌新時代知識分子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骨肉深情,詮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反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人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壯闊曆史。弘揚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將激發全國人民對標先進、比學趕超、奮勇爭(zheng) 先、爭(zheng) 做典型的昂揚鬥誌,以“蒿枝壩脫貧致富”為(wei) 樣板,展現出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國家強大支持下,貧困是一定可以戰勝的,人民的生活必將越來越好。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 1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