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很好地概括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

發布時間:2022-01-26 15: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喬(qiao) 治·赫斯勒 美國資深國際傳(chuan) 播戰略家,曾為(wei) 許多奧運會(hui) 申辦城市提供申辦策劃方案;研究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權威專(zhuan) 家,著有《理想主義(yi) 者》《顧拜旦說》等專(zhuan) 著

  北京冬奧會(hui) 將強化“疫情期間賽事可以安全進行”的理念

  肖連兵:尊敬的赫斯勒先生,您長期從(cong) 事奧林匹克運動的傳(chuan) 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已近兩(liang) 年,它給奧林匹克運動帶來了哪些影響?

  赫斯勒:在過去的125年裏,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和在各國舉(ju) 辦的奧運會(hui) 經受了眾(zhong) 多挑戰。每一個(ge) 了解奧林匹克曆史的人都讀過一段類似這樣的表述:“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經曆了兩(liang) 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政治抵製、恐怖主義(yi) 、瀕臨(lin) 破產(chan) ,以及申辦城市賄賂、裁判作弊和運動隊、聯合會(hui) 、教練和運動員係統性使用興(xing) 奮劑與(yu) 掩蓋事實等。”

  眾(zhong) 所周知,奧運會(hui) 在現代曆史上被取消過三次:一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另兩(liang) 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0年和1944年。二戰後奧運會(hui) 從(cong) 未被推遲,直到2020年東(dong) 京奧運會(hui) 最終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推遲到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奧運會(hui) 帶來了生死存亡的威脅,但奧林匹克運動和奧運會(hui) 經受住了考驗。即便如此,未來想要更好地延續奧林匹克運動,人類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疫情為(wei) 批評者提供了方便的借口,以健康、安全和經濟成本為(wei) 由反對奧運會(hui) ,他們(men) 還經常利用奧運會(hui) 帶來的媒體(ti) 熱度引導外界關(guan) 注主辦國的政治問題。許多批評者擔心,舉(ju) 辦東(dong) 京奧運會(hui) 會(hui) 引發超級傳(chuan) 播事件,導致疫情在全球持續惡化,主張取消2020年東(dong) 京奧運會(hui) 。

  東(dong) 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hui) 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製定有效的疫情防控指南,以保證運動員和觀眾(zhong) 的健康和安全。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不得不推遲一年。後來我們(men) 有了有效的疫苗和防疫指南。東(dong) 京奧組委意識到可以在封閉環境內(nei) 舉(ju) 辦奧運會(hui) ,從(cong) 而保障所有參與(yu) 者的健康和安全。東(dong) 京奧運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向世人證明,國際賽事可以在不對人類造成嚴(yan) 重威脅的情況下進行。

  現在我們(men) 知道,東(dong) 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hui) 製定了一份科學的“行動手冊(ce) ”。奧運會(hui) 結束5個(ge) 月後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日本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在賽時實際上有所下降,運動員群體(ti) 中的少數病例被有效控製在封閉區內(nei) 。比賽通過直播繼續進行,吸引了全球超30億(yi) 名觀眾(zhong) 觀看。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無疑將進一步強化“疫情期間賽事可以安全進行”的理念。在世界奧林匹克曆史上,2020年東(dong) 京奧運會(hui) 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將共同證明:奧林匹克運動可以戰勝每一個(ge) 挑戰,子孫後代仍可通過奧運會(hui) 去慶祝偉(wei) 大的人類精神。

  “每個(ge) 申辦城市都為(wei) 奧林匹克精神作出了積極貢獻”

  肖連兵:作為(wei) 資深國際傳(chuan) 播戰略家,您曾為(wei) 奧運會(hui) 申辦城市提供申辦策劃方案。請您介紹申辦的有關(guan) 情況和申辦的意義(yi) 所在。

  赫斯勒:每個(ge) 城市的申辦報告都包含兩(liang) 個(ge) 部分:“為(wei) 什麽(me) ”以及“如何做”。“如何做”主要涉及技術方麵,從(cong) 複雜具體(ti) 的細節層麵闡述如何舉(ju) 辦一場成功的奧運會(hui) 。“為(wei) 什麽(me) ”主要傳(chuan) 達一個(ge) 城市對奧運會(hui) 的情感願景,描述其文化的獨特性,介紹申辦城市設計的慶典活動,並體(ti) 現城市希望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實現更好發展的夢想。每個(ge) 申辦城市都為(wei) 奧林匹克精神在本國和世界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因為(wei) 申辦活動本身就是在全球幾十個(ge) 國家講述奧運理念的偉(wei) 大故事,各國競相參與(yu) 申辦,也為(wei) 奧林匹克運動貢獻了很多人才。

  肖連兵:您不僅(jin) 為(wei) 美國,還為(wei) 其他國家成功申奧作出了貢獻。請您講講為(wei) 北京申辦奧運會(hui) 的故事。

  赫斯勒:我迎來了一生中非常難得的機會(hui) ,那就是協助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hui) 並講述北京的故事。

  鑒於(yu) 當時一些國家對北京申奧的政治抵觸,我們(men) 的傳(chuan) 播策略圍繞“中國正在改變”這一不可否認的事實展開。我們(men) 將北京申奧闡述為(wei) 中國渴望走向世界並參與(yu) 國際社會(hui) 。我們(men) 向世界傳(chuan) 遞了這樣的信息: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已經通過貿易與(yu) 世界緊密聯係在一起,但最終打動國際奧委會(hui) 的是中國人民對奧運的強烈渴望以及把奧運帶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曆史意義(yi) 。當時,72歲的何振梁是國際奧委會(hui) 中來自中國的高級委員,受到全世界奧林匹克同仁的高度尊敬。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的國際奧委會(hui) 全會(hui) 上,他是最後一位發言的陳述嘉賓。他以令人難忘的價(jia) 值主張開始了他的陳述:“我親(qin) 愛的朋友和同事們(men) ,無論你們(men) 今天做出哪一個(ge) 決(jue) 定,你們(men) 都會(hui) 創造曆史,但隻有一個(ge) 決(jue) 定可以改變曆史。”這一簡單且深刻的開場,讓世人看到了在中國舉(ju) 辦奧運會(hui) 能帶來的開拓性意義(yi) 。當天下午,國際奧委會(hui) 投票決(jue) 定將2008年奧運會(hui) 的主辦權授予北京。

  2008年,中國舉(ju) 辦了一場精彩絕倫(lun) 的體(ti) 育文化慶典,我為(wei) 能夠參與(yu) 北京奧運會(hui) 主題的策劃工作而感到榮幸。在賽場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的曆史意義(yi) 可以在兩(liang) 位非凡的運動員身上體(ti) 現:一位是不可抵擋的尤塞恩·博爾特,他贏得了100米和200米短跑的世界冠軍(jun) ,在2012年倫(lun) 敦奧運會(hui) 和2016年裏約奧運會(hui) 上成功衛冕冠軍(jun) 後,博爾特成為(wei) 世界曆史上最偉(wei) 大的短跑運動員;另一位是無人能敵的遊泳運動員邁克爾·菲爾普斯,他僅(jin) 僅(jin) 在北京奧運會(hui) 上就斬獲8枚金牌,打破馬克·施皮茨36年前在奧運會(hui) 上創下的紀錄;加上後續的奧運比賽,菲爾普斯一共收獲了28枚奧運金牌。試想,如果國際奧委會(hui) 迎合了個(ge) 別國家對北京申辦資格的政治反對,並在中國對手的嚴(yan) 厲批評麵前退縮,那麽(me) 博爾特、菲爾普斯和其他數千名不太知名的運動員在那個(ge) 曆史性世界舞台上的獨特時刻可能被剝奪。

   體(ti) 育是達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宏大目標的手段

  肖連兵:同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理念一樣,全人類共有的價(jia) 值觀也是從(cong) 時代發展中形成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人類有著共同的命運,肩負著共同的責任。您認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會(hui) 在後疫情時代成為(wei) 人類共同價(jia) 值嗎?

  赫斯勒: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或者說奧林匹克運動的願景,是通過體(ti) 育將全人類團結在友誼與(yu) 和平之中。通過奧運會(hui) 的儀(yi) 式和象征意義(yi) ,以及世界舞台上的友好競賽,奧林匹克運動時刻提醒著世界各國人民:我們(men) 共同擁有的東(dong) 西遠比分裂我們(men) 的東(dong) 西更強大。這正是奧林匹克運動存在的理由。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奧林匹克運動承認人類生活在一個(ge) 多樣化的命運共同體(ti) 之中。

  1980年薩馬蘭(lan) 奇成為(wei) 國際奧委會(hui) 的第七任主席。薩馬蘭(lan) 奇清楚地理解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我們(men) 所追求的理想,就是不分種族、宗教和政治信念,為(wei) 了全人類的利益,讓世人和平地團結在一起。”我覺得這句話很了不起,因為(wei) 它沒有用“體(ti) 育”這個(ge) 詞來定義(yi) 奧林匹克運動的最終目標。是的,“體(ti) 育”隻是手段而已,從(cong) 顧拜旦對奧運會(hui) 的初次構想來看,體(ti) 育是達到更大目標的手段,而這一目標,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所表述的,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當我第一次參與(yu) 奧林匹克工作時,我記得從(cong) 《奧林匹克憲章》中讀過這樣一句話:“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讓體(ti) 育為(wei) 人類發展服務,從(cong) 而打造一個(ge) 更美好、更和平、尊重人類尊嚴(yan) 的世界。”我當時就覺得這句話令人鼓舞,現在讀來,這句話依然讓人倍感鼓舞。回到問題本身,我熱切希望奧林匹克運動能夠繼續發展壯大,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和各國人民心目中的和平紐帶。如果能實現這一點,那奧林匹克運動將使人們(men) 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人類生活在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當中;那些讓我們(men) 更加團結和強大的機構,之於(yu) 這個(ge) 世界是必不可少的。

  肖連兵:請您進一步談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理解。

  赫斯勒:這一理念呼籲人類從(cong) 多樣性中找到統一。這也是顧拜旦創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時發出的呼籲,在多樣性中找到團結,並在賽場上相遇,這是所有國家不分文化、宗教、種族或政治差異建立相互尊重的重要一步。事實上,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很好地概括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即通過體(ti) 育建設一個(ge) 更美好的世界。

  在顧拜旦的奧林匹克生涯中,他努力使奧運會(hui) 具有普遍性。在各地推廣體(ti) 育運動的過程中,顧拜旦希望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大門能夠向所有人敞開。顧拜旦相信,隻有當越來越多的國家舉(ju) 辦奧運會(hui) 時,奧林匹克運動的偉(wei) 大使命才能實現。這是他1936年在接受法國記者安德烈·朗采訪時談到下一屆奧運會(hui) 時所說的話,顧拜旦在采訪中回應了安德烈持有的“奧林匹克運動已死”的觀點,重申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是在地球上每個(ge) 國家發展體(ti) 育運動。他希望國際奧委會(hui) 能夠保持政治中立,以便使每個(ge) 國家最終都能舉(ju) 辦奧運會(hui) 。

  奧運會(hui) 是表達人類團結這一神聖理想的絕佳平台

  肖連兵:在撰寫(xie) 《理想主義(yi) 者: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的故事》後,您的新書(shu) 《顧拜旦說》於(yu) 2021年由團結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您寫(xie) 這兩(liang) 本書(shu) 的動機是什麽(me) ?

  赫斯勒:在我看來,皮埃爾·顧拜旦是曆史上未被遺忘的最偉(wei) 大的英雄之一。正如我相信奧林匹克運動為(wei) 世界的未來帶來巨大希望一樣,我相信顧拜旦的故事可以成為(wei) 世界各地人們(men) 的靈感來源,因為(wei) 他創造了奧林匹克運動及其哲學基礎和價(jia) 值觀。事實上,理解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正含義(yi) 和最終潛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理解顧拜旦的願景以及他對奧運會(hui) 抱有的希望。當我了解他的故事後,我就按捺不住跟朋友分享的衝(chong) 動,我把對顧拜旦的理解融入我參與(yu) 的申奧工作中,也期待把這種理解帶給更多的人。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我寫(xie) 了《理想主義(yi) 者》和《顧拜旦說》這兩(liang) 本書(shu) 。

  1989年,當我第一次被聘請參與(yu) 亞(ya) 特蘭(lan) 大申奧時,我被派往瑞士洛桑學習(xi) 奧林匹克曆史和申奧知識。我第一次發現,奧運會(hui) 是一場全球運動的一部分,它旨在通過體(ti) 育和全球競賽將人類團結在友誼與(yu) 和平的共同紐帶中,以創造一個(ge) 更美好的世界。這一發現讓我頗感震撼,後來我知道這個(ge) 不可思議的國際運動是由皮埃爾·顧拜旦在早期的奮鬥中創立的,他竭盡全力使奧運會(hui) 成為(wei) 世界日曆永久的一部分。

  我頗感震撼是因為(wei) ,顧拜旦創造了一個(ge) 讓全世界都知道且欽佩的運動。也許我早年的生活可以解釋為(wei) 什麽(me) 我覺得顧拜旦的故事如此重要。我出生於(yu) 1947年,當時二戰結束剛兩(liang) 年,在我成長的年代,人們(men) 生活在對核戰爭(zheng) 最終毀滅人類的恐懼之中。

  我高中畢業(ye) 後,越南戰爭(zheng) 打響了,人生中第一次目睹軍(jun) 事衝(chong) 突的影響可以滲透到每個(ge) 美國家庭。我反對那場戰爭(zheng) ,逐漸成為(wei) 一名反戰倡導者,參加遊行,抗議美國在東(dong) 南亞(ya) 的侵略政策。追求和平成為(wei) 我一生的激情,我一直認為(wei) 我們(men) 的世界需要理想主義(yi) 者。

  因此,當我接觸到顧拜旦並了解到他用體(ti) 育促進和平的使命時,40歲的我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的故事和哲學,因此我花了四年半時間寫(xie) 完了《理想主義(yi) 者》,隨後寫(xie) 了《顧拜旦說》,這兩(liang) 本書(shu) 可以說是我追求人生新目標的產(chan) 物。

  肖連兵:您對奧運會(hui) 及其精神的解讀是什麽(me) ?

  赫斯勒:在今天這樣一個(ge) 充滿挑戰的時代,奧運會(hui) 以及奧林匹克運動是在全球層麵表達人類團結這一神聖理想的絕佳平台。當各國的人們(men) 看到世界上最好的年輕運動員在和平的比賽中為(wei) 祖國帶來榮譽時,他們(men) 受到的感染恰恰反映了奧林匹克精神。哪怕許多人可能不了解某項運動比賽體(ti) 現的哲學價(jia) 值,他們(men) 至少可以通過觀看奧運會(hui) 了解到誰是某項運動的世界第一。

  更快、更高、更強對我們(men) 的世界真的重要嗎?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知道誰100米跑得最快,誰跳得最高,誰能把最大的重量舉(ju) 過頭頂,這重要嗎?如果觀眾(zhong) 是唯一的衡量標準,那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就今天這樣一個(ge) 充斥著壞消息和分裂的世界而言,對奧運會(hui) 以及運動員表現的討論至關(guan) 重要。

  但還有一個(ge) 群體(ti) 比觀看奧運會(hui) 的全球觀眾(zhong) 更重要,他們(men) 不是報道賽事的體(ti) 育記者或廣播員,不是花數十億(yi) 美元的品牌讚助商,而是運動員自己,那些一代又一代超越自己的人,他們(men) 有勇氣和決(jue) 心挑戰自己,向世界、向自己、向家人證明,他們(men) 是世界上最好的。正是他們(men) 的成就吸引了全球觀眾(zhong) ,並在奧運會(hui) 期間喚起了太多人心中的奧林匹克精神。

   體(ti) 育的作用始終是搭建橋梁,而非建隔離牆

  肖連兵:某些國家的輿論打著捍衛人權幌子把奧運會(hui) 政治化,您對此如何看?

  赫斯勒:奧運會(hui) 不僅(jin) 是世界上最偉(wei) 大的體(ti) 育賽事,而且是最偉(wei) 大的媒體(ti) 活動。現在,世界大約一半的人口,即超過30億(yi) 人觀看奧運會(hui) 。這意味著奧運會(hui) 是一個(ge) 極其誘人的政治平台。對於(yu) 我們(men) 這些開展奧林匹克運動的人而言,正如顧拜旦所說,重要的是保持政治中立,支持任何一個(ge) 主辦國的奧運會(hui) 。現任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也多次有力地闡述過這一原則。

  2013年9月,托馬斯·巴赫當選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兩(liang) 個(ge) 月後在聯合國發表講話,號召所有國家認識到體(ti) 育在“建設一個(ge) 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中可以發揮的作用。他指出:“在體(ti) 育與(yu) 政治的關(guan) 係中,必須明確體(ti) 育的作用始終是搭建橋梁,而不是建隔離牆。體(ti) 育代表了能夠超越所有差異的對話和理解。”他說:“體(ti) 育,尤其是奧林匹克運動,是理解全球文化、社會(hui) 和生活方式多樣性的源泉。我們(men) 從(cong) 不指責或排斥任何人。為(wei) 此,我們(men) 反對任何形式的抵製。抵製是與(yu) 體(ti) 育精神相矛盾的,剝奪了體(ti) 育為(wei) 和平、相互理解和團結而努力的手段。”

  肖連兵:在2021年7月舉(ju) 行的第138屆國際奧委會(hui) 會(hui) 議上,奧林匹克格言正式加入了“更團結”。國際奧委會(hui) 為(wei) 什麽(me) 要修改奧林匹克格言?

  赫斯勒:新冠肺炎疫情使人類意識到了加強團結的重要性。擔任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後,巴赫時常強調我們(men) 的世界需要更大的團結,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間也需要實現更大的團結。國際奧委會(hui) 幾年前發起了“在一起更強大”主題活動,“更團結”放在新的奧林匹克格言中,我並不感到驚訝,這是對當下全球合作應對疫情的恰當回應。

  肖連兵:您如何詮釋北京冬奧會(hui) 的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

  赫斯勒:考慮到疫情的背景,我認為(wei)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的主題口號很有意義(yi) ,是富有親(qin) 和力、感召力的口號,對於(yu) 奧林匹克運動和世界長期願景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一主題口號本質上是呼籲人類團結,呼籲人們(men) 承認這樣一個(ge) 事實,即人類是依靠共同的經曆而聯係在一起的。這一主題口號以我們(men) 共同的未來為(wei) 重點,表達了這樣一個(ge) 理念,即人們(men) 聚集在一起參加奧運會(hui) 實際上是在加強我們(men) 之間的聯係,這種聯係跨越了我們(men) 在國家、政治、宗教和種族方麵的所有界限。

  同時,這也是一個(ge) 樂(le) 觀的主題口號,非常契合奧林匹克運動團結全人類的使命和承諾。該主題口號強調“一起”,也是對奧林匹克新格言的直接回應,奧林匹克運動和中國在這方麵的願景是一致的。

   北京冬奧會(hui) 將讓運動員實現夢想

  肖連兵:您對北京冬奧會(hui) 有什麽(me) 期待?

  赫斯勒:在抗擊疫情和履行對全球體(ti) 育界和奧林匹克運動的承諾時,中國將提振全人類的信心。北京在冬季運動基礎設施領域做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努力,將讓運動員實現夢想成為(wei) 可能。

  我興(xing) 奮地期待在電視、電腦和手機上關(guan) 注北京冬奧會(hui) 。北京冬奧會(hui) 場館看起來很漂亮,北京和群山之間的整個(ge) 運營規劃很棒。作為(wei) 一名奧林匹克運動愛好者,當然也作為(wei) 一名美國人,我將密切關(guan) 注米卡埃拉·希夫林能否在北京創造多項滑雪紀錄。希夫林隻有26歲,卻已經是曆史上最偉(wei) 大的滑雪運動員之一,她計劃在北京參加5個(ge) 不同項目:回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速降和北歐兩(liang) 項,屆時全世界都會(hui) 關(guan) 注她。我相信,她的奪牌故事會(hui) 流傳(chuan) 經年,而外交抵製早就被人們(men) 忘得一幹二淨。

  在我看來,當前整個(ge) 世界處在政治對抗的氣氛中,這也是我全力支持奧林匹克運動的原因之一。我們(men) 的世界是一個(ge) 因民族、宗教、種族、意識形態、政治等差異而分裂的世界,但隻要我們(men) 進行對話,所有這些分裂都可以被包容。而戰爭(zheng) 無疑是最糟糕的分裂,它意味著對話的終結。我相信每個(ge) 國家的領導人都可以找到對話的共同點,避免衝(chong) 突的悲劇,而奧林匹克運動能夠也應該成為(wei) 這一共識的主要部分。

  我希望並相信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可以將世界各地的人們(men) 團結起來,為(wei) 建設一個(ge) 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作出貢獻。

  (團結出版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社長梁光玉、《顧拜旦說》譯者梁亦敏協助策劃,光明日報社國際交流合作與(yu) 傳(chuan) 播中心王培堯翻譯)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 12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