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們送你回家過年”
“孩子,我們(men) 送你回家過年”
——陝西全力保障高校學生離校返鄉(xiang)
作者:本報記者 馮(feng) 麗(li) 通訊員 黃宛晴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隨著陝西疫情形勢好轉,經曆了一個(ge) 月封閉管理的高校近期陸續分批、錯峰放寒假了。陝西多部門和高校密切協作,克服雨雪冰凍等困難,全力保障學生順利離校返鄉(xiang) ,開開心心回家過年。
全力護送學生平安返鄉(xiang)
疫情發生以來,陝西大中專(zhuan) 院校能否放假、怎麽(me) 放假,一直都是廣大學生和家長最關(guan) 心、最焦慮的事情。按照教育部和陝西省委、省政府的決(jue) 策部署,根據全省特別是西安市疫情防控形勢,經過反複研究論證,陝西決(jue) 定按照“分類管理、鼓勵就地、科學精準、一校一策”原則,科學有序安排大中專(zhuan) 學校放假。
1月10日起,省內(nei) 除西安地區以外的大中專(zhuan) 學校(含技校)陸續放假,離校學生33.5萬(wan) 人。1月16日起,根據屬地疫情防控風險等級,西安地區低風險學校分批、錯峰、有序放假。
為(wei) 了讓離校返家的學生們(men) 平安到家,陝西各地黨(dang) 委、政府和交通、公安、衛健、教育等部門密切配合,落實省委、省政府決(jue) 策部署,全省一盤棋,開辟綠色通道,科學調配鐵路、公路、航班等各種運力,解決(jue) 通行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開通專(zhuan) 列、包機、包車和市內(nei) 接送公交車,千方百計幫助學生安全回家。
陝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5次修訂完善《大中專(zhuan) 學校放寒假學生離校返家工作指南》,將81所高校、150個(ge) 校區分成3個(ge) 組,由廳級領導帶隊,駐守火車站、北客站,現場指導協調,保障運力。截至1月24日12時,累計有西安地區大中專(zhuan) 學校60.5萬(wan) 名學生離校返家,全省有94萬(wan) 名大中專(zhuan) 學生離校返家。
包機包車搭起閉環式回家路
1月24日淩晨3時30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首趟團體(ti) 返鄉(xiang) 學生“點對點”轉運大巴從(cong) 南校區出發,向西安鹹陽國際機場駛去。近3個(ge) 小時後,這120名學生終於(yu) 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當日,通過鐵路、航空出行前往省外的學生共8948人,學校迎來了第一個(ge) 學生返家高峰。
為(wei) 了讓每一個(ge) 離校返家學生順利回家,陝西各高校在省、市、縣相關(guan) 單位的支持下,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將離校返家學生分批轉運至火車站、高鐵站和機場。
長安大學組建8個(ge) 工作專(zhuan) 班,製定學生離校轉運工作方案,為(wei) 學生離校返鄉(xiang) 提供各項安全保障和貼心服務;西北工業(ye) 大學連夜開發學生離校掃碼與(yu) 實時統計平台,實現學生一鍵快速離校登記;陝西理工大學積極協調相關(guan) 部門,開通專(zhuan) 屬高鐵專(zhuan) 列和愛心大巴送學生回家;陝西財經職業(ye) 技術學院發動了106輛教職工私家車組成“愛心車隊”送學生到“兩(liang) 站一場”……
放假以來,這樣的暖心場景在各個(ge) 高校比比皆是。各學校還與(yu) 省內(nei) 各市縣區對接,開展點對點接本市縣區學生回家。
愛心溫暖返鄉(xiang) 之路
連日來,在陝西各高校校園乘車點、“兩(liang) 站一場”,都能看到陝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領導,以及各高校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送行的身影,各高校黨(dang) 員幹部衝(chong) 鋒在前,無數教職工和學生誌願者堅守一線……
為(wei) 便捷學生們(men) 的返鄉(xiang) 之路,西北大學招募學生誌願者400餘(yu) 人,提供乘車引導、跟車駐站等服務;西安歐亞(ya) 學院根據學生離校時間,分批次開展核酸檢測,確保每名學生返鄉(xiang) 時都能持有48小時內(nei) 核酸檢測報告。
為(wei) 確保學生能夠順利返鄉(xiang) ,西安交通大學為(wei) 經濟特別困難學生補助返鄉(xiang) 路費,為(wei) 1200餘(yu) 名困難學生發放包括棗、肉夾饃、涼皮、小米、柿餅、泡饃等陝西特產(chan) 的春節返鄉(xiang) 大禮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中醫藥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高校為(wei) 學生準備了防疫禮包。
“貼心、暖心、放心,這是我愛的學校!”“學校從(cong) 未讓我們(men) 失望過!”“安全回家,感謝學校的細致安排和老師、誌願者的付出!”……無數動人、暖心的感謝點讚,鋪滿了這條有史以來最不易、最難忘、最溫暖的回家路。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26日第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