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漫步國博 虎年觀虎

發布時間:2022-01-27 15:05:00來源: 光明日報

  【新展大觀】

  再過幾天,壬寅虎年就到了。日前,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ju) 辦“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春節假期不妨走進北1展廳,去看一看文物中的虎,品一品傳(chuan) 統中的虎文化。

  這次國博舉(ju) 辦的“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選擇的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紀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細作的貴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樸拙可愛的市井遺存,品類豐(feng) 富,從(cong) 信仰禮製、曆史文化、藝術生活等方麵係統展示虎的曆史、文化和與(yu) 虎有關(guan) 的節俗信仰。其中七成以上的展品為(wei) 首次展出。

  王權貴胄的虎

  虎因有著威嚴(yan) 的形象令人敬畏,因此成為(wei) 權力的象征。

  展品中有一對漢代錯銀“堂陽侯”虎符。它們(men) 雖然僅(jin) 有一根手指大小,卻做工考究,是漢代虎符中的佼佼者。符的背部有工整的錯銀銘文,保存幾近完好。策展人高秀清介紹,這對虎符的左右兩(liang) 片仍然能像兩(liang) 千多年前那樣開合。

  虎符是古代調兵信物,因外形呈臥虎的形狀,故稱“虎符”。分為(wei) 左右兩(liang) 半,中央與(yu) 統帥各持半符。調發軍(jun) 隊時需持符驗對,兩(liang) 片符相吻合才能出兵。咱們(men) 常用的“符合”一詞,便是來源於(yu) 此。記者不由想起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正是《史記》中的這段記載,讓後世了解了古代兵符的使用,也為(wei) 虎符增添了傳(chuan) 奇色彩。

  這次展覽中最為(wei) 亮眼的文物非虎鎣莫屬。這件西周青銅虎鎣,有點像三隻足的偏圓形茶壺。它的管狀流也就是出水口,被做成伏虎的樣子,這也是“虎鎣”名字的來由;與(yu) 流對應的另一側(ce) ,是它的鋬,也就是把手,被塑造成龍頭的樣子;它的蓋子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子與(yu) 鋬上各有小環鈕。考古學家孫機告訴記者,鎣是用來盛放一種叫“鬱金”的液體(ti) 香料的容器。他介紹,古代人認為(wei) 神不吃東(dong) 西,而喜歡聞香氣,所以就把酒放在爵中,下麵用火加熱,促進酒氣揮發。由於(yu) 古代的酒通常濃度較低、氣味比較清淡,所以特別要在酒中調入“鬱金”,增加香味以娛神。他還說,目前已知存世的“鎣”不超過8件,有些是出土的,甚至是殘破的,而虎鎣卻非常完整,且造型奇特,所以十分珍貴。

  關(guan) 於(yu) 這件文物,背後還有著更為(wei) 曲折的故事。此前報道中曾記述過它的坎坷身世。虎鎣原為(wei) 清代皇家所藏,英法聯軍(jun) 洗劫圓明園時,將它掠走。2018年,它出現在海外拍賣市場。在多方努力下,境外買(mai) 家表示願意將虎鎣捐贈給中國。虎鎣終於(yu) 回到祖國,入藏國家博物館。虎年春節,寄托著國人深厚民族情感的虎鎣,與(yu) 廣大觀眾(zhong) 一起慶賀壬寅虎年,實在別有意蘊!

  尋常百姓的虎

  虎,在廟堂之上作為(wei) 權力符號,飛入尋常百姓家則產(chan) 生了各種以虎為(wei) 造型的器物,虎的文化內(nei) 涵也隨之不斷豐(feng) 富。

  虎,威風凜凜,勇敢無畏,具有積極向上的形象,不僅(jin) 是軍(jun) 隊的象征,也為(wei) 古今文人所喜愛。本次展覽也展出了許多以虎為(wei) 主題的書(shu) 畫作品。展廳裏有一幅清初畫家馬負圖的《荒崖乳虎圖》軸,畫了一隻小老虎舒展地趴臥於(yu) 山崖之上,讓人看到了山中之王憨頑呆萌的一麵。

  虎的造型也常常出現在日常用品中,既富有實用功能,又頗具審美價(jia) 值。展櫃中有兩(liang) 件金代的虎形瓷枕,虎背削平形成橢圓形的枕麵。它倆(lia) 左右對稱擺放,又同是瞠目張口的臥虎造型,仿佛突然遇見對方時的神情,頗具喜感。其中一件枕麵上畫有黑彩樹木和鴻雁紋,另一件的背部則題有“白日馱經卷,終宵枕虎腰,無人將尾蹈,誰敢把須撩”。讀罷詩句,亦不由令人發出會(hui) 心一笑。

  虎是象征吉祥與(yu) 平安的瑞獸(shou) ,人們(men) 希望它能護佑家人平安。展覽中不乏帶有祈福之意的虎文物,比如這件東(dong) 漢龍虎紋“長宜子孫”青銅鏡。銅鏡背麵一龍一虎相對而望,龍紋虎紋采用了高浮雕工藝,造型刻畫清晰,細節分明,凸顯出虎與(yu) 龍的雄壯有力。以銘文作裝飾是漢代銅鏡的特點,“長宜子孫”也是比較傳(chuan) 統的吉祥話,表達古人對於(yu) 家族子嗣延綿、代代興(xing) 旺的期盼。

  民俗生活的虎

  除了厚重的、從(cong) 曆史中走來的猛虎,展覽也力圖表現民間活潑的節日習(xi) 俗和春節氛圍。

  一進展廳,觀眾(zhong) 就被紅色包圍:紅色的燈籠、紅色的春聯、紅色的窗花……沿著燈籠裝飾的走廊,記者走進了一座傳(chuan) 統的多進式“院落”。高秀清說,是想用這種形式來表現傳(chuan) 統中“家”的概念;展廳內(nei) 的五個(ge) “門”既是展覽空間的分隔,又寓意五福臨(lin) 門。

  展覽還特別設置了多媒體(ti) 互動體(ti) 驗區,應用動態捕捉技術,讓觀眾(zhong) 體(ti) 驗剪紙藝術,感受科技力量和傳(chuan) 統藝術結合所帶來的樂(le) 趣。觀眾(zhong) 在觸摸屏上用手模擬剪紙動作,就能創作生肖剪紙,隨即展廳紅色背景牆的窗戶上便出現了有著老虎圖樣的窗花,很有趣味。這一區域成了小朋友們(men) 的最愛,剪了又剪,流連忘返。

  虎年看虎,當然不能僅(jin) 僅(jin) 是展品中有虎元素,而是展廳內(nei) “虎”無處不在——隨處可見造型誇張的布老虎。在剪紙互動屏旁邊的窗台上,就有一對花布縫製的小老虎,一隻眼睛瞪圓,一隻笑容可掬,堪稱虎年“氣氛組”。布老虎是中國民間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工藝品,已經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布老虎一般作為(wei) 兒(er) 童玩具和擺件使用,也是融入了虎的吉祥寓意,希望孩子們(men) 像虎一樣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能夠平安健康。

  威嚴(yan) 的虎、勇猛的虎、頑皮的虎、吉祥的虎,虎的圖騰寄托了中國人太多美好的願景。從(cong) 商周到當下,時光穿越千年,國人對於(yu) 國家強大、生活幸福的追求從(cong) 未改變。高秀清說:“我們(men) 希望,新的一年能借著虎的吉祥與(yu) 銳氣,驅散疫情的陰霾,人們(men) 能更加自由昂揚地生活。”

  (本報北京1月26日電 本報記者 李 韻 本報通訊員 寧 琦)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