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春節】年俗日記⑤:二十五 做豆腐
講述人:王傑,中共中央黨(dang) 校哲學部教授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要過年了,民謠裏講到“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春節做豆腐的習(xi) 俗在中國可謂曆史久遠,那麽(me) 今天我們(men) 就來聊聊“做豆腐”這一習(xi) 俗的來曆。
關(guan) 於(yu) 豆腐的來源
豆腐是中國人的重要食材之一,更有人說,豆腐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一粒粒黃豆經過各種巧妙的工序,尤其是經過最後鹵水點豆腐的神奇變化,最後變的白嫩如玉,細膩可口。
關(guan) 於(yu) 豆腐的出現,一說是在孔子時期便有了豆腐,另外一說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yu) 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cong) 而發明了豆腐。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就寫(xie) 到:
種豆豆苗稀,
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南術,
安坐獲泉布。
漢語中,豆腐的“腐”與(yu) 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都福”的祈“福”之意,做豆腐也意味著人們(men) 在新年收獲幸福以及福氣,我們(men) 的祖先,總能把生活中的各種食材、事物與(yu) 吉祥好運進行巧妙的結合,這也是老百姓的生活智慧。
春節做豆腐習(xi) 俗的來曆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實際上也是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農(nong) 村有句俗語叫“趕得上殺豬,趕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一定要趁早。按春節的習(xi) 俗,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能動刀,初二開始又有人來串門,所以從(cong) 臘月二十五開始要做出年後四五天所需的全部吃食。
所以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人們(men) 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掉豆渣,煮沸用鹵水點漿成為(wei) 大塊兒(er) ,然後再用布包好,壓製而成。做好的豆腐切成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裏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吃一口做豆腐剩下的豆渣的習(xi) 慣,這個(ge) 習(xi) 俗也跟咱們(men) 前麵說到的灶王爺有關(guan) ,傳(chuan) 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hui) 下界查訪,看看灶王是不是如實匯報了各家的情況,於(yu) 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希望玉帝在獎懲善惡時,能夠給自己的家庭多一些的恩惠與(yu) 福氣。從(cong) 這個(ge) 習(xi) 俗中,我們(men) 也能看到中國老百姓勤儉(jian) 節約的傳(chuan) 統美德。
隨著時代變遷,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但現在很多的老百姓還會(hui) 選擇從(cong) 市場上買(mai) 一些豆腐回家,以此懷念我們(men) 祖先留下的傳(chuan) 統習(xi) 俗,並以此乞求新年福星高照。曆史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的民俗活動主要還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luan) 歲等。
最後分享幾首關(guan) 於(yu) 豆腐的詩詞:
《豆腐詩》
元·張劭
漉珠磨雪濕霏霏,煉作瓊漿起素衣。
出匣寧愁方璧碎,憂羹常見白雲(yun) 飛。
蔬盤慣雜同羊酪,象箸難挑比髓肥。
卻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歸。
《豆腐製品四詠之一》
清·胡濟蒼
信知磨礪出精神,宵旰勤勞泄我真。
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屬貧人。
製作:李方舟 張悅鑫
往期回顧
【網絡中國節·春節】年俗日記①:春節的來曆
【網絡中國節·春節】年俗日記②:貼年畫 貼門神
【網絡中國節·春節】年俗日記③:二十三 糖瓜粘
【網絡中國節·春節】年俗日記④:二十四 掃房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