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為退役軍人建起一個家
【退役軍(jun) 人風采錄】
用真情為(wei) 退役軍(jun) 人建起一個(ge) 家
——記甘肅省慶陽市愛國擁軍(jun) 促進會(hui) 會(hui) 長張保華
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
“作為(wei) 一名受黨(dang) 培養(yang) 多年的革命軍(jun) 人,要繼承光榮傳(chuan) 統,賡續紅色基因,永葆軍(jun) 人本色。”2020年5月,在慶陽市愛國擁軍(jun) 促進會(hui) 成立大會(hui) 上,雙目殘疾的退役軍(jun) 人張保華麵對全體(ti) 會(hui) 員,許下肺腑之言。
每到退役軍(jun) 人主題活動日,從(cong) 慶陽軍(jun) 分區退役的楊治才總會(hui) 來到慶陽市愛國擁軍(jun) 促進會(hui) 。這裏有紅色教育展室和黨(dang) 員活動室。楊治才說:“這裏就是我們(men) 退役軍(jun) 人的家。在這裏,我們(men) 不僅(jin) 能暢敘友情,還能接受紅色教育的洗禮。”
創辦這個(ge) 退役軍(jun) 人之家的,正是張保華。為(wei) 了征集史料圖片和革命文物,張保華讓兒(er) 子開車走訪戰友,跑遍各縣區及山西、陝西、寧夏等地,曆時半年收集到圖片1300多幅、實物300多件、軍(jun) 功章90多枚;他還請黨(dang) 史專(zhuan) 家設計展室、整理布展,將慶陽獨具特色的窯洞剪紙用於(yu) 樓梯設計,將走廊設計成慶陽擁軍(jun) 成就展。每次開會(hui) 或開展主題活動,張保華都要在這裏為(wei) 會(hui) 員們(men) 講述紅色曆史。
1979年10月,年僅(jin) 16歲的張保華參軍(jun) 成為(wei) 一名無線電兵。服役期間,張保華因公致雙目殘疾,被評定為(wei) 三級傷(shang) 殘軍(jun) 人,幾乎失明的他不得不退役到地方工作。為(wei) 了照顧張保華,單位盡量給他安排一些輕鬆活。但為(wei) 了不給單位添麻煩,張保華決(jue) 定離開單位創辦企業(ye) 。
創業(ye) 之路何其艱辛,更何況對於(yu) 一個(ge) 視力傷(shang) 殘的退役軍(jun) 人。因視力問題,張保華主要靠記憶工作,依靠語音功能來處理日常事務,他的手中始終握著一部按鍵手機,這就是他工作的工具。1998年,他籌資5萬(wan) 元創辦了一家通信器材門市,2006年又注冊(ce) 成立訊通公司。如今,企業(ye) 已經實現平穩發展。
不向命運低頭的張保華靠著雙手創辦公司,自立後首先想到的是為(wei) 更多的退役軍(jun) 人服務。33歲的高位截癱退役軍(jun) 人王建鑫在張保華的幫助下,辦起了洗滌用品生產(chan) 廠,張保華多次到廠幫他解決(jue) 生產(chan) 、技術上的難題。王建鑫將公司申報為(wei) 愛國擁軍(jun) 促進會(hui) 的會(hui) 員單位,安置了殘疾軍(jun) 人、經濟困難軍(jun) 人20多名。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7日 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