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核酸檢測加急費或達上千元,到底該不該收?

發布時間:2022-01-27 16:12:00來源: 新華網

  近段時間以來,疫情多點散發、春運等因素讓核酸檢測成了部分群眾(zhong) 的剛需,一些社會(hui) 檢測機構趁機收起“加急費”。日前,北京、安徽等地明確叫停這一“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不過,記者采訪發現,一些地方仍然照收不誤,部分“加急核酸檢測”價(jia) 格高達數百元甚至上千元。

  天價(jia) “加急核酸”價(jia) 格高達2000多元

  日前,記者在某電商網站搜索“核酸加急”發現,一家“旗艦店”聲稱可為(wei) 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等地居民上門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客服對記者說,預約當天上門要繳納加急費100元,“護士行程都是前一天安排好的,所以當天加單需要加急費”。

  與(yu) 之相比,一家“健康服務專(zhuan) 營店”更是開出天價(jia) 。白天上門服務,需繳納上門費、檢測費、加急出報告費,每人每次共2080元;18點後上門還需多繳納500元夜間上門費,每人每次高達2580元。

  該店鋪界麵顯示,已有數百位顧客在店內(nei) 付款預約過上門核酸檢測,評論區內(nei) 更是有不少顧客選擇“6小時內(nei) 出報告”的“加急上門”服務。

  上海一些核酸檢測機構也明碼標價(jia) 出“加急費”。一家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該機構4小時即時檢測核酸500元/人次(含加急服務費),2小時即時核酸檢測1000元/人次(含加急服務費)。

  事實上,疫情以來國家一直下調核酸檢測價(jia) 格。1月14日舉(ju) 行的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hui) 議指出,我國三輪大幅降低全國核酸檢測價(jia) 格,單人單檢、多人混檢每人份價(jia) 格分別降至不高於(yu) 40元和10元。

  對於(yu) 過高的核酸檢測“加急費”,北京、安徽等地紛紛出手叫停。北京相關(guan) 部門將其定性為(wei) “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對不執行政策,收取“加急費”“特急費”等變相提高核酸檢測收費標準的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將依法沒收違法所得。

  加急費,急在哪?

  一些地方的加急費動輒是正常檢測費用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為(wei) 何還有人願意花大價(jia) 錢購買(mai) ?

  記者多方聯係幾位消費者發現,“加急”的情況“五花八門”。一位在上海讀書(shu) 的學生說,自己早晨從(cong) 家到上海,晚上有模擬考,時間非常趕,怕出岔子就花500元做了核酸“加急”。

  由於(yu) 需要乘坐火車飛機,有的消費者也選擇了“加急”服務。“上班族”梁女士說,自己臨(lin) 時需要到異地出差,雖然訂好了票,但沒有48小時內(nei) 的核酸陰性證明上不去飛機,因此非常焦急。

  還有一些居民出現身體(ti) 不適,希望持“加急核酸”結果盡快就醫。一位網友表示,自己發燒、嗓子痛,但當天醫院的核酸檢測名額已經被約滿,隻能選擇做加急核酸,趕快拿到結果就診。

  在這些情況下,日常的核酸檢測時間難以滿足部分群眾(zhong) 的需求。記者梳理發現,一般情況下,目前各地核酸檢測出結果的時間普遍在6至12小時。北京相關(guan) 部門日前表示,力爭(zheng) 6小時內(nei) 反饋各類人群核酸檢測結果,最長不超過12小時;鄭州市一些核酸檢測時長也在6至8小時左右。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薄文廣認為(wei) ,當前社會(hui) 節奏加快,一些事情是“按分秒計算”的。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核酸檢測時長與(yu) 群眾(zhong) 生活節奏之間還有差距,導致一些機構趁“疫”加錢、開出“天價(jia) ”。

  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效率

  近年來,我國在降低核酸檢測價(jia) 格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檢測效率。一些公立醫院的核酸檢測時長不斷縮短,部分醫院以正常價(jia) 格也可以在三四個(ge) 小時左右提供檢測結果。

  麵對一些群眾(zhong) 的需求,有網民呼籲,為(wei) 一些確有急事的人推出核酸檢測“快速通道”,以機票、火車票等各項憑證作為(wei) 進入“快速通道”的依據,解決(jue) 急需出行群眾(zhong) 的困難。“相關(guan) 部門可考慮出台相對全麵的‘快速通道’管理製度,確保群眾(zhong) 享受更便利的檢測服務。”薄文廣說。

  同時,加快“快檢產(chan) 品”的推廣。科技部相關(guan) 負責人曾介紹說,目前我國核酸檢測主要分為(wei) 兩(liang) 種:一是常規檢測,二是快速檢測。常規檢測技術成熟,一次性檢測量大,但用的時間相對長一些,適用於(yu) 醫院等檢測人員集中、對時間要求相對不高的場景。快檢產(chan) 品用時短,手段更便捷,但單次檢測量小,適用於(yu) 小批量的隨到隨檢的場景。

  多位專(zhuan) 家認為(wei) ,未來可適時推廣應用快速檢測產(chan) 品,更好地保障各地群眾(zhong) 的檢測需求。(記者王井懷、劉惟真)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