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天壇大運河已是世界遺產,為何還要推進北京中軸線申遺?單霽翔這樣說……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北京中軸線是老北京的核心,展示了元明清時期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城市規劃。它的位置和設計不僅(jin) 體(ti) 現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中心價(jia) 值”,也凸顯了中國哲學對自然的尊重和對人與(yu) 自然相互存在的欣賞。
為(wei) 助力“北京中軸線”項目申遺,“萬(wan) 裏走單騎”走進世界最長古代都城軸線。1月24日至26日,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北京東(dong) 城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單霽翔與(yu) 周韻、肖央、牛駿峰、王俊凱來到北京,拍攝《萬(wan) 裏走單騎——遺產(chan) 裏的中國》節目。
《萬(wan) 裏走單騎——遺產(chan) 裏的中國》節目是由中國文物學會(hui) 指導發起的中國首檔世界遺產(chan) 探訪體(ti) 驗類文化節目。節目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國家廣電總局宣傳(chuan) 司、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等作為(wei) 聯合主辦和指導單位。
作為(wei) 中軸線的南北起點,鍾鼓樓和永定門城樓串起了這條壯麗(li) 的北京中軸線。單霽翔提到,中軸線與(yu) 民眾(zhong) 的情感關(guan) 聯可以體(ti) 現在北京中軸線的五段景觀上——從(cong) 永定門到天橋的生態景觀,是世界城市少有的高品質綠化區域,這一段以前是皇家祭天的地方,現在是老百姓休閑的場所;天橋到前門的經濟景觀,是北京傳(chuan) 統商業(ye) 最集中的地區,這一段傳(chuan) 統就是商業(ye) 區,和服務進京趕考學生而形成的會(hui) 館和文化場所,現在也是北京三大商業(ye) 中心之一,是老百姓平時購物的地方;從(cong) 正陽門到故宮午門的政治景觀,是很多重大政治事件的見證和政治活動的場所,這一段從(cong) 傳(chuan) 統就呈現出政治中心的氣魄,延續至今也是民眾(zhong) 進行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場所;故宮午門到景山後門的文化景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最集中的體(ti) 現,這一段過去是皇宮,現在是世界遺產(chan) 和大型文化設施;從(cong) 景山到鼓樓的社會(hui) 景觀是元代以來從(cong) 未改變肌理的北京最典型街道之一,這一段最具人民性和社會(hui) 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guan) 。
此外,中軸線兩(liang) 側(ce) 還有大量的文物古跡、曆史文化街區、古城遺址的公園,還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這些都是北京中軸線、北京老城的曆史和風貌,民眾(zhong) 在此生活,無疑會(hui) 與(yu) 北京老城的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生關(guan) 聯,受到傳(chuan) 統的城市文化的影響,也會(hui) 傳(chuan) 承和塑造城市文化的未來。
隨著“北京中軸線特輯”的殺青,《萬(wan) 裏走單騎》第二季外景錄製完成。《萬(wan) 裏走單騎》第二季走過河南、江西、重慶、北京、福建、四川、江蘇七個(ge) 省份,錄製了殷墟、絲(si) 綢之路、景德鎮、大足石刻、周口店、武夷山、泉州、古蜀文明、廬山、大運河、北京中軸線、明清故宮等十二處遺產(chan) 地。節目除聚焦古人類遺址、考古遺存、石刻造像、古建築之外,還涉及係列遺產(chan) 和線性遺產(chan) ,包括了文化遺產(chan) 、文化與(yu) 自然複合遺產(chan) 和文化景觀遺產(chan) 。
記者:《萬(wan) 裏走單騎》節目為(wei) 什麽(me) 選在“北京中軸線”作為(wei) 收官拍攝地?
單霽翔:中軸線正在全力申報世界遺產(chan) 。北京中軸線長達7.8公裏,是世界上最長、也是內(nei) 容最豐(feng) 富的一條中軸線。所以,我們(men) 分成兩(liang) 集來拍攝,一組從(cong) 南邊的永定門往北走,另一組從(cong) 鍾鼓樓往南走,最後匯集到天安門廣場。26日早上6點,我們(men) 在天安門廣場和全國各地來的民眾(zhong) 一起觀看了激動人心的升旗儀(yi) 式,隨後又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wei) 本季節目拍攝的收官地。
記者:透過節目要給觀眾(zhong) 呈現哪些“北京中軸線”重要價(jia) 值?
單霽翔:北京中軸線是一個(ge) 不斷發展、豐(feng) 富的過程。從(cong) 最初元代大都城的選址,就確定了北京中軸線的位置。這也是一條古老的軸線。1709年清政府確定這條軸線是經度為(wei) 零的本初中軸線。本初中軸線的概念,在當時世界範圍內(nei) 是很先進的理念,比英國格林威治確定本初子午線早175年。
北京中軸線是老北京的核心,展示了元明清時期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城市規劃。它的位置和設計體(ti) 現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以中為(wei) 尊”——皇城居於(yu) 天下之中,宮城居於(yu) 皇城之中,宮殿居於(yu) 宮城之中,宮城的中軸線是一條清晰的南北軸線。
這樣一個(ge) 有序、和諧的發展,帶來了“和”,如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更加突出天地之中、天人合一、和諧世界的理念。我們(men) 今天主張的和諧社會(hui) 理念,其實是中國自古以來建設美好國家、美好世界的哲學理念,也在指導著我們(men) 今天的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設。
中軸線不是一個(ge) 凝固的東(dong) 西,而是一個(ge) 開放的係統,它在不斷地變化。隨著城市的建設、人們(men) 生活的改善,中軸線也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所以,我們(men) 要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中軸線上體(ti) 現出的思想和布局,以及今天生活在中軸線上的人們(men) 仍然能夠感受到的中軸線魅力,向世界講述出來。
在我們(men) 的節目裏,大家行走在中軸線上,可以看到中軸線上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景觀。從(cong) 永定門到天橋的生態景觀、天橋到前門的經濟景觀、正陽門到故宮午門的政治景觀、故宮午門到景山後門的文化景觀、景山到鼓樓的社會(hui) 景觀中,來切身體(ti) 會(hui) 中軸線的“五位一體(ti) ”城市文化風貌。
記者:故宮、天壇和大運河已經是世界遺產(chan) 了,為(wei) 什麽(me) 還要給北京中軸線申遺?
單霽翔:北京中軸線上有三處世界遺產(chan) ,除了故宮、天壇還有大運河。它們(men) 都是中華文明為(wei) 人類發展貢獻的寶貴文化遺產(chan) ,代表著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但是這些文化遺產(chan) 屬於(yu) 不同類型,代表了不同的遺產(chan) 價(jia) 值。故宮和天壇都屬於(yu) 古建築群,大運河和中軸線屬於(yu) 線性遺產(chan) 。
北京中軸線是一組長達7.8公裏,北起鍾鼓樓,南到永定門的巨大的建築群和城市空間。這其中有街道、有廣場,是建築群和城市空間的組合體(ti) ,是經曆了700餘(yu) 年的發展,形成的富有韻律、和諧,具有強烈標誌性、儀(yi) 式性的反映東(dong) 方文明的都城中心區域。
中軸線不是簡單的過去的物質遺存,而是中國傳(chuan) 統都城規劃觀念的不斷延續,一直影響到今天的城市。用遺產(chan) 保護界的話說,這是一處活態遺產(chan) 。現在,北京中軸線向南北延申,引領北京城市走向未來。
記者:在世界遺產(chan) 的傳(chuan) 播與(yu) 傳(chuan) 承方麵,如何讓更多年輕人喜愛文化類節目?
單霽翔:現在年輕人變化很快,已經不是過去二十年算一代人的概念,而是幾年就算一代人了。尤其這幾年,我們(men) 在做文化傳(chuan) 播時,感覺到年輕人在接收信息方麵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在變化,二是碎片化的時間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文化傳(chuan) 播就是要適應這種變化和需求。
所以,故宮也嚐試在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方麵進行推廣和應用,比如,《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節目,還有《上新了故宮》等,在製作過程中,也反複聽取年輕人的反饋,讓節目不斷地適應年輕人的知識需求,並進行調整完善。
《萬(wan) 裏走單騎》節目,也是想從(cong) 更廣闊的區域,把中國文化遺產(chan) 中最精華的部分。在拍攝的過程中,我們(men) 的團隊叫“萬(wan) 裏少年團”,包括了70後、80後、90後等不同年齡段的參與(yu) 者,我們(men) 希望用他們(men) 的親(qin) 身參與(yu) 、體(ti) 驗和感受,來吸引更多的同齡人和他們(men) 對話,和文化遺產(chan) 對話。
這些探索也包括推出一些文化創意產(chan) 品。比如,故宮就在推出文創產(chan) 品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社會(hui) 正向反饋,使文創產(chan) 品能夠走進千家萬(wan) 戶,走進年輕人的生活。這些都是我們(men) 在不斷接觸年輕人的嚐試,探析他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哪些方麵更加關(guan) 注,隨後我們(men) 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創作實踐。應該說,我們(men) 仍在努力,而且任重道遠、永無止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