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長江大保護曆史考卷
作者:於(yu) 浩
2022年地方兩(liang) 會(hui) 上,長江保護被頻頻提及。上海市兩(liang) 會(hui) 期間,有代表聚焦長江口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江蘇省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們(men) 就加強長江岸線保護、守護江豚“微笑”等建言獻策;重慶市兩(liang) 會(hui) 上,切實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成為(wei) 多名代表委員共同關(guan) 注的問題……
擁有獨特生態係統的長江,孕育了豐(feng) 富的生物類群,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如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深入人心,長江的生態環境保護修複工作持續開展,各項工作憑借不斷完善的長效機製和配套措施合力推進。長江的生態突出問題加速整改,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物資源狀況逐步好轉。
但要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還需久久為(wei) 功。
提升綠色發展成色。長江流域是我國農(nong) 業(ye) 、工業(ye) 、商業(ye) 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水質汙染和生態係統功能退化等突出問題,讓人們(men) 意識到曾經的“粗放奔跑”不再適合當下。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長江經濟帶綠色可持續發展已成共識。有關(guan) 部門和沿江省份全力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效果正在顯現: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已從(cong) 2015年的45.1%提高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46.7%,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cong) 48.5%提高到51.1%,在生態優(you) 先的前提下實現了綠色發展。
強化協同治理機製。長江保護與(yu) 治理是“一盤棋”,絕非“一家之事”。特別是沿江各省份,更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加強統籌協調,凝聚保護長江的強大合力。推廣多省份協同治理經驗和做法,不斷完善跨區域協同治理機製,持續探索生態保護補償(chang) 長效機製,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持續完善跨界水環境信息共享機製等。隻有各省份通力合作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才能在不斷優(you) 化中形成監督管理機製的“最優(you) 解”,共同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走深走實。
護好長江文化資源。繼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之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於(yu) 今年1月正式啟動建設。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是合力保護好長江這座寶庫的重要舉(ju) 措。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範圍綜合考慮長江幹流區域和長江經濟帶區域,涉及13個(ge) 省區市。各相關(guan) 省區市要在文物保護和文化資源傳(chuan) 承利用等方麵精心規劃、協同推進,開展長江文化資源的全麵調查和認定,妥善保護合理開發,深入挖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
出千峽,納萬(wan) 川,長江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灌溉之利、魚米之裕。增強生態保護合力,更好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是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題中之義(yi) 。(於(yu) 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