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利用+人工儲雪 北京冬奧實現雪資源高效利用
“我第一次來到這裏(延慶賽區)的時候還是2014年,那時候這邊幾乎什麽(me) 都沒有,但是現在我每天從(cong) 山上往下看,都能看到皚皚白雪以及各種美景。”在2月5日舉(ju) 行的媒體(ti) 吹風會(hui) 上,國際雪聯高山滑雪委員會(hui) 主席、連續為(wei) 九屆冬奧會(hui) 設計高山滑雪項目賽道的伯恩哈德·魯西如是說。
談到北京冬奧會(hui) 高山滑雪賽道的雪質,伯恩哈德·魯西表示,“雖然我是一個(ge) 賽道的設計師,不是造雪的專(zhuan) 家,但是我現在可以說,(高山滑雪)賽道上的雪況非常完美,已經沒有辦法更好了!”
連連受到稱讚的滑雪賽道從(cong) 何而來?能否直接使用天然降雪呢?答案是,天然降雪隻是基礎,人工造雪才是關(guan) 鍵。
因為(wei) 不同的雪上競賽項目對雪質的要求各不相同,即使有充沛的天然降雪,也需要人工進行再造,所以人工造雪成為(wei) 創造雪上優(you) 質賽道的關(guan) 鍵。而且,人工造雪技術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上世紀80年代人工造雪技術就開始應用,包括都靈冬奧會(hui) 、溫哥華冬奧會(hui) 、索契冬奧會(hui) 以及平昌冬奧會(hui) 都大量使用人工造雪。
北京冬奧會(hui) 也不例外,在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以及首鋼滑雪大跳台,使用的都是人工造雪。“隻是,我們(men) 在雪的來源上更加強調‘循環利用’。”北京冬奧會(hui) 造雪團隊中方負責人、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山地運行經理魏慶華說。
魏慶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工造雪是一個(ge) 由水變雪的物理過程,雪場的雪消融後,通過蓄水設備將消融雪水積蓄起來,沉積、過濾後可進行再次造雪。而且,由於(yu) 造雪過程不添加其他添加劑,收集後的消融雪水還可用於(yu) 景觀綠化和農(nong) 業(ye) 灌溉,達到循環利用的效果。
在雪場用盡量少的水資源造盡量多的優(you) 質雪道,還有一個(ge) 更直接的方式——儲(chu) 雪,即將冬天的雪儲(chu) 存起來,挨過高溫夏天,等到來年冬季再進行使用。
這樣的想法並非天方夜譚,伯恩哈德·魯西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他並不了解中國的情況,但在近些年的歐洲,都會(hui) 在春天的時候把雪盡可能地堆到一起,然後用東(dong) 西把它覆蓋住、儲(chu) 存起來,“這樣我們(men) 可以將上一個(ge) 雪季30%到50%的雪保留下來(冬季再用)。”伯恩哈德·魯西說。
其實,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zhuan) 項“賽事用雪保障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應用示範”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的科研團隊也已完成了儲(chu) 雪技術及設備的研發。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王飛騰團隊在2017年便全程參與(yu) 北京冬奧組委在延慶石京龍滑雪場開展的儲(chu) 雪試驗,經過整個(ge) 夏季的“考驗”,大概60%的雪被儲(chu) 存下來。
在2021年11月,張家口賽區迎來30公分降雪,利用這次降雪,張家口賽區啟動造雪工作,將自然雪作為(wei) 基底加以利用,儲(chu) 存大量自然雪後再進行人工造雪,實現雪資源的高效利用。
(記者 何 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