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年畫 過大年
原標題:賞年畫 過大年
新春納福,少不了大家都喜愛的年畫。近期,“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men) 的小康生活美術作品展示活動在全國火熱展開,北京、遼寧沈陽、上海、重慶、四川成都、廣東(dong) 深圳等地同步舉(ju) 行“賞年畫過大年”係列文化活動。本次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文藝局、中央文明辦二局、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辦。在春意盎然的新年畫中,在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裏,人們(men) 感悟年味,感受時代新風。
勾勒新生活
走進北京勸業(ye) 場八角中廳,頂部特別設置的“百虎”吊掛裝置格外顯眼。這些吊掛裝置以燈籠為(wei) 載體(ti) ,繪製了形態各異的老虎形象,虎年意味濃厚。這裏是“賞年畫過大年”北京市主場係列活動之“新年畫·好年華”主展區。現場以“春滿家園”“時代歡歌”“盛世豐(feng) 年”等板塊呈現了麵向全國範圍組織征集、遴選出的270餘(yu) 幅重點年畫作品,涵蓋小康生活、農(nong) 業(ye) 豐(feng) 收、節慶吉祥等內(nei) 容。
新年畫《錦繡江山》打破時空限製,讓漢族、蒙古族、苗族、哈尼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的繡娘會(hui) 集在一起,在牡丹花叢(cong) 中支起繡架,拿著繡繃或繡布,繡出心中的摯愛。作者廖開明表示,這幅畫作藝術再現了一些地區發展刺繡產(chan) 業(ye) 脫貧致富奔小康,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故事,也表達了祖國大家庭各民族和睦團結、親(qin) 如手足的寓意。
從(cong) 事IT工作的陳熹新,業(ye) 餘(yu) 喜歡畫畫。這次,他的《新農(nong) 民,新農(nong) 業(ye) 》在上海聯展活動中展出。畫麵上,上海市郊的農(nong) 家院子裏,農(nong) 民們(men) 正忙著種植當季的各色花卉。“隨著時代的發展,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結構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農(nong) 民們(men) 不再隻是種糧食,還發展起花卉種植產(chan) 業(ye) 。”陳熹新說,這些都是他親(qin) 眼所見的變化。
在重慶展覽現場,有不少觀眾(zhong) 在作品《豐(feng) 收時節》前拍照打卡。畫麵通過大麵積的紅色烘托喜慶的氛圍,藍色、黃色、紫紅色點綴其間,表現了一家三口收玉米的忙碌景象,反映了人們(men) 幸福美好的生活,營造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小時候,經常看到媽媽背著弟弟、和爸爸一起參加各種勞動,其中收玉米的場麵最是火熱。”作者鄭開琴說。
《美好生活樂(le) 淘淘》是浙江嘉興(xing) 秀洲分會(hui) 場展出的作品之一。畫麵以大片鮮亮的綠色鋪就底色,繪出魚翔淺底、雞鳴桑樹顛、狗吠深巷等圖景。“這幅畫描繪的是王江涇梅家蕩的鄉(xiang) 村風景,養(yang) 青魚、養(yang) 雞鴨是農(nong) 民致富的方式之一。”作者朱建芬說,自己就是嘉興(xing) 王江涇人,自小在農(nong) 村長大,對農(nong) 村場景熟稔於(yu) 心。
在“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men) 的小康生活美術作品展示活動中,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拿起畫筆描繪自己的新生活,專(zhuan) 業(ye) 美術工作者深入基層感受身邊的新變化,通過木版年畫、新年畫、農(nong) 民畫以及具有年畫元素的插畫等多種表現形式,生動描繪新時代人民小康生活新圖景,充分彰顯昂揚奮進的時代主旋律。
畫出同心圓
展覽之外的活動同樣精彩。結合當地特色,各地還舉(ju) 辦了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用文化藝術連接千家萬(wan) 戶,凝聚精神力量。
重慶南岸區彈子石廣場上,梁平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徐家輝展示著傳(chuan) 統木版年畫的製作過程。在他手中,一張張印著老虎、紅包、福字的年畫躍然紙上,隨即贈送給現場的觀眾(zhong) 。“本想自己買(mai) 一張年畫,沒想到展覽現場就有贈送,這一趟來得太值了。”66歲的陳大爺拿著徐家輝製作的年畫,開心得合不攏嘴。另一側(ce) ,銅梁龍舞、大足鯉魚燈等年味十足的非遺民俗節目正在上演。金黃的舞龍上下翻飛、精美的鯉魚燈在空中歡躍舞動,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引得觀眾(zhong) 紛紛舉(ju) 起手機錄像拍照,為(wei) 精彩的表演熱情鼓掌、高聲喝彩。
在上海群眾(zhong) 活動藝術館,“團團圓圓照相館”體(ti) 驗區帶來滿滿的江南風。九曲橋湖心亭、西式客廳、雕梁畫棟的回廊……一處處取材自月份牌的精美場景,透出濃濃的老上海風情。頗有儀(yi) 式感的布景吸引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在此拍照流連。二三老友、闔家團圓,觀眾(zhong) 們(men) 融入場景,仿佛也成了年畫裏的主角。現場還有春聯書(shu) 寫(xie) 、海派剪紙、吉祥繩結等多種傳(chuan) 統節慶習(xi) 俗與(yu) 非遺手工體(ti) 驗活動,喚起了大家對傳(chuan) 統節日的記憶。
融入冬奧元素是今年多地活動的特點之一。在北京主展區,“藝繪冬奧”板塊聚焦冬奧主題,百餘(yu) 幅新年畫來自首都廣大專(zhuan) 業(ye) 美術工作者和市民群眾(zhong) 。此外,冬奧村、冬奧城市文化廣場等指定區域也融入了年畫元素、年畫作品,打造冬奧裏的年畫展。而在冰天雪地的沈陽,年畫走進冰雪運動場館,與(yu) 冰雪運動有機結合。在沈陽東(dong) 北亞(ya) 滑雪場和中央公園渾南·冬夢冰雪樂(le) 園,總有滑雪少年在展板前駐足,欣賞那些頗具遼沈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情的年畫。
為(wei) 了讓喜慶氛圍延展延續,雲(yun) 上展覽和線上活動也相繼展開。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推出“雲(yun) 上美術館”,人們(men) 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優(you) 秀的年畫作品,參加線上互動,與(yu) 創作者、專(zhuan) 家學者一起賞析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美、聆聽小康生活新歌、探尋中華文脈之路。北京還打造了新春“尋福”地圖,在大柵欄地區老字號商鋪門前,放有年畫視覺設計裝置和年畫娃娃雕塑,通過“新年畫·尋福記”線上H5打卡,觀眾(zhong) 可以在完成規定任務後獲得年畫娃娃神秘獎品,增強互動性、參與(yu) 性。(賴 睿 黃敬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