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振興要暢通科技經濟循環
作者:喬(qiao) 金亮
能否暢通種業(ye) 的科技和經濟循環,事關(guan) 種業(ye) 自主創新的成色,事關(guan) 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的成敗。必須加快提升企業(ye) 創新創造能力,讓企業(ye) 來主導整合聚集各方資源,使科研成果、市場需求在企業(ye) 這塊集成主板上順暢對接。應建立產(chan) 學研融合的商業(ye) 化育種體(ti) 係,實現科研、金融、基地與(yu) 企業(ye) 的無縫對接。
歲末年初,種業(ye) 不斷傳(chuan) 來好消息。國家家畜基因庫2021年搶救性收集保存了5萬(wan) 份遺傳(chuan) 材料,目前資源保存總量達120萬(wan) 份,躍居世界首位。新的種子法將於(yu) 3月1日起施行,擴大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範圍和保護環節,以激發育種原始創新。在推動種業(ye) 振興(xing) 縱深發展的一年裏,要破解種業(ye) 科技和經濟“兩(liang) 張皮”,加快構建商業(ye) 化育種體(ti) 係,著力打造優(you) 勢龍頭企業(ye) ,形成種業(ye) 振興(xing) 企業(ye) 集群。
小小的種子早已成為(wei) 科技較量的賽場。從(cong) 世界範圍看,種業(ye) 曆經矮稈化、雜交化、生物技術三次迭代,正迎來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種業(ye) 發達國家培育了一批集技術、人才、資本於(yu) 一體(ti) 的頭部企業(ye) ,就像電腦主板一樣,使科研、生產(chan) 、市場、投資等都能找到接口,集成組裝優(you) 勢資源,實現成果快速轉化。目前,德國拜耳、美國科迪華共占全球種子市場份額的40%以上,世界白羽肉雞種源市場的90%集中在兩(liang) 家畜禽種企手中,全球種業(ye) 向頭部企業(ye) 聚集的趨勢愈發明顯。
對我國來說,如果沒有極具競爭(zheng) 力的種企,單產(chan) 水平上不去,就談不上種業(ye) 振興(xing) 。當前我國四大糧食作物畝(mu) 均單產(chan) 與(yu) 最高水平的國家都有不小差距,水稻比單產(chan) 最高的澳大利亞(ya) 低110多公斤,小麥比單產(chan) 最高的新西蘭(lan) 低近300公斤,玉米單產(chan) 隻有美國的60%。大豆更是短板,近年來自給率僅(jin) 15%、進口量居高不下,很大程度是因為(wei) 育種水平不夠高。大豆育種力量集中在科研單位,育種企業(ye) 原創性成果不足,導致平均畝(mu) 產(chan) 僅(jin) 130公斤,出油率不高、機械化程度較低,影響農(nong) 民種植積極性。
可見,能否暢通種業(ye) 的科技和經濟循環,事關(guan) 種業(ye) 自主創新的成色,事關(guan) 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的成敗。為(wei) 此,必須加快提升企業(ye) 創新創造能力,讓企業(ye) 來主導整合聚集各方資源,使科研成果、市場需求在企業(ye) 這塊集成主板上順暢對接。暢通這一循環的關(guan) 鍵,是建立產(chan) 學研融合的商業(ye) 化育種體(ti) 係,實現科研、金融、基地與(yu) 企業(ye) 的無縫對接,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品種優(you) 勢,把品種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科研單位與(yu) 優(you) 勢企業(ye) 對接。從(cong) 知識產(chan) 權看,我國八成左右的種業(ye) 資源和育種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所,80%的農(nong) 作物種企沒有植物新品種權,擁有10個(ge) 以上新品種權的企業(ye) 僅(jin) 占2.3%。實現科企對接,目標是把鐵皮櫃裏的專(zhuan) 利轉化為(wei) 企業(ye) 育種的資源,要共建研發平台或產(chan) 學研創新聯合體(ti) ,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ye) 育種、為(wei) 企業(ye) 育種,在種質資源、育種技術、科研人才等方麵為(wei) 企業(ye) 提供更有效的支撐。
金融機構與(yu) 優(you) 勢企業(ye) 對接。種業(ye) 是資金密集型產(chan) 業(ye) ,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我國農(nong) 作物種企有7000多家,年研發投入總和僅(jin) 40億(yi) 元,相當於(yu) 德國拜耳的一半。種業(ye) 又是一片藍海,吸引著各類資本投入。農(nong) 發行計劃5年安排1000億(yi) 元支持種業(ye) ,國開行設立科技金融專(zhuan) 項貸款重點支持生物育種。下一步,要鼓勵金融機構推出適合種業(ye) 特點的產(chan) 品,強化投貸聯動,創新融資方式,發揮產(chan) 業(ye) 基金、股權投資等引導孵化作用,形成長期穩定的金融支持。
種業(ye) 基地與(yu) 優(you) 勢企業(ye) 對接。2021年,國家推進海南南繁、甘肅玉米、四川水稻等育製種基地建設,啟動建設黑龍江大豆種子基地。如今很多地方也在打造區域性種業(ye) 基地,要完善配套設施和專(zhuan) 業(ye) 服務,讓優(you) 勢企業(ye) 安心紮根。更重要的是,要認清自身優(you) 勢,實現基地與(yu) 企業(ye) 協同發展。比如,北京種業(ye) 的特點是生產(chan) 和銷售在外、科研機構在內(nei) ,相關(guan) 企業(ye) 不妨利用好這一特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