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對於春節檔電影票價,值得好好想想
【閱讀提示】春節檔60億(yi) 票房位列影史第二,但觀影人次減少了
光明網評論員:截至2月6日21時9分,2022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突破60億(yi) 元,創下中國影史春節檔總票房第二的好成績,僅(jin) 次於(yu) 2021年的78億(yi) 。
在歲末年初國內(nei) 局部疫情有反複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可喜可賀。不過自春節檔第一天起“票價(jia) 太貴”的聲音就始終伴隨著,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檔電影票均價(jia) 為(wei) 52.8元,同比上漲8%;與(yu) 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相比漲幅達18%。
票價(jia) 漲幅也反映到了觀影人次上:2022年春節檔總播放場次為(wei) 314.9萬(wan) 場,觀影人次為(wei) 1.14億(yi) 人,2019年、2021年春節檔總播放場次為(wei) 262.72萬(wan) 場、263.97萬(wan) 場,總觀影人次達1.32億(yi) 人、1.6億(yi) 人。可見,播放場次上升了,觀影人次卻降低了。
電影的收入不差,但受眾(zhong) 卻收縮了。電影被認為(wei) 是一種大眾(zhong) 藝術,是現代社會(hui) 人人共享的一種文化消費,但今年的春節檔卻在走向一種高端,篩掉了一批價(jia) 格敏感的消費者。
客觀來說,市場經濟中漲價(jia) 是一種正常現象,也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為(wei) 疫情,影視公司和電影院線承壓,甚至電影製作上遊的成本已經抬升了,這些都可能作用到終端的票價(jia) 裏。所以說,漲價(jia) 不是完全不可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從(cong) 來沒有“價(jia) 格就得是多少”的道理。
但這一輪漲價(jia) ,引發了相當的社會(hui) 反饋,造成了觀影人數的下降,這就應當引發思考:這樣一種保價(jia) 減量的方式,是不是電影行業(ye) 發展的最優(you) 解?有媒體(ti) 梳理,2月7日開工第一天,幾部春節檔電影的關(guan) 聯上市公司表現都不盡如人意,股價(jia) 有所下滑,這本身也是市場情緒的反映。
最新的消息是,有不少春節檔影片已經宣布降價(jia) ,這恐怕也有回應社會(hui) 聲音、走出春節檔的因素。應當明確,漲價(jia) 也好、降價(jia) 也罷,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wei) ,本質上沒有對錯之分。但市場行為(wei) 一定會(hui) 帶來某種市場結果,至於(yu) 這個(ge) 結果是否符合預期,那隻能是當事企業(ye) 冷暖自知的事了。
對價(jia) 格“高不高”的判斷,其實也是來自於(yu) “值不值”的感受。用以回應“票價(jia) 貴”的辦法,除了降價(jia) ,也可以通過提升電影質量,讓觀眾(zhong) 發自內(nei) 心地覺得“值”。當然這是個(ge) 遠景目標,還有待廣大電影人的努力。隻不過從(cong) 市場經濟的角度,很多事確實難以兼得,質、價(jia) 、量隻能選擇相對合理分布格局,這值得相關(guan) 企業(ye) 認真分析、選擇取舍。
中國電影近些年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021年12月8日,當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和銀幕數量穩居世界首位,全國銀幕數達81317塊,巨型銀幕規模位居世界第一。過去5年,中國電影生產(chan) 總量超過4000部,觀影人次超過80億(yi) 。
從(cong) 票房成績來說,春節檔也是成功的。至於(yu) 圍繞票價(jia) 的討論,不妨視為(wei) 電影行業(ye) 發展大背景下的一個(ge) 插曲。但這個(ge) 插曲,顯然也有仔細琢磨的意義(yi) 。即中國電影已經發展到了這個(ge) 水位,它的製作模式和定價(jia) 策略該如何進一步細化明確,通過反複的市場調試,相信可以找到一個(ge) 清晰的方向。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