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手術室成直播現場 流量至上的直播行業該劃紅線了
婦科手術室成直播現場 ——
流量至上的直播行業(ye) 該劃紅線了
據媒體(ti) 日前報道,山東(dong) 省日照市東(dong) 港區衛生健康局因日照市中心醫院醫生厲某在網絡上直播婦科手術,對該院作出警告、罰款人民幣5萬(wan) 元的處罰決(jue) 定。涉事醫生厲某已被刑事拘留,11名相關(guan) 人員被嚴(yan) 肅追責問責。
廣受輿論關(guan) 注的直播婦科手術事件,暴露出了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流量至上現象,而背後的監管困境和生態建設,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直播婦科手術暴露行業(ye) 監管困境
女患者到醫院做婦科手術,當她躺在手術床上的時候,卻沒想到,隔著一道屏幕,成千上萬(wan) 雙眼睛正在窺探她的隱私,原本最應該具有私密性、保護性的手術室,竟然成了直播現場。而罪魁禍首,就是這間手術室的一名男性麻醉師。
“想流量想瘋了吧?婦科手術也能直播?”“缺了八輩子德!”“沒有人性的醫生!”“侵犯個(ge) 人隱私,必須嚴(yan) 懲!”……事件一經曝出,引發全網憤怒。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直播平台應運而生,網絡主播這個(ge) 行業(ye) 也愈發火爆。由於(yu) 直播行業(ye) 的準入門檻低,導致從(cong) 業(ye) 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行業(ye) 亂(luan) 象時有發生。僅(jin) 在醫學領域,就有護士直播配藥、直播給患者插胃管等事件,多次引發爭(zheng) 議。直播中無底線蹭流量的問題日益嚴(yan) 重。
“直播行業(ye) 之所以一再出現侵犯隱私的亂(luan) 象,從(cong) 經濟學邏輯上來說還是利益驅使,特別是在成本低、收益高的情況下,這種侵犯隱私的直播行為(wei) 廣泛存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說,這裏的成本低,是指為(wei) 了博眼球而實施的違法成本、侵權成本低,收益高則是這些涉嫌違法侵權的行為(wei) 在直播中受到的關(guan) 注、帶來的流量和轉化的收益高。相比之下,要去防範和消除這類行為(wei) 帶來的不良後果和惡性影響,相關(guan) 的維權成本、治理成本比較高。
“作為(wei) 新業(ye) 態新事物的直播行業(ye) 近年來發展迅猛,監管治理和政策法規盡管緊跟其後,但還麵臨(lin) 不少考驗與(yu) 挑戰。”朱克力說。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胡麒牧認為(wei) ,新技術的進步,讓直播的門檻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進行直播,使得出現侵犯隱私事件的幾率大幅提升,再加上行業(ye) 監管長效機製還不夠完善,客觀上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一些播主法治觀念淡薄,價(jia) 值觀扭曲,為(wei) 了博取流量,以他人隱私作為(wei) 賣點獲取商業(ye) 利益。”胡麒牧說。
直播平台須告別流量至上的潛規則
根據山東(dong) 省日照市公安局東(dong) 港分局的通報,警方是在接到群眾(zhong) 舉(ju) 報後,對涉事醫院相關(guan) 人員進行調查,才將涉事醫生厲某抓獲的。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zhen) 查中。等待厲某的,將是法律的製裁。
但讓人不解的是,像直播婦科手術這麽(me) 惡劣的事情,為(wei) 什麽(me) 能通過平台的審核?這是不是說明,平台的審核機製已不適應當前的發展?
對此,直播平台公開回應稱,直播過程中被多次警告及切斷,隨後被永久封禁。言下之意,似乎平台的幹預已經算及時到位。但這樣的態度顯然不被網友認可:這種尺度的行為(wei) ,還要“多次警告”,不該幹脆點手起刀落嗎?
實際上,作為(wei) 一個(ge) 以年輕人為(wei) 主要用戶的平台,直播平台對內(nei) 容的把關(guan) 尺度一直被認為(wei) 相對寬鬆。盡管其審核有AI和人工兩(liang) 道篩選,但麵對海量的內(nei) 容,很難保證不出問題。
“一些平台沒有盡到監管責任,片麵地為(wei) 了平台的活躍度而縱容一些不法行為(wei) 。”胡麒牧直言,數字經濟中很多商業(ye) 模式的特點,就是通過流量變現來獲取商業(ye) 利益,因此流量在企業(ye) 估值、投融資等活動中是一個(ge) 占有很大權重的考量因素,難免有平台或企業(ye) 的發展觀出現扭曲,使得流量至上,導致一些反常現象出現。
朱克力認為(wei) ,科技向善並不是一個(ge) 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個(ge) 想象的願景,更不是要求平台拋棄對商業(ye) 利益的正當追求,而是要通過理念的更新和規則的重建,讓科技力量背後的平台運營者、使用者和相關(guan) 方都能更有同理心和邊界感,從(cong) 而在商業(ye) 價(jia) 值和公共價(jia) 值之間,作出真正向善向上的權衡,找到發展與(yu) 秩序的平衡點。“對直播平台而言,由於(yu) 其本身就是科技與(yu) 文化的結合體(ti) ,更要將公共價(jia) 值置於(yu) 商業(ye) 價(jia) 值之上,以自律自治為(wei) 原點,告別流量至上的理念和相應的‘潛規則’,擁抱公共價(jia) 值優(you) 先的理念和相應的‘明規則’。這才是科技向善、商業(ye) 向上的真諦所在,也是直播乃至一切平台經濟構築未來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源泉。”
“直播行業(ye) 追求流量的動機是自然而然的,劃定邊界才是對抗流量至上的關(guan) 鍵手段。”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網絡直播亂(luan) 象的出現,主要問題還是缺乏明確的法律邊界和道德邊界。
協同治理方能營造健康的直播生態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yi) ,占網民整體(ti) 的62.0%。
當前,青少年已逐漸成為(wei) 網絡文化重要的消費主體(ti) 和網絡文化的生產(chan) 者、傳(chuan) 播者。《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達1.83億(yi)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4.9%,我國未成年網民日益呈現低齡化的趨勢。青少年使用網絡獲取信息、拓寬視野、豐(feng) 富生活,同時,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信息也可能進入他們(men) 的視線,影響身心健康。
為(wei) 此,中央網信辦多次啟動專(zhuan) 項行動,著重整治網上曆史虛無主義(yi) 、涉黃涉非、涉低俗等有害信息,深度清理有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網絡內(nei) 容,查辦了一批典型案件,網絡空間明顯淨化。
近年來,除《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基礎層麵的相關(guan) 規定外,為(wei) 了規範網絡直播行業(ye) ,相關(guan) 部門還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一係列更有針對性的規定,對網絡直播平台的行為(wei) 規範和責任都進行了明確。
朱克力表示,不管什麽(me) 樣的平台,無論直播還是短視頻,好的內(nei) 容都是王道。而要構建起健康的生態,就得圍繞和服務健康向上的優(you) 質內(nei) 容,以此為(wei) 基本內(nei) 核來展開。“對平台而言,需要製定嚴(yan) 苛的自律公約並不斷加以健全,持續夯實平台責任,畢竟開放的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對政府而言,需要輔以包容審慎、合理有效的治理手段,讓機器識別和人工審核相結合,加強內(nei) 容監管和市場格局引導,進一步促進直播和短視頻行業(ye) 健康發展。除此之外,也離不開行業(ye) 組織及社會(hui) 監督,通過多方生態共治,使之導入良性循環的新軌道。”朱克力說。
胡麒牧也強調,一是政府監管,提供製度供給和執法保障;二是平台監控,從(cong) 技術上實現內(nei) 容管理和生態優(you) 化;三是直播人自律,樹立健康的直播理念,三者缺一不可。
胡麒牧認為(wei) ,除了形成一種協同治理的模式之外,對嚴(yan) 重違反法律法規的主播,有關(guan) 部門應依法開展聯合懲戒,及時有效清除“害群之馬”,守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本報記者 何星輝 實 習(xi) 生 蘭(lan) 霞 陳芳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