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碩士論文存多處基本語言錯誤 研究生教育如何把關?
碩士論文不知所雲(yun) 研究生教育如何把關(guan)
日前,有網友披露了一則消息,在某大學的某篇碩士學位論文中,三頁內(nei) 容存在十幾處基本的語言錯誤。拋開論文的學術質量不說,僅(jin) 從(cong) 基本文法上看,就有不少讓人不知所雲(yun) 的文字。比如第五章一開篇就錯誤百出:“信息獲取渠道的方式繼續擴大和母親(qin) 和兒(er) 童獲得用戶信息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但快速擴張權力的過程中,用戶的信息搜索信息。此外,它很重,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連小學生都很難犯的錯誤,竟堂而皇之地出現在研究生論文中,這已經不是文字水平高低的問題。這些低級錯誤,大概率是為(wei) 了規避“查重”係統。實難想象,這樣的論文是如何通過層層學術“掌門人”的?學生自己看過嗎?導師看過嗎?答辯委員會(hui) 看過嗎?一所211高校的教授會(hui) 看不出如此低級的錯誤?答案可能隻有一個(ge) :沒有人認真看。
這可能隻是一個(ge) 學校的極端案例,不能因此就說研究生質量整體(ti) 降低了,但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出,個(ge) 別學校與(yu) 導師,對研究生質量把關(guan) 不嚴(yan) 。最新消息,經這所大學研究生院初步核查,論文作者熊某是因擔心論文重複率過高,私自使用翻譯軟件對該論文部分內(nei) 容進行降重後未經複核直接提交,論文指導老師曹某沒有認真複審,導致了問題論文的出現。對此,自2022年起,停止該導師研究生招生資格,學校將組織專(zhuan) 家對該論文進行重新評審,後續將根據核查和評審情況,嚴(yan) 格按照規範進行嚴(yan) 肅處理。
伴隨高校擴招,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在持續增長,2021年研究生招生規模更是達到了約120萬(wan) 人。1998年,高校大擴招之前,全國高校本專(zhuan) 科招生總量也僅(jin) 有108萬(wan) 人,研究生招生僅(jin) 有5.7萬(wan) 餘(yu) 人。客觀來說,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一些並不適合、甚至沒有研究能力的人也湧入了考研大軍(jun) ,這是部分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下降的一個(ge) 原因。
某些教授直言不諱地對一些研究生的基本表達能力予以批評,感歎指導這些研究生的論文就是一種折磨。而伴隨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導師數量也快速增長,目前已經高達40餘(yu) 萬(wan) 人,也不能否認,其中的確存在個(ge) 別濫竽充數的導師。在本科生、研究生申請學位和畢業(ye) 考核不與(yu) 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情況簡單掛鉤的背景下,學校與(yu) 導師對論文的把關(guan) 就至關(guan) 重要。
為(wei) 加強研究生質量監管,教育部等部門也采取了各種措施。比如加大論文的外審與(yu) 抽檢力度,並根據抽檢結果,對相關(guan) 把關(guan) 不嚴(yan) 的院係與(yu) 導師,給予減少招生名額,甚至停止招生的懲罰,目的就是希望導師把好第一關(guan) ,院係把好第二關(guan) 。近年各高校論文抽檢占比明顯提高,還是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但從(cong) 這篇論文看,院係和導師做的工作顯然還不夠。
對於(yu) 的確存在能力問題的研究生,我們(men) 可能需要研究退出機製與(yu) 榮譽畢業(ye) 生製度。高等教育的普及,讓一些學習(xi) 能力與(yu) 態度都有問題的學生也獲得了學習(xi) 機會(hui) ,直接淘汰這些學生存在很多困難與(yu) 風險,因而需要尋求新的退出機製,比如建立博士轉碩士的退出機製,對於(yu) 碩士,則可以參考西方榮譽畢業(ye) 生製度,分出層次,尤其是專(zhuan) 碩。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證了培養(yang) 質量,也給了學生一定的“出路”。
目前,科技部公布了新一批論文造假的處理名單,取消造假者一定年限內(nei) 申請相關(guan) 項目與(yu) 職稱的資格。對於(yu) 那些無視規則的學生,缺乏責任感的導師,我們(men) 需要對其進行嚴(yan) 厲懲罰,而不能隻是撓癢癢式的警告。
陳誌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