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新春文化馨香處處尋
【“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活動】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王忠耀
雲(yun) 台花園的鬱金香、白雲(yun) 山桃花澗的桃花、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的油菜花……打開最新升級後的《花城四季賞花全域地圖》,春節假期如何擁抱花海,樂(le) 享新年,市民們(men) 的“方向感”更強了。又是一年新春至,與(yu) 往年有所不同,2022年的“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活動,首次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同步舉(ju) 行。
如今的廣州,一年四季,無處不飛花。新春期間,在廣州城區,雲(yun) 台花園春節鬱金香花展、蓮花山桃花文化旅遊節、流花湖公園“流花杯”2022年迎春盆景展、寶趣玫瑰世界春節大型主題花展、文化公園花展,海珠湖花海、花都湖花海以及白雲(yun) 山桃花澗、蘿崗香雪等,處處鮮花盛開。
今年春節,出於(yu) 疫情防控工作的考慮,廣州不再集中開展迎春花市活動。雖然傳(chuan) 統花市取消,但廣州市民新春買(mai) 花的傳(chuan) 統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通過迎春“雲(yun) 上花市”,廣州市內(nei) 白雲(yun) 、花都、番禺、南沙、從(cong) 化、增城等區的數百個(ge) 年花生產(chan) 基地約1200萬(wan) 盆(株)年花,早早開啟了“雲(yun) 端待客”模式,為(wei) 在穗過年的人們(men) 提供了豐(feng) 富多樣的購買(mai) 和觀賞選擇,人們(men) 足不出戶就能將新鮮年花買(mai) 回家。
春節期間,廣州為(wei) 市民和來穗客人準備了從(cong) 粵劇、非遺到賀歲電影、演出展覽等近200項重點“文化大餐”,並組織文藝誌願者們(men) ,將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送進千家萬(wan) 戶。在粵劇藝術博物館,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陳韻紅、崔玉梅、蘇春梅、吳非凡,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梁玉嶸,相聲表演藝術家何寶文等知名藝術家,如約而至在廣福台奉上演出,讓“粉絲(si) ”們(men) 大飽眼福。
而在永慶坊的非遺街區,醒獅、廣彩、廣繡、琺琅、骨雕等十大門類的非遺大師們(men) 輪番亮相,“做粵菜過大年”“西關(guan) 腸粉裏的年味”“老廣心裏的雲(yun) 吞”“元宵湯圓甜甜做”等非遺美食體(ti) 驗活動,讓市民不僅(jin) 能看能賞,更能品到廣州的“非遺”好味。
不僅(jin) 廣州,春節期間,廣東(dong) 各地都為(wei) 市民群眾(zhong) 準備了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南粵新春處處文化味兒(er) 十足。日前,在地處粵北的韶關(guan) 市,一場頗具當地文化特色的非遺體(ti) 驗活動,就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參與(yu) 和關(guan) 注。
隨著一聲銅鑼響,醬缸打開的一刻,整個(ge) 活動現場彌漫著濃濃醬香,韶城“鄉(xiang) 愁”撲鼻而來。在位於(yu) 韶關(guan) 市區百年東(dong) 街的隆盛醬園,一場“打醬油過新年”的傳(chuan) 統民俗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追尋記憶中的新年。據了解,隆盛醬園至今已有130年曆史。2016年,隆盛醬油釀造技藝被列入了韶關(guan) 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
在活動現場,主辦方設置了小吃區、公益課堂等,向市民普及如何鑒別醬油、醋產(chan) 品優(you) 劣,市民還可以進入醬油博物館,了解醬油背後的非遺文化積澱。據介紹,“不打醬油不過年,打了醬油過好年”,是在韶關(guan) 當地傳(chuan) 承已久的年俗文化記憶。“從(cong) 小開始在這裏打醬油,店裏醬油的味道與(yu) 眾(zhong) 不同,這就是家鄉(xiang) 味道。這次不但找回了不少兒(er) 時過年的回憶,還在家門口了解、體(ti) 驗了非遺項目,很特別!”平時在外務工難得回鄉(xiang) 的龔炎頗有感觸。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1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