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國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中央穀地“長高史”

發布時間:2022-02-11 15:25:00來源: 科技日報

  3800萬(wan) 年前,青藏高原的中央穀地海拔不足2000米,是高原內(nei) 部的“香格裏拉”。它是何時隆升到如今4000多米的高度?又是怎樣隆升的?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構造地質演化、岩石圈深部動力學、古高度、古溫度、古植被分析和古氣候模擬等多領域、多手段綜合研究,成功解謎青藏高原中央穀地3800萬(wan) 年前至2900萬(wan) 年前的隆升過程,並揭示中央穀地的隆升是青藏高原對地表圈層環境產(chan) 生巨大影響的開始。相關(guan) 研究成果2月10日在線發表於(yu) 《科學進展》。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持下,這項研究打通了圈層隔離和學科界線,在青藏高原各圈層時空演化研究方麵邁出了堅實一步,對青藏高原地球係統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示範作用。”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介紹。

  從(cong) 1997年起開啟解謎研究

  印度板塊與(yu) 歐亞(ya) 板塊碰撞後,在高大的岡(gang) 底斯造山帶和中央分水嶺造山帶之間曾發育一個(ge) 與(yu) 現今地貌完全不同的低海拔中央穀地,從(cong) 西向東(dong) ,沿著現在的日土—改則—尼瑪—班戈—那曲—丁青一線分布。

  從(cong) 1997年起,丁林帶領團隊持續在位於(yu) 中央穀地中部的倫(lun) 坡拉盆地開展野外考察,試圖解開中央穀地隆升的謎團。

  倫(lun) 坡拉盆地隸屬班戈縣,麵積約3600平方千米,海拔約4700米,年平均溫約0℃,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屬於(yu) 典型的高寒季風性氣候,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曆史、機製及環境—生物效應的熱點地區。

  “我們(men) 在盆地內(nei) 共發現了9套火山灰。利用鋯石鈾鉛測年的方法,確定了這些火山灰的絕對年齡,建立了倫(lun) 坡拉盆地5000萬(wan) 年前至2000萬(wan) 年前沉積地層絕對年代框架。其中,下部牛堡組地層沉積年代為(wei) 5000萬(wan) 年前至2900萬(wan) 年前,上部丁青組地層沉積年代為(wei) 2900萬(wan) 年前至2000萬(wan) 年前。”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熊中玉博士介紹。

  在此年代框架基礎上,研究團隊與(yu) 英國布裏斯托大學古氣候模擬團隊合作,在青藏高原首次利用古氣候模擬的方法確定了青藏高原中央穀地的降雨模式為(wei) 冬、夏兩(liang) 個(ge) 季節的雙峰式,並結合降雨量、地表蒸散和土壤水分含量等,揭示了古土壤鈣質結核的形成季節:牛堡組下部古土壤鈣質結核的形成時間為(wei) 3—6月,而牛堡組上部古土壤鈣質結核的形成時間則限定在5—6月和9月兩(liang) 個(ge) 階段。

  從(cong) 3800萬(wan) 年前開始中央穀地快速“長高”

  同時,研究團隊還創造性地使用地表空氣濕球溫度和濕球氣溫直減率定量恢複了倫(lun) 坡拉盆地地表高度變化曆史。

  研究結果表明,約5000萬(wan) 年前至3800萬(wan) 年前,青藏高原呈現為(wei) “兩(liang) 山夾一盆”的地貌特征,岡(gang) 底斯山脈海拔約4500米、中央分水嶺山脈海拔約4000米,它們(men) 之間夾著海拔約1700米的中央穀地。中央穀地氣候溫暖濕潤,降水由西風和季風共同主導,亞(ya) 熱帶動植物繁盛,是高原內(nei) 部的“香格裏拉”;約3800萬(wan) 年前至2900萬(wan) 年前,以倫(lun) 坡拉盆地為(wei) 代表的中央穀地快速“長高”為(wei) 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原,標誌著青藏高原主體(ti) 部分形成。

  “伴隨中央穀地隆升和全球氣候變冷,高原中部溫度顯著下降,降水減少,並且南部季風作用相對增強。”熊中玉說,氣候變化導致高原中部從(cong) 溫暖濕潤的亞(ya) 熱帶生態係統轉變為(wei) 寒冷幹燥的高寒生態係統,主要地表植被為(wei) 高山草甸。

  “綜合區域內(nei) 古高度、構造活動、岩漿作用等證據,我們(men) 認為(wei) ,導致中央穀地隆升的深部地球動力學機製為(wei) 俯衝(chong) 的拉薩地幔拆沉、軟流圈物質上湧及上部地殼縮短。”丁林說,同時,由青藏高原深部圈層作用驅動的高原生長過程,是高原地表圈層演化和鏈式響應的內(nei) 源驅動力。

  結合團隊前期研究,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雅魯藏布江縫合線以北,從(cong) 造山帶發展為(wei) 高原主體(ti) 的時間為(wei) 3800萬(wan) 年前至2900萬(wan) 年前的晚始新世和早漸新世,而雅魯藏布江縫合線以南的喜馬拉雅山脈於(yu) 2500萬(wan) 年前至1500萬(wan) 年前的中新世早期才達到現今高度。(記者 陸成寬)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