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嗬護城鎮“微細胞”18】短視頻丨李村大集的“明白賬”
【精心嗬護城鎮“微細胞”18】
“張永嶺,該打第三針了,哪天有空,我們(men) 約好車,直接送到社區醫院。”午飯剛過,青島李村大集農(nong) 貿市場管理所副所長王清明,來到張永嶺的香油店,上門督促他打疫苗。老張回應:“免費接送,那敢情好!這幾天都沒問題!”
“現在大家安心在這裏做生意,多虧(kui) 了工作人員的照顧。”70歲的老張開店多年,特別是有疫情的這兩(liang) 年,他感覺服務變得格外暖心——工作人員定時給攤位消毒、每隔14天組織全員核酸檢測,還為(wei) 困難戶發動捐款……
“疫情期間,我沒聽說有一家退租的。”老張介紹,李村大集共有六百多個(ge) 固定攤位。“俺家左邊賣大米的,右邊賣玉米的,都是多年‘鄰居’。大家夥(huo) 兒(er) 為(wei) 啥不退租?算算賬就明白了。”
老張兒(er) 子張士心翻出個(ge) 小賬本,搬個(ge) 板凳坐下,給記者細算起來:“俺家的香油鋪子108平方米,一年租金6.2萬(wan) 元,政府給免了7個(ge) 半月的租金,省了38750元;電費從(cong) 最初的1.4元/度降到1元/度,疫情期間又降到了0.82元/度,兩(liang) 年也省了4000多元。這樣算下來,租金比周邊商鋪低了30%。”
“這不,香油坊生意更好了,與(yu) 年前一樣,半天就能賣300多斤。”老張插話說。
一旁邊的王清明告訴記者,這兩(liang) 年僅(jin) 租金政府就少收了600多萬(wan) 元,換來的是幾百個(ge) 小商戶的正常運營,還有每天5萬(wan) 到10萬(wan) 人次的客流量。穩住了“人氣”,就攏住了這個(ge) 百年大集的“煙火氣”,也讓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實惠……
正聊著,有顧客來到攤前:“老張,這月油漲價(jia) 沒?”“沒漲!老價(jia) ,25塊一斤。”張永嶺笑著應答。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5日 01版)
總策劃:楊穀
監製:張寧 廖慧
統籌:李方舟 李宜蒙
配音:張悅鑫
剪輯:董大正
采訪: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劉豔傑
攝像:呂民輝 丁之
攝影:丁之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