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中國美學精神 創作電影藝術精品
古今中外的藝術無不因時而興(xing) ,乘勢而變,與(yu) 時代同頻共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說:“文化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時代為(wei) 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yi) 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wei) 。”回首中國電影史,上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積極投身到抗戰救亡的時代洪流中。戰後,一大批銀幕佳作以其深刻的批判現實主義(yi) 力度和民族化的電影語言完成了對時代的忠實紀錄。新時期,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各領風騷,開創了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實現了與(yu) 世界電影接軌。21世紀以來,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和新生代電影不斷拓展其創作的內(nei) 涵與(yu) 外延,形成了中國電影的多元繁榮局麵。可以說,中國電影一直與(yu) 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是時代的一麵鏡子。
時代性離不開民族性,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真正偉(wei) 大的藝術一定深紮在本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而不是一味地仰人鼻息,東(dong) 施效顰,成為(wei) 西方藝術的移植版。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文化傳(chuan) 統、價(jia) 值體(ti) 係和道德規範。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guan) 國運興(xing) 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隻有紮根腳下這塊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地氣、增底氣、注生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立於(yu) 不敗之地。前些年,少數作品的確存在著脫離本土脫離民族文化的“去中國化”傾(qing) 向,一味按照好萊塢工業(ye) 標準和類型化套路,極盡鋪張奢華之能事。然而,這些呼聲虛高的電影在國內(nei) 外市場和輿論上遭遇雙重慘敗,證明這個(ge) 世界並不需要第二個(ge) 好萊塢。
作為(wei) 一種舶來藝術,草創時期的中國電影在相當一段時間裏,一直處在對域外電影的模仿中,然而,早期的電影人並未放棄對電影本土化、民族化的探索和追求。1923年,《孤兒(er) 救祖記》就已在故事內(nei) 容和主題設置上,擺脫了對西方電影的因襲模仿,成為(wei) 中國電影民族化的裏程碑式作品。此後,《神女》《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dong) 流》《小城之春》《芙蓉鎮》《霸王別姬》等一大批傑作星光燦爛,深度反映中國現實又融合了本民族文化審美傳(chuan) 統,能與(yu) 世界電影史上的任何優(you) 秀電影相媲美。可見,隻有將鏡頭切入到生活的最前沿,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的酒缸中浸泡出來、帶著濃厚本土風味的電影才能傳(chuan) 之久遠,青史留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中國文化曆來推崇“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要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jia) 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陳陳相因談不上傳(chuan) 承,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不能算創新。要把握傳(chuan) 承和創新的關(guan) 係,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
用宏大視角記錄曆史,歌頌時代一直是中國電影的光榮傳(chuan) 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諸多電影人用鏡頭或記錄或書(shu) 寫(xie) 著美好中國,用銀幕禮讚偉(wei) 大時代,湧現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流浪地球》《金剛川》《奪冠》《你好,李煥英》《長津湖之水門橋》等一大批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you) 秀作品,彰顯了電影創作的本土特色與(yu) 文化自信,呈現出多樣化、多品種、多類型的良性生態格局。未來,中國電影還需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深挖細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不斷提升創作質量,提升電影文化品質,藝術地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精神。在中西合璧、融會(hui) 貫通中,創作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體(ti) 現中國美學精神的電影精品,呈現給全世界觀眾(zhong) 。
(作者:王昱坤,作者單位:武漢大學藝術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