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就像攝像機,每一幀都要捕捉到
“由於(yu) 開放性腿骨骨折,我接受了外科手術,接下來將回家康複。我要感謝所有照顧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終點衝(chong) 到我身邊的人。”
——美國運動員尼娜·奧布萊恩
延慶小海坨山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在“雪飛燕”賽場上進行醫療保障的正是以北京積水潭醫院為(wei) 定點醫院,10多家三甲醫院的醫護人員組成的北京冬奧高山滑雪醫療隊。
根據國際雪聯要求,滑雪醫生要在4分鍾內(nei) 到達受傷(shang) 運動員身邊,實際上我們(men) 2分鍾左右就能趕到。比賽中運動員受傷(shang) 的話,我們(men) 要滑過去即刻處置。每個(ge) 人受傷(shang) 的情況不同,需要根據運動員當時的滑行姿勢和速度,判斷受傷(shang) 部位和嚴(yan) 重程度。所以我們(men) 會(hui) 在賽道邊時刻盯著每一個(ge) 比賽的運動員,捕捉他們(men) 的摔倒姿勢,比如怎麽(me) 倒的、倒的方向、有沒有翻滾、有沒有騰躍,還要看是趴著停,還是側(ce) 著停,還是仰臥位停,這對判斷傷(shang) 情和救治很重要。
開賽首日的男子滑降比賽中,一名運動員以130多公裏/小時的速度飛馳,但不幸失誤摔倒,衝(chong) 出賽道觸網,在雪道上滑行了幾十米。接到救援指令後,我們(men) 的滑雪醫生孫旭2分鍾滑過冰狀雪到達現場,迅速檢查傷(shang) 情,止痛並為(wei) 其左肩和左前臂SAM板固定,5分鍾救援隊將傷(shang) 員轉運到競速運動員醫療站。隨後,李旭醫師迅速檢查和治療傷(shang) 情,15分鍾後轉診,28分鍾後急救車將受傷(shang) 運動員轉到延慶區醫院冬奧專(zhuan) 區。
這樣的救治速度,是曆經無數次演練和培訓練就的。在雪道上為(wei) 受傷(shang) 運動員進行骨折的固定、止血包紮、心肺複蘇等操作時,手法與(yu) 在醫院或城市保障中有很大差別,因為(wei) 低溫環境我們(men) 會(hui) 貼身攜帶藥品、針劑等醫藥器材,還要準備保溫毯解決(jue) 運動員的失溫問題,在雪道30多度的斜坡上,救援隊員必須保證自己不會(hui) 滑下,還要確保醫療器材不會(hui) 滑落。
全世界的冰雪健兒(er) 齊聚北京,用拚搏和汗水詮釋奧林匹克精神,我們(men) 也在用“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踐行自己的使命,我認為(wei) 我們(men) 在冬奧會(hui) 上展現了中國醫者的風采!
(光明日報記者崔興(xing) 毅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7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