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寧夏非遺藝人:癡醉剪紙間

發布時間:2022-02-18 17: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夏紅寺堡2月18日電 題:寧夏非遺藝人:癡醉剪紙間

  中新網記者 楊迪

  “剪紙是我最大的愛好,下班回家吃完飯後,我就到工作台上開始剪紙,經常剪到晚上12點。”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吳忠市級非遺剪紙傳(chuan) 承人馬靈雁笑言,自己一天不剪紙,就“手癢”。

  走進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非遺剪紙傳(chuan) 承人馬靈雁的工作室,特色團花、動物寫(xie) 真、人物肖像等各式剪紙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馬靈雁是家中的第三代非遺剪紙傳(chuan) 承人。“小的時候,村裏人每逢佳節喜事,都會(hui) 請我的母親(qin) 和祖母露一手,剪些窗花、‘喜’字。”在長輩的耳濡目染下,馬靈雁也喜歡上了剪紙,七、八歲能獨立畫稿,十一歲時就能自己創作出簡單的剪紙作品。

  在馬靈雁看來,剪紙是從(cong) 小陪伴自己的最好“玩伴”。“小時候家裏窮,剪紙就是我的玩具,平時和同學放學就去家裏剪著玩,當時沒有紅色的紙,就拿廢報紙、作業(ye) 紙剪著玩。”

  2001年,馬靈雁從(cong) 家鄉(xiang) 來到寧夏首府銀川求學,並利用業(ye) 餘(yu) 時間係統學習(xi) 剪紙,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支刻刀……在馬靈雁的巧手匠心下,誕生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馬靈雁還加入了蓋碗茶、“紅寺堡三寶”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圖案元素,讓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氣。

  “2020年疫情發生後,我在家創作了一幅十五米長的抗疫剪紙長卷,這是我最自豪的作品。”馬靈雁說,這幅作品花費了近三個(ge) 月時間,展現了當地民眾(zhong) 抗擊疫情的精神。

  “讓我們(men) 透過剪紙的鏤空,看到你美好的心靈。”在馬靈雁的工作室裏,這句標語格外醒目。馬靈雁坦言,自己從(cong) 小是一個(ge) 比較自卑、內(nei) 向的人,但剪紙為(wei) 她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她癡醉其間、寄托心靈。

  馬靈雁對剪紙的熱愛也感染著她的家人。“我的女兒(er) 和兒(er) 子一直跟我學剪紙,現在也可以自己創作作品,我的丈夫還為(wei) 了我,專(zhuan) 門學習(xi) 了裝裱技術。”馬靈雁笑言,自己的家中還擺放著全套的剪紙器具。

  如今,馬靈雁在一所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同時也是“非遺進校園”活動中的剪紙老師,向學生們(men) 傳(chuan) 授技巧。談到剪紙的弘揚和傳(chuan) 承,她很有信心,“現在剪紙、皮影、戲劇都時常出現在熒幕上,我覺得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肯定會(hui) 越來越好,剪紙也肯定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