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平均年齡70歲蘭州鼓子“說唱隊”:台下練曲百遍 盼年輕人加入

發布時間:2022-02-18 17: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lan) 州2月18日電 (楊娜 張煜曼)春寒料峭的季節,82歲的魏世發依然堅持穿中山裝、皮鞋上台表演蘭(lan) 州鼓子。三五個(ge) 人的演出團隊,魏世發端坐其間,悅耳的揚琴音在他手下緩緩流出,伴著演唱者音域幽廣的唱腔,一場蘭(lan) 州鼓子戲拉開帷幕。

  吹拉彈唱無一不會(hui) ,魏世發是蘭(lan) 州鼓子屆的“全能型藝人”。自18歲第一次登上蘭(lan) 州鼓子的表演舞台,64年間,魏世發沒有停止過對這項藝術的熱愛。20世紀五六十年代,城鎮鄉(xiang) 村、庭院茶肆,蘭(lan) 州人的婚喪(sang) 嫁娶、請客宴會(hui) ,鼓子的餘(yu) 音都會(hui) “繞梁三日”。

  蘭(lan) 州鼓子是形成並主要流行於(yu) 蘭(lan) 州地區,用蘭(lan) 州方言表演的曲藝形式。其表演形式為(wei) 多人分持三弦、揚琴、琵琶、簫、笛等坐唱,走上高台後由一人自擊小月鼓站唱,另有多人用三弦、揚琴、琵琶等伴奏。2006年5月20日,蘭(lan) 州鼓子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出生在“鼓子世家”的魏世發,是蘭(lan) 州鼓子的國家級傳(chuan) 承人,兄弟六人均是“鼓子行家”。元宵節過後,位於(yu) 蘭(lan) 州市安寧區文化館內(nei) 的蘭(lan) 州鼓子傳(chuan) 習(xi) 所按時開放。據魏世發介紹,蘭(lan) 州市目前有7所鼓子傳(chuan) 習(xi) 所,供鼓子愛好者和藝人在此排練演唱。

  調校好揚琴,魏世發戴好助聽器端坐在琴凳上,開始為(wei) 上台演唱的藝人伴奏。年過五旬開始自學鼓子的王常玉在同伴們(men) 的鼓勵下,走上舞台準備演唱。她是為(wei) 數不多的女性表演者,柔美的嗓音配合悠長的曲韻,獲得台下陣陣掌聲。

  作為(wei) 一個(ge) 自幼喜愛鼓子的“鼓子迷”,王常玉通過聽錄音和看視頻的方式在家自學鼓子的唱法。得知家附近的文化館開設了蘭(lan) 州鼓子傳(chuan) 習(xi) 所,王常玉開始在這裏向魏世發學習(xi) ,利用傳(chuan) 習(xi) 所每周兩(liang) 次練習(xi) 的時間,上台表演。

  “魏老先生會(hui) 糾正我的唱法和發音,教給我一些技巧性的東(dong) 西。”盡管在現場得到魏世發的指導,王常玉坦言,鼓子的學習(xi) 非常不易。字少韻多帶來唱詞與(yu) 曲調搭配的困難度很高,尾音長、音域跨度大等特點對演員的發音運力要求極高,還要背誦動輒上千字的曲詞。

  難學易忘,亦是魏世發總結的蘭(lan) 州鼓子學習(xi) 的難點之一。魏世發說,一首鼓子的曲詞,台下不唱夠百餘(yu) 遍,無法登台表演。“正式學習(xi) 之前,要聽至少三年灌耳音。”投入時間成本之高、方言唱詞的晦澀難懂讓年輕一代望而卻步。

  “我們(men) 做過統計,蘭(lan) 州鼓子的演唱者,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魏世發說,2006年蘭(lan) 州鼓子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後,他們(men) 花了大力氣培養(yang) 了五六位年輕人,而這些人的平均年齡也超過了五十歲。

  因為(wei) 無法用普通話代替蘭(lan) 州方言,蘭(lan) 州鼓子傳(chuan) 播的一大難點即是曲詞的晦澀難懂。為(wei) 此,魏世發多年來致力於(yu) 邀請專(zhuan) 業(ye) 人士將蘭(lan) 州鼓子的每一曲深挖細摳曲調歌詞,並逐一進行記錄整理,打破蘭(lan) 州鼓子隻能口耳相傳(chuan) 的困境。

  魏世發認為(wei) ,要解決(jue) 傳(chuan) 承者“老齡化”的問題,蘭(lan) 州鼓子必須要走進校園、進入青少年的課堂,吸引對此感興(xing) 趣並且有意願繼續學習(xi) 的年輕人。現如今,魏世發依然堅持每周兩(liang) 次按時到達傳(chuan) 習(xi) 所,校對樂(le) 器、指導學員,他期待看到更多新鮮力量的加入。(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