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剪紙藝人:十幾米剪紙長卷再現抗疫場景
【解說】特色團花、動物寫(xie) 真、人物肖像……走進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非遺剪紙傳(chuan) 承人馬靈雁的工作室,各式各樣的剪紙令人目不暇接。
【解說】在馬靈雁小的時候,村裏人每逢佳節喜事,都要請她的母親(qin) 和祖母露一手,剪幾個(ge) 窗花拿回家去布置。耳濡目染下,馬靈雁也喜歡上了剪紙,七、八歲就能獨立畫稿,剪出簡單的造型來。
【同期】吳忠市級非遺剪紙傳(chuan) 承人 馬靈雁
小的時候家裏窮,家裏的剪紙就是我的玩具,我平時和同學放學就去我家剪著玩,當時沒有紅色的紙,就拿廢報紙,作業(ye) 紙剪著玩,這也是我入門的一個(ge) 基礎吧。
【解說】2001年,馬靈雁考到了寧夏幼兒(er) 師範學校,上了人生中的第一節美術課。在美術課上,馬靈雁學習(xi) 雕刻技藝的同時還了解到了剪紙分為(wei) “陰剪”和“陽剪”,這也成為(wei) 她日後作品創作中的一大特色。
【同期】吳忠市級非遺剪紙傳(chuan) 承人 馬靈雁
剪紙分為(wei) “陰剪”和“陽剪”,我的這幅剪紙呢為(wei) 了它的畫麵更加豐(feng) 富,我就結合了“陰剪”和“陽剪”的形式剪出來的。這孩子的麵部是“陽剪”(技法),身體(ti) 部分這方麵是我用“陰剪”的方式剪出來的。“陽剪”呢就是把線條留下來,“陰剪”就是把線條剪去就可以了。
【解說】如今,馬靈雁在一所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同時也是“非遺進校園”活動中的剪紙老師,給學生們(men) 傳(chuan) 授技巧。平日裏,她總是沉醉於(yu) 剪紙的世界,不斷創新,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
【同期】馬多拉丁
我媽媽平日裏對剪紙可以說是非常癡迷,每天下班回到家後,吃了飯,她就到工作台上開始剪紙。一天不剪,她就覺得手癢的不行,感覺生活中缺點啥,剪上一陣,她就會(hui) 覺得心情很舒暢。
【解說】在馬靈雁的眾(zhong) 多作品中,最令她引以為(wei) 傲的還是一幅15米的抗疫剪紙長卷,展現了疫情期間,紅寺堡區人民抗擊疫情的身影。
【同期】吳忠市級非遺剪紙傳(chuan) 承人 馬靈雁
剪紙的構思是最重要的,在這裏最令我自豪的是抗疫的這幅剪紙,總共有十幾米長。這幅剪紙體(ti) 現了當時抗疫的情景,也是我們(men) 紅寺堡區人民抗疫的一種精神。
【解說】談到剪紙的弘揚和傳(chuan) 承,馬靈雁很有信心,她認為(wei) ,中國近年來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發揚與(yu) 傳(chuan) 播做了很多工作。
【同期】吳忠市級非遺剪紙傳(chuan) 承人 馬靈雁
在元宵節的時候,我在電視的晚會(hui) 上看到很多非遺(作品),比如剪紙、皮影、戲劇都在熒幕上,所以我覺得我們(men) 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肯定會(hui) 越來越好,我們(men) 做剪紙也肯定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
(謝宇 寧夏吳忠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