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當睡眠成為奢侈品
書(shu) 評
不夜城與(yu) 熊貓眼:當睡眠成為(wei) 奢侈品
一個(ge) 人生命的三分之一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這個(ge) 眾(zhong) 所周知的道理卻一再被愛熬夜的都市人顛覆。比起工作和娛樂(le) ,睡眠可謂人生時間線上最無趣的一個(ge) 環節,也有不少人抓住晚間交感神經興(xing) 奮的節奏經營起了“私人夜場”,白天昏昏欲睡的藝術家趁著靈感搞創作,卸下職場包袱的上班族相聚在酒吧聚會(hui) 吐槽不亦樂(le) 乎,大排檔攤主煽動著都市煙火氣,城市的節奏就在夜貓子的攪動下漸入佳境,當然不乏習(xi) 慣性晚睡的手機控、被課業(ye) 和加班擠壓到失去睡眠自由的學生和白領,以及等待遲遲不到睡意的失眠者……
偷時間的人打破了日常生活原本的格局,他們(men) 把睡眠拋到了腦後換來了一時的愉悅,疏解了暫時的壓力,也幻想著“一直熬夜一直爽”,但久而久之,睡眠不足也會(hui) 降低生活質量,甚至以壓縮人生的長度為(wei) 代價(jia) ,所有熬過的夜全部加倍奉還。想睡的人睡不著,當失眠成為(wei) 一種流行病,《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睡覺?》就不再隻是來自大眾(zhong) 的質疑,也成為(wei) 科學家馬修·沃克圍繞著睡眠本身及其相關(guan) 的夢境、疾病為(wei) 尋回一夜好夢開出的良方。
咖啡、手機、噪音:睡眠途中的攔路虎
晚上躺下睡不著、白天喝水太多頻繁起夜、午睡太久導致深度睡眠時間過短、半夜或者淩晨醒來難以再入睡……這些似曾相識的情景幾乎會(hui) 反複出現在睡眠的進程中,正是因為(wei) 每個(ge) 人的睡眠節奏各異才誕生了“早起鳥”和“夜貓子”的稱呼。倒頭睡到自然醒,起床神清氣爽不再是每個(ge) 人都能享受到的好運。快節奏的生活鞭策著大眾(zhong) 對身心和環境的適應,諸多誘惑幹擾著周公的到訪。咖啡因、酒精等的影響,手機、電腦等亮屏電子設備以及來自戶外、鄰居的噪音都成為(wei) 睡眠途中的攔路虎,如果戒除這些惱人的外界因素,心不在焉也是睡眠的大忌,正如英國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所說的:一顆焦躁的心使人難以入眠。
你不是一個(ge) 人在熬夜,全球有四分之一的睡眠障礙者,他們(men) 都因各種情況而無法保證八小時睡眠。失眠會(hui) 直接影響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導致記憶和注意力下降,破壞免疫係統,影響血壓血糖波動從(cong) 而引發與(yu) 之相關(guan) 的慢性病,患癌風險翻倍,同時也加劇了情緒失控、抑鬱焦慮的可能。睡眠障礙引發如此多的亞(ya) 健康症狀,如馬修·沃克坦言,“要使大腦和身體(ti) 健康恢複到最佳狀態,我們(men) 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事,就是睡覺,它是大自然賜予我們(men) 的最佳對抗死亡方法。”而且即便白天補覺也無法彌補熬夜欠下的睡眠,一覺到天亮可謂千金難買(mai) 。
在長達數小時睡眠中不能做任何事情,也是人類厭惡睡眠的原因。迄今為(wei) 止,連科學家都無法破解“為(wei) 什麽(me) 要睡覺”這個(ge) 謎題,然而睡眠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人體(ti) 器官和大腦在睡眠過程中重啟新陳代謝,調節身體(ti) 的不平衡。睡眠贈送的“夜間福利”還遠不止健康層麵,混合了現實與(yu) 虛構的夢境在舒緩緊張情緒的同時,還能提升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以及在認知上實現飛躍,生命能量不可思議的爆發都和平凡無奇的睡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an) 聯。
褪黑素、處方藥、物理療法:對抗缺覺、多夢與(yu) 淺睡
睡眠不足業(ye) 已成為(wei) “二十一世紀麵臨(lin) 的最大公共衛生挑戰”,病急亂(luan) 投醫的患者也不在少數。
睡個(ge) 好覺越發成為(wei) 奢望,失眠者紛紛各出奇招,安眠藥和褪黑素成了他們(men) 的首選,然而現存的上千種安眠藥並不能提供自然睡眠,反而還會(hui) 損害健康,增加患病風險。褪黑素也隻對“主觀檢測的睡眠延遲有輕微改善”,調節睡眠的時段,但其本身對睡眠的幹預作用不大。相反,還可能會(hui) 引發副作用。
作為(wei) 睡眠專(zhuan) 家,馬修·沃克提醒患者,市麵上的所有安眠藥都對人的身體(ti) 有非常不好的影響,不能幫助人們(men) 進入真正意義(yi) 上的睡眠。而在目前現有方法中最行之有效的則是失眠症認知行為(wei) 療法(CBT-I),在戒除不利於(yu) 睡眠的嗜好的基礎上,再根據個(ge) 人的生活方式設計個(ge) 性化的解決(jue) 方案,切中睡眠痛點。“養(yang) 成每天同一時間睡覺,同一時間起床的規律作息,即使周末也要遵循個(ge) 人的睡眠習(xi) 慣,等困倦時再睡,醒著時別長時間躺著,不在臥室裏放置看得見的鍾表……”這套以調整生物鍾為(wei) 基本原則的診療方式,輔以適當運動、睡前洗熱水澡、閱讀、聽音樂(le) 等放鬆環節,斷電斷網割除焦慮。
(劉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