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一個中國家庭的生活史詩
作者:王素芳
目前正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改編自著名作家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這部具有民族史詩氣質的年代大劇,以一種溫暖的現實主義(yi) 筆調描繪了中國人的倫(lun) 理情感世界和家國情懷。
一個(ge) 家庭的半世紀
《人世間》以中國北方城市“光字片”社區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軌跡為(wei) 脈絡,多角度、多層次地描寫(xie) 了中國社會(hui) 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下,中國社會(hui) 高度重視親(qin) 情倫(lun) 理和家庭責任。倫(lun) 理敘事傳(chuan) 統十分符合中國老百姓觀賞影視劇的習(xi) 慣,能夠很快喚起情感共鳴,具體(ti) 框架包含家國同構的結構模式、宏大的時空設計和跌宕起伏的戲劇衝(chong) 突等。中國最初創作電視劇的藝術工作者大都來自電影界,或者曾受到電影創作的影響。1990年電視劇《渴望》熱播的帶動效應,讓倫(lun) 理敘事傳(chuan) 統在電視劇領域找到了更為(wei) 開闊的表現空間。
在倫(lun) 理敘事傳(chuan) 統影響下,一批製作精良的電視劇以“家庭倫(lun) 理+年代劇”的模式進入千家萬(wan) 戶,獲得眾(zhong) 多好評。比如,《金婚》《闖關(guan) 東(dong) 》《父母愛情》《正陽門下》《平凡的世界》《山海情》等。《人世間》也是這樣一部優(you) 秀的電視劇作品。該劇編劇之一的王海鴒最擅長寫(xie) “生活劇”,導演李路執導過熱播反腐劇《人民的名義(yi) 》等。這樣的實力主創團隊勾勒出《人世間》極具中國味的生活日常圖景。劇中的現實關(guan) 懷和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密不可分。
《人世間》通過一個(ge) 家庭的半世紀,將國家、時代風雲(yun) 變幻的主題和家庭倫(lun) 理道德主題合為(wei) 一體(ti) ,透過家庭倫(lun) 理衝(chong) 突和情感矛盾折射社會(hui) 問題。這種“家國一體(ti) 化”的敘事模式成為(wei) 該劇的重要特色。《一江春水向東(dong) 流》《天雲(yun) 山傳(chuan) 奇》和《芙蓉鎮》等都是此種類型的影視作品。
以小見大 一葉知秋
《人世間》以小見大、一葉知秋。該劇以“光字片”社區周誌剛一家五口近五十年的命運變化,折射出中國社會(hui) 的巨大變遷,將個(ge) 人情感的悲歡離合與(yu) 社會(hui) 曆史的沉重、渾厚交織在一起,既有內(nei) 容上的曆史感,又有情感上的感染力。
周家長子周秉義(yi) 代表了從(cong) 理想主義(yi) 走向務實派的實幹家,活躍在政界;女兒(er) 周蓉代表了活躍在文化圈的知識分子階層;幼子周秉昆則是普通工人和私營個(ge) 體(ti) 戶的代表,駐紮在基層人民中。周家父母是典型的中國式慈母嚴(yan) 父。他們(men) 一家人的喜怒哀樂(le) ,串聯起整個(ge) 中國近半個(ge) 世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成為(wei) 一代中國人的命運寫(xie) 照。劇情一波三折、氣勢恢宏、視野廣闊,具有史詩氣質。
時間久、跨度大的時空設計,是展示重大社會(hui) 變遷和人物命運跌宕的影視劇必要元素。史詩的載體(ti) 需要大跨度的時空設計來支撐。關(guan) 於(yu) 社稷變幻、命運浮沉,故事跨度沒有數十年難以盡興(xing) ,這也是對傳(chuan) 統戲曲、話本和小說的借鑒,《蘇武牧羊》《趙氏孤兒(er) 》等均是如此。《人世間》共有58集,對重要時間點都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繪。該劇不僅(jin) 有一個(ge) 流暢、成熟的故事鏈條,對於(yu) 周氏一家人的人物刻畫也十分出彩。
長時段、大容量的“家國一體(ti) 化”結構足以支撐寫(xie) 實的廣度,但是決(jue) 定寫(xie) 實力度的關(guan) 鍵還在於(yu) 對社會(hui) 本質的認識。
《人世間》中,“光字片”社區有“仁義(yi) 禮智信”五條巷子,本身就是傳(chuan) 統中國文化的一個(ge) 空間隱喻。該劇傳(chuan) 承了中國人的倫(lun) 理情感傳(chuan) 統,以夫妻之情、父女之情、鄰裏之情構成的仁愛世界化解現實生活中的苦難。周氏三兄妹的婚姻背後都有曆史的後遺症和時代的創痛。周家大媳婦郝冬梅有不育症,女婿馮(feng) 化成的日子過得膽戰心驚,小兒(er) 媳鄭娟前半生受盡了磨難……他們(men) 的婚姻最後都獲得了周家父母和社區鄰人的祝福。這些悲劇人物最後都以愛情撫平了過去的傷(shang) 痕,每一段真愛背後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後來,周家發生變故,周母病重成為(wei) 植物人。正是依靠“光字片”鄰居的幫助,周家才度過了危機。
《人世間》中,引發矛盾衝(chong) 突的更多是時代和人物性格造成的悲劇。普通人的苦難背後折射了社會(hui) 問題和導演、編劇的反思態度。將社會(hui) 反思與(yu) 傳(chuan) 統倫(lun) 理情感、寫(xie) 實風格與(yu) 言情段落相互交織,正是該劇成為(wei) 一部有情懷、有溫度、有品質的藝術作品的精妙之處。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傳(chuan) 媒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