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杭州飛來峰“被路過”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中新社杭州2月23日電 題:國寶杭州飛來峰“被路過”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作者 嚴(yan) 格 王題題
近日記者到浙江杭州西湖靈隱景區采訪,該景區管理處副書(shu) 記、文博研究館員邵群告訴記者,靈隱景區年接待遊客達到500多萬(wan) ,在浙江省名列前茅。但她發現,遊客大多路過飛來峰在靈隱等寺廟進香祈福,然後出來又路過飛來峰,在著名的彌勒菩薩造像前拍個(ge) 照,走馬觀花,大多數遊客沒有機會(hui) 了解景區豐(feng) 厚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她覺得很可惜。
靈隱景區以佛教文化為(wei) 主題,是西湖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靈隱寺的雙塔雙經幢和飛來峰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邵群以飛來峰為(wei) 例,飛來峰位於(yu) 靈隱寺外,遍布五代以來的佛教造像,多達三百四十餘(yu) 尊,為(wei) 中國江南罕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是佛教中國化的生動寫(xie) 照。
值得一提的是,飛來峰造像是中國現存元代藏傳(chuan) 佛教造像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造像群之一,是藏漢藝術在江南的匯聚之處。
在邵群看來,不同於(yu) 北方石窟造像的宏偉(wei) 厚重,氣勢磅礴,飛來峰造像分布於(yu) 山穀幽洞間,嶙峋峭壁處,其雕琢藝術精美細膩,與(yu) 江南文化、藝術審美、山水園林融合,體(ti) 現了一種別具一格的江南韻味。
同時飛來峰摩崖石刻也是西湖的書(shu) 法寶庫,具有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信息,唐代刺史盧元輔的遊天竺寺詩題記是至今發現的西湖最早的摩崖石刻;南宋權相賈似道在鹹淳年間帶著他的兒(er) 子、門客等,一起到天竺山祈願,回來後在這題記;清代書(shu) 法家錢泳在此摹仿宋代大家黃庭堅的書(shu) 體(ti) 並書(shu) 寫(xie) 其詩句。
而靈隱寺更是千年古刹,自創建以來,高僧雲(yun) 集,文人薈萃,儒釋交融,談禪論道,一吟一詠早已蔚然成為(wei) 文化大觀。此外,寺內(nei) 還存有不少年代久遠的佛像、法器、經幢、石塔、禦碑、字畫等曆史文物為(wei) 靈隱寺珍貴的佛教文化遺產(chan) 。
邵群認為(wei) ,市民遊客到靈隱景區進香祈福是千百年的習(xi) 俗,代表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走馬觀花到此一遊,飛來峰多為(wei) 市民遊客寺廟進香祈福時“被路過”,沒能更好體(ti) 驗曆史文化遺產(chan) 魅力,非常可惜,但責任不在遊客。
她認為(wei) 積極保護的同時應該用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提供多樣化的文化內(nei) 容供給,推進曆史文化遺產(chan) 與(yu) 旅遊深度融合。
現在景區發起的探尋摩崖石刻的“現場課”非常受市民遊客歡迎,去年年底就在飛來峰開展“西湖史跡遊——飛來峰下覓舊題”活動,邵群和同事也經常在飛來峰給遊客講解造像和石刻背後的故事。
為(wei) 讓遊客有更好的體(ti) 驗,飛來峰玉乳洞安裝了感應式LED冷光源,千年石窟亮了起來,原來昏暗的造像栩栩如生活了起來。
景區還準備在數字化研究基礎上開發VR觀覽,讓遊客更好地了解曆史文化遺產(chan) 。
而千年古刹靈隱寺,現在也結合文化遺產(chan) ,經常舉(ju) 行畫展茶會(hui) 和音樂(le) 會(hui) 圍棋賽,每年還與(yu) 中國新聞社共同舉(ju) 辦慈孝文化節,弘揚中華慈孝文化。
邵群說,佛教文化不等於(yu) 燒香拜佛,靈隱景區有著豐(feng) 富的文化遺產(chan) ,應該為(wei) 遊客提供更好更豐(feng) 富的文化體(ti) 驗,讓其也成為(wei) 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曆史文化的窗口和場景。
她坦陳,作為(wei) 國寶守護者,她們(men) 更多力量在於(yu) 保護,也希望集社會(hui) 之力共同推進曆史文化遺產(chan) 與(yu) 旅遊深度融合。(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