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是與博物館比鄰而居
“火”起來的博物館,正經曆成長的煩惱。據法治日報報道,故宮博物院2022年開年首場大展日前在文華殿開幕。對於(yu) 這場特展,網友給出了“什麽(me) 都好,就是不好約”的評價(jia) 。
不好約,不是因為(wei) 預約服務不便捷,而是由於(yu) 太好看、太好約而約滿了,隻好期待下次再來。瞧,博物館成長之煩惱,實乃甜蜜的負擔。近年來,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和文博事業(ye) 的快速發展,逛博物館變成市民生活的日常。曾留下名言“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shu) 館的模樣”的前阿根廷國家圖書(shu) 館館長、著名文學家博爾赫斯,如果現在“穿越”到中國,也可能會(hui) 感慨:最詩意地棲居,是在博物館旁。其實,正是由於(yu) 博物館人氣漸高,人們(men) 才不斷提高期待,渴望見識更豐(feng) 富多元的展品,充分享受曆史文化的滋養(yang) 。
博物館為(wei) 全社會(hui) 提供文化滋養(yang) ,那麽(me) 誰來滋養(yang) 博物館?答案也應該是每個(ge) 人。現階段要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火越燒越旺,需要社會(hui) 各方添柴加薪。既要走進塵封的門,也要叩開“密室”之門。所謂密室,指非國有博物館,就是通常所說的民間博物館。據報道,我國現有近六千家博物館中約1/3是非國有博物館,而後者的增長速度從(cong) 2013年開始就已經超過國有博物館。潛力著實不容小覷。
實現人們(men) 的“逛博物館自由”,需要充分發掘這些潛力,讓更多文物藏品走出“密室”、讓公眾(zhong) 觸手可及。在此過程中,首先應保障公眾(zhong) 參與(yu) 博物館發展的權利和途徑,健全博物館的捐贈和誌願服務等激勵機製。目前,業(ye) 內(nei) 有關(guan) 博物館立法的呼聲漸高,這對搭建起更為(wei) 完善的法律製度是有益的,值得推進。同時,各地也要根據城市特色做好落地。以廣州為(wei) 例,國家一級博物館就在市中心,地鐵博物館、中醫藥博物館、各類民俗博物館就地取材,在街坊生活的煙火氣中碰撞出許多奇妙火花。而近日文旅部門也公布,廣東(dong) 定級博物館總數高居全國第二。廣東(dong) 人太幸福了!
博物館成長之煩惱,也可以變成發展的法寶。當越來越多文化藏品連珠成串,有料有趣的博物館加速破殼而出、拔地而起,人們(men) 一定能與(yu) 詩意生活比鄰相守,不期而遇。
(劉冉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