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西發現距今5000餘年仰韶文化時期遺存

發布時間:2022-02-24 10:5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2月23日電 (高雨晴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人員在山西省臨(lin) 汾市襄汾縣小王遺址發現仰韶文化時期遺存,出土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骨器等,這對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麵貌提供實物資料。

  山西曆史文化悠久,仰韶時期的遺址幾乎遍布全省,累計發現716處,經正式發掘的近50處,其中尤以晉南地區最多。

  臨(lin) 汾位於(yu) 該省西南部,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2021年山西考古新發現12大項目中,臨(lin) 汾市考古項目就占據三分之一。近年來,該地發現的陶寺遺址、丁村遺址等,對於(yu) 中華文明起源以及早期中國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具有推動意義(yi) 。

  2016年7月,為(wei) 配合青蘭(lan) 高速山西段(長治至臨(lin) 汾)建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山西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臨(lin) 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襄汾縣文化和旅遊局對襄汾小王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該遺址位於(yu) 山西省臨(lin) 汾市襄汾縣鄧莊鎮小王村東(dong) 北500米,西南距縣城約13.5公裏,麵積分布約2.1萬(wan) 平方米。根據考古勘探結果,長臨(lin) 高速建控地帶內(nei) 該村區域共有兩(liang) 處遺跡分布區,其中一處發掘區為(wei) 仰韶時期遺存,發掘麵積225平方米,清理灰坑17座。

  據了解,本次發掘出土遺物以陶器為(wei) 大宗,陶色以紅陶為(wei) 主,材質分泥質和夾砂兩(liang) 種,其中泥質陶器多為(wei) 缽、盆、尖底瓶,另有少量陶甕,夾砂陶器多為(wei) 罐以及少量陶杯,可複原器較少。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磨製石器、骨器等出土。

  考古人員初步認為(wei) ,小王遺址主要為(wei) 仰韶文化中晚期遺存。本發掘區距臨(lin) 汾桃園遺址直線距離約2公裏,兩(liang) 處遺址的主體(ti) 文化麵貌較為(wei) 接近。綜合判斷該遺址有可能是桃園遺址文化輻射範圍內(nei) 的小型聚落或短期營地,關(guan) 於(yu) 該遺址的更多信息亟待日後更多相關(guan) 工作。(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