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何以煥發新光彩(科技賦能藝術)
修複電影既提供了新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豐(feng) 富了電影市場供給,也讓今天的觀眾(zhong) 得到經典文化的滋養(yang)
“同誌們(men) ,永別了,我想念你們(men) 。”在我國首部黑白轉彩色4K修複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xia) 向戰友們(men) 的深情告別催人淚下,色彩讓英雄形象彰顯溫度與(yu) 神采,信仰具有了穿透歲月的力量。
在慶祝建黨(dang) 百年的光影畫卷中,紅色經典書(shu) 寫(xie) 了重要的一筆。2021年4月開始,“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優(you) 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動”在全國開展,48部紅色經典影片以修複版的形式,讓觀眾(zhong) 重溫紅色記憶。這一切,都得益於(yu) 當今電影數字修複技術的進步和整個(ge) 電影修複行業(ye) 的辛勤勞動。
老電影保存了文化記憶,也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重要載體(ti) 之一。作為(wei) 老電影載體(ti) 的膠片,本身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隨著數字電影時代的到來,膠片電影逐漸退出曆史舞台。然而,膠片電影不僅(jin) 是藝術作品,同時具有一定的文物價(jia) 值。正如一位觀眾(zhong) 留言所說:“修複的不隻是一部電影,而是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從(cong) 無聲到有聲,從(cong) 黑白到彩色,100多年來,電影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推動,新技術讓電影釋放新魅力,也帶來新的電影美學。電影修複同樣是藝術與(yu) 技術融合的產(chan) 物。黑白轉彩色4K修複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是電影修複從(cong) 2K分辨率、4K分辨率、單聲道轉化5.1聲道,再到今天黑白轉彩色技術的又一突破。該片修複耗時7個(ge) 多月,上百人參與(yu) ,修複了16.5萬(wan) 幀畫麵,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人機交互式AI(人工智能)上色,加上人工逐幀做精細化調整,使之最終呈現大銀幕。
成功的修複,不僅(jin) 在於(yu) 恢複原貌,更能讓經典煥發新的生命力。中國電影市場的持續繁榮,需要多元化優(you) 質作品的支撐。修複電影既提供了新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豐(feng) 富了電影市場供給,也讓今天的觀眾(zhong) 得到經典文化的滋養(yang) 。隨著越來越多修複版電影重回市場,經典電影的觀眾(zhong) 緣被一次次證明。有不少重映的修複電影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海上鋼琴師》在2019年創造了過億(yi) 元票房;前兩(liang) 年上映的《天堂電影院》《阿飛正傳(chuan) 》票房也相當可觀;誕生於(yu) 1983年的經典動畫片《天書(shu) 奇譚》經過修複也於(yu) 前不久以新麵貌與(yu) 觀眾(zhong) 重逢,超70萬(wan) 人次觀眾(zhong) 為(wei) 重溫經典買(mai) 單。國內(nei) 各大電影節展映期間,修複影片“一票難求”更是常態化盛況。
修複成果規模化展現的背後,是中國電影修複事業(ye) 的蓬勃發展和修複技術的不斷突破。近年來,電影修複的新生力量不斷湧現。自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複工程啟動以來,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科研所、中影數字基地、上海電影技術廠、西影集團、珠影集團、八一廠等單位逐漸組建修複團隊。近幾年,央視頻、愛奇藝、百度、咪咕等網絡平台和社會(hui) 力量,以及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也加入修複工作當中。去年,集約化修複基地在全國出現,跨地域、跨行業(ye) 的聯動,有望大大提高修複效率,提升修複質量,降低修複成本。
電影的生命力在於(yu) 不斷放映,經典也在與(yu) 一代代觀眾(zhong) 的重逢中釋放魅力、賡續文化。修複電影是傳(chuan) 承經典,也是創新創造,但修複電影不能僅(jin) 僅(jin) 止步於(yu) 保護和上映,圍繞經典IP還可以進一步開發周邊產(chan) 品,打造滿足當代消費者多樣需求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當然,修複電影進入產(chan) 業(ye) 流通仍有亟待打通的環節。如何進一步擁抱電影市場,實現跨屏聯動、放大社會(hui) 效益,是行業(ye) 和產(chan) 業(ye) 需要求解的命題。
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進一步提升國產(chan) 影片創作質量,健全電影產(chan) 業(ye) 體(ti) 係,增強電影科技實力,提高電影公共服務水平,擴大電影國際影響力,助力電影強國建設”。電影是藝術和科技的結合,包括修複技術在內(nei) 的新科技的高速發展,必將推動中國由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任姍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