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為先知立傳 為先生造像

發布時間:2022-02-24 11:1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日前,朱永新教授贈送我一本精裝新書(shu) 《大教育家:世界100位著名教育家畫傳(chuan) 》(以下簡稱《大教育家》),我如獲至寶。從(cong) 前到後,從(cong) 後到前,一頁不落,一字不少,我認認真真捧讀兩(liang) 遍。這本書(shu) ,養(yang) 眼、潤心、勵誌。

  養(yang) 眼

  這本書(shu) 由朱永新教授著,薛曉源博士繪,顧明遠先生題。顧明遠先生是中國教育學會(hui) 名譽會(hui) 長、中國著名教育家。顧老題寫(xie) 的“大教育家”四個(ge) 字,溫文爾雅,遒勁有力,力透紙背,沉穩凝重,我越看越喜歡。

  薛曉源博士,是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拔尖人才,他的畫和字師從(cong) 著名畫家範曾先生。範曾是我老家南通的一張名片,因此,我看曉源博士的畫作,心中自有幾分親(qin) 切。正如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先生在序言中所說:“曉源同誌用中國線條和水墨展示世界教育家各自豐(feng) 富的精神世界,畫工紮實細膩,畫格風神雋永。他用寥寥的線條和少許筆墨表現了不同教育家的精神世界。或正襟危坐,或頷首莞爾,或神思凝默,或高談闊論,神態各異,氣象儼(yan) 然:隻覺賢人在邇,芳馨溢遠。”確實如此,打開畫傳(chuan) ,教育家們(men) 就慈祥地看著我,好像在說:“小華,來來來,我們(men) 聊聊!”我恍然進入了與(yu) 先賢們(men) 超時空的對話之中,縹縹緲緲,令人心曠神怡。

  曉源博士以形寫(xie) 神,以神馭形,“在寫(xie) 實與(yu) 寫(xie) 意之間自由揮灑”“呈現出高華典雅之美”(張曉淩語)。加之,商務印書(shu) 館的書(shu) ,裝幀精美,使這本《大教育家》每一頁看著都很是舒服。

  潤心

  朱永新教授是中國陶行知研究會(hui) 會(hui) 長,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他著作等身,是教育學大家,他提出的遴選世界100位著名教育家的原則,我心有戚戚焉。一是以我為(wei) 主,中國教育家選了40位,國外的同類著作往往隻選孔子一人。國外人不了解泱泱中華,情有可原,我們(men) 中國人哪能數典忘祖?二是照顧多元化,對於(yu) 美國以外的教育家,盡可能多選。三是不選在世的教育家。

  打開目錄,100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我隻認識68位,並且很多的“認識”隻是知道這位教育家的片言隻語。甚是慚愧。

  比如,樂(le) 正克。自以為(wei) 對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有一定了解,但我對樂(le) 正克先生沒有一點兒(er) 印象。朱永新告訴我們(men) ,據郭沫若先生考證,樂(le) 正克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理論專(zhuan) 著《學記》的作者。我是認真讀過傅任敢和高時良研究學記的專(zhuan) 著的,怎麽(me) 會(hui) 沒有一點印象?於(yu) 是找來《學記譯述》和《學記研究》再讀。原來,書(shu) 中都寫(xie) 了,自己當時沒有留心,過目而忘。朱永新寫(xie) 道:“西方教育史一般認為(wei) ,古羅馬時期教育家昆體(ti) 良的《雄辯術原理》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專(zhuan) 著。其實,昆體(ti) 良的《雄辯術原理》比樂(le) 正克的《學記》要晚三百多年。因為(wei) 昆體(ti) 良生活的時代是公元35—100年,而《雄辯術原理》是他50歲隱退之後開始寫(xie) 作的,所以大概在戰國後期成書(shu) 的《學記》應該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專(zhuan) 著。”原來,我隻知道《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理論專(zhuan) 著,並不能說出所以然來。讀完《大教育家》,我的文化自信心更堅定了。

  關(guan) 於(yu) 顏之推先生,原來我隻知道他有本《顏氏家訓》,並沒有讀過《顏氏家訓》。看完《大教育家》,我知道了顏之推關(guan) 於(yu)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的思想,關(guan) 於(yu) 勤學、勉學和晚學的主張,關(guan) 於(yu) 重技藝及慎交遊的見解,都有獨到之處,值得我們(men) 深思和借鑒。“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

  張謇先生,是我們(men) 南通的代表。我看過介紹張謇先生的若幹資料,但看了朱永新的文字,還是有很多收獲。張謇堅信“教育救國”,先後參與(yu) 創辦了370餘(yu) 所學校,其中許多是全國第一。南通師範是張謇先生在1902年創辦的,是全國第一所師範學校。在辦學的過程中,他主張教育應立足國情、本土,倡導授課內(nei) 容吸納中華傳(chuan) 統的曆史、修身、倫(lun) 理等課程,強調德育為(wei) 先,主張“首重道德,次則學術。學術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講”……

  羅素先生,是英國哲學家、數學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在小學數學課上,講過他的故事。讀完《大教育家》,我才知道:羅素主張教育的方法應“減少很快的講授而多事於(yu) 討論,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hui) 使他們(men) 受到鼓勵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多地嚐試使教育的內(nei) 容能讓學生感到一些興(xing) 趣”。我想,我主張的“化錯教育”就符合羅素先生的思想。嚐試就會(hui) 有差錯,從(cong) 學生的差錯中發現正價(jia) 值,再在討論過程中讓正確從(cong) 差錯中生長出來,學生體(ti) 驗到“錯得好”,錯著錯著就對了,數學並不可怕,數學就是玩具。有老師覺得這樣的“化錯教育”需要等待,需要時間,會(hui) 完不成“教案”。我現在可以用羅素的話來說:那樣“很快的講授”,無異於(yu) “買(mai) 櫝還珠”。

  張伯苓校長把教育救國作為(wei) 畢生信念,先後創辦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小學……形成了著名的南開教育體(ti) 係。他的“愛國三問”,我是特別熟悉的:“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但我不知道他在一百多年前就預言:“奧運舉(ju) 辦之日,就是中華騰飛之時!”如今,北京冬奧會(hui) 圓滿落幕,光耀世界。先生的預言正在成為(wei) 現實:奧運再舉(ju) 辦,中華再騰飛。

  勵誌

  以前,我隻知道陳鶴琴先生是中國現代幼兒(er) 教育的奠基人。讀了《大教育家》,我才知道,他在20世紀40年代初提出了他的“活教育”理論。他說:“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2021年4月28—30日,在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舉(ju) 辦的全國第三屆數學特級教師高端論壇上,我的報告是《為(wei) 成為(wei) 世界的中國人而教》,邏輯結構是“為(wei) 成人而教,為(wei) 成為(wei) 中國人而教,為(wei) 成為(wei) 世界的中國人而教”。太巧了,我真自豪啊,我要好好學習(xi)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

  關(guan) 於(yu) 維果茨基,以前的我知道他是蘇聯著名心理學家,隻知道他的“最近發展區”和“腳手架教學”的理論。讀了《大教育家》,我才知道,他38歲時因患肺病去世。去世前他毅然拒絕了醫生住院治療的建議,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臨(lin) 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準備好了”。太令人感動了,他被譽為(wei) “心理學界的莫紮特”,他用生命換來的理論,我怎能隻知道兩(liang) 個(ge) 概念?

  阿蘭(lan) 先生是法國哲學家、教育家、散文家,他說:“書(shu) 籍是幸福時期的歡樂(le) ,痛苦時期的慰藉。”他反對讀平庸之作。我特別認同,讀平庸之作,那是會(hui) 壞了自己口味的。好書(shu) 多得讀不過來,“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怎麽(me) 辦?我們(men) 都像朱永新那樣博覽群書(shu) ,大概是不可能的,了解世界教育大家的精神世界和主要主張,《大教育家》無疑是個(ge) 捷徑。

  《大教育家:世界100位著名教育家畫傳(chuan) 》朱永新 著 薛曉源 繪 商務印書(shu) 館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4日 11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