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們小家的紅色家風”

發布時間:2022-02-24 16: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今年寒假孩子們(men) 這樣過19】

  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 張士英

  三年級小學生賀子涵從(cong) 不賴床,即便是放寒假,也每天早晨七點準時起床,像一台“小鬧鍾”。他的爸爸賀立濤告訴記者,“不賴床、守紀律”是他們(men) 小家的第一條家風。

  賀子涵就讀的學校——黑龍江省樺川縣“八女英烈冷雲(yun) ”紅軍(jun) 小學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傳(chuan) 承紅色文化”自然被寫(xie) 進了校風。東(dong) 北抗聯那些英雄故事,賀子涵和同學們(men) 早已耳熟能詳。他還報名成為(wei) 學校紀念館的小小講解員,把紅軍(jun) 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寒假作業(ye) 寫(xie) 寫(xie) 算算的不多,倒是給‘小紅娃’們(men) 布置了一項特殊任務——和家長一起社會(hui) 實踐,為(wei) 身邊人宣講冷雲(yun) 烈士事跡。”校長魯偉(wei) 焱告訴記者。

  這項作業(ye) ,賀子涵完成得“特主動、特別好”。寒假剛開始,他就整理了厚厚一疊關(guan) 於(yu) 八女投江和冷雲(yun) 烈士事跡的資料,講給家裏的親(qin) 戚朋友聽。

  不但要讓孩子了解英雄,還應該幫他熟悉英雄背後的時代。爸爸整理了毛主席詩詞,按照年代每天給兒(er) 子講一首,還和他一起背。

  最近,賀子涵背到了《七律·長征》。晚上睡覺時,他不再纏著爸爸講童話故事,而是點名要聽長征故事。

  “我就給孩子講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故事。當年讀書(shu) 時,隻覺得戰士們(men) 很勇敢。最近深入學黨(dang) 史,才發現當時情況多麽(me) 艱難。紅軍(jun) 戰士強渡大渡河後,又奔襲240裏,才到達任務指定位置。”賀立濤說,“紅軍(jun) 為(wei) 什麽(me) 能?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信念信仰在支撐!我們(men) 的下一代沒受過這樣的苦,家長就要給他們(men) 講好紅色故事,讓他們(men) 心裏愛祖國,把小腰杆挺起來。”

  受這樣的家風熏陶,賀子涵每天早晨洗漱完畢就進入運動時間。每周7天,他分別練習(xi) 遊泳或跆拳道。“我蛙泳遊得很好,跆拳道考到了‘黃綠帶’。”賀子涵告訴記者。“雙減”後,寒假沒有多少書(shu) 麵作業(ye) ,下午是讀書(shu) 和背詩時間,他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書(shu) 籍。寒假中,他讀完了《小豆包上學記》一套四本,還背誦了爸爸整理的毛主席詩詞。“我好好鍛煉身體(ti) 、好好學習(xi) ,爸爸媽媽好好工作,這就是我們(men) 小家的紅色家風。”賀子涵告訴記者。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4日 08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