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技賦能,一起向未來

發布時間:2022-02-24 16:5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未來感滿滿的開幕式,科技範十足的競賽場,黑科技加持的運動裝備,新技術帶來的全新觀賽體(ti) 驗……剛剛結束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科技點燃冰雪,新技術大放異彩。奔湧的科創之力,讓“雙奧之城”北京,閃耀出新的時代光芒。火炬已經熄滅,一起向未來,科技創新將為(wei) 這座千年古都持續賦能。

  冰雪盛會(hui) 插上科技翅膀

  出發、起跳,騰空、落地……在冬奧會(hui) 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項目中,中國隊運動員穀愛淩奪得金牌創造了曆史。而在她的奪金時刻,通過視頻觀看的觀眾(zhong) 驚喜地發現,穀愛淩仿佛擁有了“分身術”:從(cong) 起跳到落地,多個(ge) 身姿組成的騰空軌跡在同一畫麵中定格。在“時間切片”技術的幫助下,從(cong) 未有過的觀賽視角,讓人大呼過癮。

  回顧北京冬奧會(hui) ,創新無處不在,科技隨處可見。雪場裏,高精度氣象預報係統實現“百米級、分鍾級”預報;冰麵上,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造就“最快的冰”;場館中,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核酸監測係統築牢防疫屏障……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通過數字孿生和智能化集成,新建的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還擁有一個(ge) 充滿智慧的“超級大腦”。在接入36個(ge) 係統、近10萬(wan) 點實時數據後,它“有感覺,會(hui) 呼吸,有記憶,會(hui) 思考”,支持毫秒級管控。工程總工李久林自豪地說,“智慧”源自一顆完全自主的“中國心”。

  據統計,本屆冬奧會(hui) 上,共有212項技術落地應用,其中33項技術為(wei) 首次使用。這裏麵既有科研機構的貢獻,也有一批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等領域企業(ye) 的積極參與(yu) 和攻關(guan) 。冬奧會(hui) 是北京科技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科創領域“產(chan) 學研用”全鏈條、全動員的一次檢驗與(yu) 實踐。

  冬奧成果 助力城市發展

  如同2008年夏季奧運會(hui) 閉幕後一樣,如今“後冬奧時代”正逐漸成為(wei) 人們(men) 關(guan) 注的話題。冬奧的科技成果在未來將如何應用?在未來北京的城市發展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此次冬奧會(hui) 上,氫能的應用是一個(ge) 典型案例:2008年北京夏奧會(hui) ,我國首座車用加氫站在京建成,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了“0”的突破,3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奧運會(hui) 期間投放運行。2022年,氫成為(wei) 冬奧會(hui) 火炬唯一燃料,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wei) 賽事保障運輸主力。

  “北京作為(wei) ‘雙奧’之城,2008年夏季奧運會(hui) 的遺產(chan) 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主任許強表示,在後冬奧時代,北京將在城市發展中,持續為(wei) 科技冬奧成果提供應用場景,使冬奧科技成果從(cong) 冬奧會(hui) 走向城市發展的應用場,飛入尋常百姓家。“冬奧會(hui) 的寶貴財富,將成為(wei) 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科技強國建設的新動力。”許強說。

  據了解,在冬奧會(hui) 中廣泛應用的智慧場館技術,目前已開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些大型公共建築和樞紐型建築,進行推廣並逐步應用。此外,在綠色環保領域,北京正加快燃料電池商用車技術、綠電技術、二氧化碳製冰技術等綠色低碳技術的推廣普及。

  許強介紹,北京還將麵向產(chan) 業(ye) 升級,加速培育龍頭企業(ye) 。推廣應用“雲(yun) 轉播”技術、8K高清視頻技術、服務型智能機器人等,加強智能技術場景應用與(yu) 體(ti) 驗布局,助力北京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大力發展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打造“北京智造”品牌,助力科技型企業(ye) 加速發展。

  科技創新 點亮美好未來

  從(cong) 申辦、籌辦到完美收官,科技創新貫穿北京冬奧始終,融入冰雪盛會(hui) 的方方麵麵。而在這一過程中,首都北京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也跑出了加速度。

  中關(guan) 村、懷柔、昌平,3個(ge) 國家實驗室全新成立,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腦科學與(yu) 類腦研究中心、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8家瞄準“製高點”的新型研發機構先後問世,新的體(ti) 製機製激活創新創造。

  京郊懷柔,雁棲湖畔一座夯實基礎研究的科學城已然成形。地球係統數值模擬裝置、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正在這裏加速形成,支撐原始創新的力量在這裏集聚。未來,這裏的大科學裝置將供全球科學家共享。

  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舉(ju) 措正在順序鋪展,昔日中國互聯網的誕生地,今天已成為(wei) 全球人工智能的新高地。“這就像是二次創業(ye) 。”中關(guan) 村的企業(ye) 家們(men) 說,“迎著困難上的才是村裏人。”冬奧申辦成功的2015年,中關(guan) 村企業(ye) 實現總收入4.07萬(wan) 億(yi) 元;2021年,中關(guan) 村企業(ye) 總收入預計達到8萬(wan) 億(yi) 元,翻了近一倍。全球最大的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芯片、新型區塊鏈底層平台技術……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成為(wei) 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的重要支撐。

  幾年間,數字化潮起京城。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交易火爆,5萬(wan) 多個(ge) 5G基站遍布城區,全球首個(ge) 網聯雲(yun) 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迭代升級……目前,北京城市的“七通一平”數字底座已然成型。未來的北京,在科技的賦能下,城市將變得更智慧,服務變得更周到,運轉變得更高效。

  王昊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