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典籍中發現“工匠精神”

發布時間:2022-03-01 14:56:00來源: 長沙晚報

  典籍中發現 “工匠精神”(各書(shu) 己見)

  毛文婧

  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典籍中,記錄著許多中國製造和中華工匠的故事。最近,一本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典籍裏的中國工匠》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中蘊涵的科技文明進行了係統梳理,對典籍中的各種發明記錄和工匠傳(chuan) 說,逐一追根溯源、機趣解讀,還原成一個(ge) 個(ge) 鮮活生動、意趣盎然的科普故事,讓讀者在活色生香的古典文化氛圍中,品味並享受五千年中華科技文明的自豪和驕傲,並通過勞動敘事,傳(chuan) 播中國傳(chuan) 統的科技文明和創新成果,體(ti) 現對工匠精神的傳(chuan) 承。

  《典籍裏的中國工匠》一書(shu) 作者披閱上百種典籍,按圖索驥,從(cong) 今人的研究進入,把星星點點的記憶收集起來,終於(yu) 將中國工匠連成了“一片”,由此書(shu) ,我們(men) 可看到許許多多中國工匠鮮活的麵容和絕活。

  在先秦諸子中,莊子最愛講述工匠如何表現絕活的故事,而墨子,簡直就是站在工匠的立場樸實地講道理。在儒家正統典籍之外,居然也有一類專(zhuan) 屬於(yu) 技術的專(zhuan) 業(ye) 典籍,獨成卷帙,甚至是一卷接一卷地匯為(wei) 皇皇巨著,流傳(chuan) 下來,成為(wei) 中國曆史上寶貴的科技資源。這類典籍,前有《考工記》(先秦),後有《天工開物》(明)等,這可以說是工學著作,與(yu) 此並行的還有《齊民要術》(北魏)、王禎《農(nong) 書(shu) 》(元)等農(nong) 學專(zhuan) 著,還有醫藥等其他類科技專(zhuan) 著,自然也都成了本書(shu) 一些篇章的重要資料來源。披閱這些典籍,更可以讓我們(men) 集中看見中國工匠的偉(wei) 大創造,而這些科技典籍的作者,則是“工匠中的工匠”,是從(cong) 儒家隊伍中逸出的出奇的英雄!

  為(wei) 了印證典籍所載,作者還實地踏訪觀看。這“實地”就是各地博物館、紀念館或相關(guan) 名勝遺跡。古代中國工匠的製造和創造,還都“活”在各地博物館裏,進入博物館參觀,我們(men) 對中國工匠的智慧和心血付出一定會(hui) 有直觀印象。

  《典籍裏的中國工匠》打通文理分隔,融科普於(yu) 文史,見技更見人,是知識介紹,也是力求更具美感的散文作品。

  全書(shu) 按主題而非時間分類,具有合理性。如《樂(le) 陶記憶》,專(zhuan) 講製陶,兼及瓷器;《銅鐵時代》,從(cong) 青銅講到鐵器;《布衣錦繡》,介紹紡織文明,等等。而第一章《姓氏百工》又具有挈領全書(shu) 的功能。

  但本書(shu) 又是講古代工匠的功績和故事的,所以又不同於(yu) 一般科技史的敘述,即必須寫(xie) 人,必須見技更見人,本書(shu) 作者在書(shu) 中格外注意讓工匠留下姓名、事跡和性格,不管是傳(chuan) 說中的人物如炎黃二帝,一半真實一半傳(chuan) 說的人物如魯班,還是那些真實偉(wei) 大的人物如李冰、蔡倫(lun) ,或者那些僅(jin) 僅(jin) 電光一現的姓名,甚至於(yu) 一些無名氏,筆者都傾(qing) 注真情敬仰,窮盡典籍線索,為(wei) 他們(men) 繪影圖形,還原他們(men) 的功績和情懷。

  我們(men) 綿延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代代都有工匠大師在砌築我們(men) 科技文明的進步和驕傲,並為(wei) 我們(men) 今天提供取之不盡的傳(chuan) 承資源,給了我們(men)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昂首闊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精神底氣和文化自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