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神鬼造化”韓美林:藝術是不講理的

發布時間:2022-03-01 14:5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日電 據《中國新聞》報報道,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3月20日,“納天為(wei) 書(shu) ——韓美林天書(shu) 藝術故宮展”在故宮博物院跨年展出。公眾(zhong) 熟悉的“福娃之父”、86歲的藝術大家韓美林,以大氣、古拙又不乏現代感的筆鋒,寫(xie) 下似書(shu) 又似畫的“天書(shu) ”,讓觀眾(zhong) 從(cong) 這些脫胎於(yu) 上古銘文的恣意書(shu) 寫(xie) 中,以現代的眼光與(yu) 古老文明進行一場無聲的交流。

  用藝術的“無法之法” 善待被“收容”的古文字

  2月18日,韓美林在位於(yu) 北京韓美林藝術館的畫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當天,平日對公眾(zhong) 免費開放的藝術館正閉館修整,這裏的工作人員與(yu) 另外三地(杭州、銀川、宜興(xing) )韓美林藝術館的同事一道,為(wei) “納天為(wei) 書(shu) ——韓美林天書(shu) 藝術故宮展”和“韓美林生肖藝術展”忙碌。前者於(yu) 去年12月23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正樓及西雁翅展廳開展,後者於(yu) 今年1月22日在海口會(hui) 展工場啟幕。

  這兩(liang) 場展覽畫風迥異:海口展出的作品為(wei) 國人熟悉的十二生肖,畫中動物大多可愛得“叫人想把臉頰貼上去”(作家馮(feng) 驥才語),稚兒(er) 也能“看懂”;在故宮展出的“天書(shu) ”則收到了一些普通觀眾(zhong) “似懂非懂”的評價(jia) ——那些汪洋恣肆的筆畫似篆書(shu) ,似狂草,還有似石器時代岩洞壁畫的小人兒(er) 跳躍其中。

  這些字符來自韓美林從(cong) 甲骨、岩畫、古陶、青銅等文物上搜集而來的數萬(wan) 個(ge) 古文字。促使他將這些“資料”變成“藝術”的,是已故國學大師啟功先生。

  “我在探索篆書(shu) 的過程裏發現了很多‘廢棄’的古文字,這些字沒人要,古文字學家不要,書(shu) 法家也不要,我要!”韓美林回憶道,他把那些不認識、不可考的古文字放在構思本裏,“啟功先生看到了,問這是什麽(me) ,我說這些字都是廢的,感覺挺漂亮,我就記了下來。他說我這是‘收容所’。我說是,‘散兵遊勇’都在我這。”

  啟功先生與(yu) 韓美林曾在全國政協書(shu) 畫室共事。受到前輩鼓勵,韓美林於(yu) 2007年出版了首部《天書(shu) 》。書(shu) 畫大師黃苗子為(wei) 其題詩“倉(cang) 頡造字鬼夜哭,美林天書(shu) 神靈服”,韓美林的自序題為(wei) “神鬼造化”。他希望通過這些“誰也不認識的字”,幫助其他藝術家從(cong) 中華古文化中汲取養(yang) 分,獲得新鮮的創作靈感。

  韓美林一向反對“藝術教條主義(yi) ”,課本有理論,但繪畫沒有“七法八法”。他說,“藝術是不講理的,‘無法之法’才是藝術的大法”。

  “天書(shu) ”如何“落地”?唯有“用”於(yu) 人民

  去年底“天書(shu) ”展啟幕時,新版《天書(shu) 》發行,增加了“天書(shu) ”與(yu) 陶罐、瓷盤、木椅等相結合的作品。韓美林希望,這些“廢而不用”的古文字可以“用”於(yu) 尋常百姓家。

  讓“天書(shu) ”貼近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精通於(yu) 繪畫、書(shu) 法、雕塑、設計等領域的韓美林隨口報出一長串“落地”的方式:“刻的、雕的、印的、染的、畫的、寫(xie) 的、燒的、住的、布的、木頭的、石頭的、草的、金屬的……形象解決(jue) 了,材料不是問題。”

  讓藝術走向大眾(zhong) ,商業(ye) 化是最快捷的一條道路。“天書(shu) ”被印在抱枕、口罩、台曆等物件上,就是自成一派的文創周邊。

  有多家知名高端品牌找上門來尋求合作,包括德國的汽車、法國的水晶、瑞士的名表等。2020年,日本潮玩品牌將“天書(shu) ”印在“潮人”追捧的“積木熊”身上,成為(wei) 特別的藝術家合作限量版。

  “別人說韓美林‘潮玩’。我說你弄錯了吧,我這是在‘玩潮’。”韓美林笑道。

  韓美林曾說,繪畫是表達自己,設計則需要考慮他人的感受。他做過很多經典設計,如國航的“鳳凰”航徽,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吉祥物“福娃”等。現在,他更多地在思考如何通過藝術設計讓普通人感受到“美”。

  “藝術家怎麽(me) 貼近人民的生活?什麽(me) 叫零距離?藝術家的天職是什麽(me) ?”他連發三問,然後給出自己的答案:“藝術家,還有科學家,你搞古文字是為(wei) 了什麽(me) ?是為(wei) 了貼近人民的生活。”

  畫室成文化客廳 “擺派頭的別來”

  采訪當天,韓美林藝術館的草坪上積雪未化,一匹溫馴的小馬被飼養(yang) 員牽著,踢踢踏踏悠閑走過。

  導演胡玫曾在微博上曬過這匹小馬,照片定格了三年前的歡聚時刻:在一整牆“天書(shu) ”前,韓美林牽著小馬,一臉驕傲;楊振寧看著小馬,滿眼羨慕。兩(liang) 位耄耋之年的大佬露出孩童般的神情,一秒“黃發”變“垂髫”。

  韓美林的畫室是許多文藝界人士愛去的“文化客廳”,人氣最高時有200人濟濟一堂。那次韓美林拿出裝裱好的畫作讓大家“抓鬮”,最後被一位客人帶來的司機抽到,韓美林特別高興(xing) 。

  香港影星成龍是這裏的常客,“有次他來了,我不在,他拿我的宣紙寫(xie) ‘成龍到此一遊’,又拿我上好的印泥按了兩(liang) 個(ge) 手印……那可是100多年前的宣紙!”

  來客不拘小節,人人都能自得其樂(le) 。鋼琴家劉詩昆送給韓美林一架鋼琴,每次來都會(hui) 即興(xing) 彈奏。韓美林說,藝術家就是如此,“如果鋼琴家不準彈,歌唱家不準唱——像劉詩昆,你不讓他彈”,他調侃老友靈感迸發卻無處釋放的著急模樣,“(他會(hui) 說)‘我受不了啦’”。

  作家王安憶曾回憶,有次開政協會(hui) 議,韓美林為(wei) 她帶了禮物,在餐廳逢人就問“看見安憶沒有?”她到餐廳後,滿屋子的人都提醒她“韓美林找你”。她一時得意,“都知道韓美林和我挺‘哥們(men) 兒(er) ’。真是有麵子!”

  韓美林交友不問貧富官職,“到我這兒(er) 一律平等”。他也從(cong) 不掩飾自己的好惡,雖然敞開畫室待客,但“擺派頭的不要來”。

  韓美林曾說,他隻想做一個(ge) 誠實的人,不會(hui) 去想做一個(ge) 崇高的人。他經曆坎坷,卻保持赤子之心。如馮(feng) 驥才形容的,“被時代的風浪吹到大海的岸邊,你破衣襤褸地趴在那裏,但你活過來了。你的生命力也夠得上一種傳(chuan) 奇”。

  【人物簡介】

  韓美林,生於(yu) 1936年12月26日,山東(dong) 濟南人,無黨(dang) 派人士。畢業(ye) 於(yu)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現為(wei) 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國際奧委會(hui) “顧拜旦獎”等榮譽。(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