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極小種群物種的生態價值
作者:楊文明
在野外,采取必要的就地保護措施;在昆明植物園,實現開花結實、子二代成功繁育;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離體(ti) 保存庫,四五十米高的樹木被“壓縮”至厘米級甚至毫米級,成為(wei) 玻璃瓶中的組培苗……通過卓有成效的保護,野生植株一度僅(jin) 剩52株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華蓋木,如今已經沒有滅絕之虞。2021年4月,新版雲(yun) 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公開征求意見,首批位列其中的華蓋木成功“出列”。
像華蓋木這樣分布地域狹窄、種群及個(ge) 體(ti) 數量都極少、隨時瀕臨(lin) 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被稱為(wei) “極小種群物種”。它們(men) 同樣是自然寶庫中閃亮的珍珠。作為(wei) 第一個(ge) 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的省份,雲(yun) 南近年來成功保護了漾濞槭、西疇青岡(gang) 、巧家五針鬆、杏黃兜蘭(lan) 等物種,將它們(men) 從(cong) 瀕臨(lin) 滅絕的“警戒線”上搶救回來。
保護極小種群物種,意義(yi) 不容小覷。從(cong) 實際功能上看,不少極小種群物種用途廣泛、作用非凡。例如,生長於(yu) 金沙江河穀的極小種群物種雲(yun) 南梧桐,為(wei) 破解幹熱河穀綠化問題提供了有用之方,其果實還可為(wei) 本土動物提供食物,有效參與(yu) 了當地生態係統的循環。此外,從(cong) 觀賞價(jia) 值高的杏黃兜蘭(lan) ,到有藥用潛力的蒜頭果,再到可用於(yu) 柑橘育種的富民枳,不少極小種群植物在發揮生態價(jia) 值的同時,還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可供挖掘。
生物為(wei) 人類生存提供必不可少的食物、氧氣,每一個(ge) 物種都是生態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保護生態係統,必須保護包括極小種群物種在內(nei) 的具體(ti) 物種。這不僅(jin) 關(guan) 乎物種的多樣性、基因資源的多樣性,也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保護極小種群物種,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保護極小種群物種,也是在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可能性。時下,人類對物種的未知或許遠遠大於(yu) 已知。一種植物有多少種天然化合物,每種天然化合物有什麽(me) 作用,作物近緣種攜帶哪些優(you) 良基因,很多問題仍有待解答。正如沒有雄性不育野生稻,就沒有雜交水稻,沒有黃花蒿,就不可能發現青蒿素,每個(ge) 物種對人類來說都是寶藏,而保護和收集是研究與(yu) 利用的必要前提。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強極小種群保護。要看到,極小種群保護是一項係統工程。時下,隨著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逐步完善,越來越多極小種群植物像華蓋木一樣受到就地保護。未來,既要推動極小種群物種在人類幹擾減少的情況下得到自然恢複,又要確保野外調查、種質保存、遷地保護等人為(wei) 保護協同發力;既要樹立保護優(you) 先的意識,也要逐漸探索可持續利用的方式。隻有從(cong) 保護、研究、利用等方麵多措並舉(ju) ,才能讓極小種群物種煥發更多生機。(楊文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