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創作:需要“有營養” 講究“好口味”
過去的一年,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網絡文學界形成高度共識,精品化、主流化和國際化成為(wei) 新的發展理念和目標追求。盡管由IP改編的影視、遊戲、動漫等比原文本製造了更多的熱點話題,但作為(wei) “母本”的網絡小說創作才是支撐整個(ge) 行業(ye) 的基礎與(yu) 核心。網絡文學的主要文體(ti) 形式是類型小說,網絡平台龐大的作品庫都是依據小說的類型進行分類的。類型與(yu) 題材密切相關(guan) ,而題材與(yu) 現實生活又存在直接的對應關(guan) 係。中國社會(hui) 進入新時代,社會(hui) 生活日益豐(feng) 富多元,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hui) 風尚和觀念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文學閱讀產(chan) 生了新的審美需求。作為(wei) 以讀者為(wei) 中心的創作,讀者意願迅疾反饋到創作中,網絡小說類型結構持續改善,從(cong) 而構建了新的內(nei) 容生態,引導創作向精致化和精品化方向發展,網絡文學的整體(ti) 品質得到了提升。年度內(nei) 網絡文學在創作方麵呈現三個(ge) 特點:
一是類型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網絡小說的主幹類型有玄幻、都市、曆史、軍(jun) 事、言情等20餘(yu) 種,主幹類型之下的細分類型甚至超過百種之多,且隨著閱讀市場的不斷變化,細分類型與(yu) 複合類型仍在不斷衍生。按照小說類型學的原理,無論是武俠(xia) 和軍(jun) 事小說中的英雄傳(chuan) 奇,還是科幻和懸疑小說對真相的探究,或者玄幻與(yu) 魔幻作品中的光怪陸離,都是為(wei) 了滿足讀者千差萬(wan) 別的審美趣味。在20多年的發展曆程中,消遣性、娛樂(le) 性、市場性曾經是描述網絡文學的主要“參數”,玄幻、穿越、遊戲、懸疑、盜墓等以娛樂(le) 性為(wei) 主要特征的類型創作曾經備受青睞。得益於(yu) 社會(hui) 力量的持續引導,特別是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的曆史節點上,受到社會(hui) 責任和文化使命的鼓舞,網絡文學的類型結構穩步改善。一方麵以現實生活、傳(chuan) 統文化、科技知識和曆史事件等為(wei) 題材創作的諸類型持續增長;另一方麵,耽美、風水堪輿等一些與(yu) 積極向上的健康審美取向和主流價(jia) 值觀不符的類型與(yu) 寫(xie) 法逐漸淡出大眾(zhong) 視野。在創作者、平台方和評論家的一致努力下,網絡文學空間得到淨化,十分有利於(yu) 全行業(ye) 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映照現實與(yu) 抒寫(xie) 想象方驂並路。及時反映現實生活變遷和社會(hui) 情感變化,是大眾(zhong) 文學的重要特征之一。2021年的網絡文學創作深情回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強國、“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戰略等重大時代命題,一批現實題材佳作與(yu) 玄幻、都市、曆史、軍(jun) 事等傳(chuan) 統類型齊頭並進,“爆款”作品涵蓋多種類型,助推網絡文學現場形成了作品數量增加、內(nei) 容質量提高、社會(hui) 效益增值的良好態勢。在現實題材創作方麵,據統計,2020年全年全網新增簽約作品約200萬(wan) 部,現實題材約占60%,2021年也不會(hui) 低於(yu) 這個(ge) 數量。在閱文集團第五屆現實題材征文大賽中,有21075部作品參賽;七貓中文網首屆現實題材征文大賽,有33部優(you) 質作品獲獎。年度內(nei) 一些優(you) 秀作品主題鮮明、情感飽滿,從(cong) 不同的領域和角度反映了鮮活的現實生活和時代精神。例如《北鬥星辰》(匪迦)聚焦我國導航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推廣事業(ye) ,通過四個(ge) 年輕人對不同科技方向和創業(ye) 路線的選擇,折射民族振興(xing) 和科技報國的大情懷;《三萬(wan) 裏河東(dong) 入海》(何常在)在上海城市發展的背景中展開故事,在群體(ti) 形象中展現青年人的蓬勃朝氣和社會(hui) 發展的勃勃生機;此外,《紮西德勒》(胡說)、《奔騰年代》(眉師娘)、《與(yu) 沙共舞》(令狐與(yu) 無忌)、《傳(chuan) 奇浪潮十八年》(樊迦)等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現實主義(yi) 的審美質感。
在傳(chuan) 統類型方麵,玄幻、都市、武俠(xia) 、仙俠(xia) 、懸疑、言情等在人類無限廣闊的精神世界中構建故事,是閱讀市場上長盛不衰的“長線”類型,一些實力派作家的作品尤為(wei) 引人注目。驍騎校的《長樂(le) 裏:盛世如我願》用穿越詮釋革命曆史和改革成果;黑山老鬼的《從(cong) 紅月開始》以“科玄合流”敘事講述進化與(yu) 變異;蔣勝男的《天聖令》通過嚴(yan) 謹的曆史考據建立起高度的藝術真實感;誌鳥村的《大醫淩然》以異能襄助優(you) 秀醫生角色的成長之路等。這些作品在想象與(yu) 現實、情感與(yu) 推理、傳(chuan) 統與(yu) 新變的交織中確立網絡敘事的意義(yi) ,彰顯出帶有異質性的美學品位,詮釋了網絡文學的本質內(nei) 涵。
三是題材轉向為(wei) 行業(ye) 發展注入新動能。在類型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題材轉向為(wei) 網絡文學帶來了新的發展動能。除了現實題材熱度持續走高外,一些過去的“非主流”題材逐漸發展壯大,為(wei) 創作拓展了新的領域。首先是科幻小說成為(wei) 年度新亮點。據閱文集團聯合《上海科技報》發布的《2021新科幻網文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8月,累計有超過51.5萬(wan) 的創作者寫(xie) 作科幻網文,2020年相比2016年增長189%。在這個(ge) 巨大的增量中,不少科幻作品被讀者追捧,提升了題材的市場熱度。例如天瑞說符的《我們(men) 生活在南京》講述了一個(ge) 生活在2019年南京市的高三男生,通過無線電台偶然聯係上了一個(ge) 生活在2040年同一地理位置的女生,從(cong) 而開啟了在末日天災中一起求生的曆程;星辰LL的《學霸的黑科技係統》中引入了大量的數學和科技知識,讀者因此組成“科普氛圍組”,自發整理知識點、答疑解惑,小說中的故事蔓延到了現實中。科幻閱讀的流行與(yu) 科技發展和科技話題的社會(hui) 熱度相關(guan) ,且引入故事中的內(nei) 容多與(yu) 現實生活相關(guan) ,這些小說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其次是網遊、電競、機甲、賽博修仙等具有輕小說特征的“亞(ya) 文化”題材興(xing) 起,如《虧(kui) 成首富從(cong) 遊戲開始》(青衫取醉)、《修羅場之王》(阿飛)等,這些作品帶有明顯的“虛擬體(ti) 驗”特征,可看出深受網絡遊戲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科幻題材和輕小說的作者和讀者主體(ti) 是“90後”的年輕人,其中“95後”“00後”所構成的“Z世代”是中流砥柱;科幻領域中的Z世代作者占比超過58%,讀者同比增長則超過40%。題材轉向所帶來的新趨勢將更多的年輕人吸引到創作和閱讀中來,這既為(wei) 全行業(ye) 帶來了新活力,也為(wei) 未來發展準備了新生力量,昭示出網絡文學廣闊而深遠的發展前景。
為(wei) 以億(yi) 計數的龐大讀者群提供優(you) 質精神食糧,網絡文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經曆了多年的綜合治理,但網絡文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製作粗俗、格調不高甚至在主題和價(jia) 值傳(chuan) 導上打法律“擦邊球”的作品,這不僅(jin) 降低了網絡文學的精品化比率,阻礙了網絡文學的主流化進程,也給網絡文學的社會(hui) 聲譽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在看到成就的同時,我們(men) 也應當明白,在網絡文學創作中,需要在“有營養(yang) ”的基礎上講究“好口味”,這才是贏取讀者、實現價(jia) 值擔當的不二法門。桫 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